早上跟一个老板朋友交流,谈到自己做的产品,朋友给了自己很多很好的建议,通过不同维度的观察和理解,让自己的认知少了很多盲区。
记得自己以前在工作的时候,特别在意别人对自己说出不同的看法,简单来说就是一个老顽固,固步自封,天真的认为自己对的就是别人要的。
现在想想,也许当时工作的时候,是自己太顺了,做什么事情都成功率很高,因此就不免内心膨胀,遇到任何不同声音都很排斥。
然而,创业后,才发现自己原来牛x是假牛x。
自己不过是借助在公司已经明确的需求基础上,公司定义的边界内,习得了公司要求的专业技能,一个萝卜一个坑,自己不过是一个很好的填空者罢了。
创业后,才发现自己原来的牛x不过是假象,原来自己的牛x非常局限,甚至是基于时间空间的场景锁定的。去掉了时间空间,资源关系的保障,自己的牛x不复存在,带着假象的自嗨牛x创业,让自己因此走了很多弯路。
创业是什么?我个人理解就是要创造新方法解决老需求。
其实需求在这个世界一直存在,只不过是我们很少直接去观察,用心去洞察罢了。衣食住行依然是这个时代的主流刚需,无论是鞋,自行车,摩托车,汽车,火车,飞机这些不过是为了出行更细分的路径罢了。
而原来一个萝卜一个坑的牛x经验已然不适应这样的新作业场景。
面对新的创业场景,首先就需要自己重新理解什么是需求,尤其是判断需求的刚需和真伪,并需要思考如何重构路径更好的满足需求。
而在工作的时候,自己大量的时间都是在优化路径,更谈不上重构路径了,而如今需要自己重新理解需求,为谁,在哪里解决什么问题,尤其是要考虑所谓的刚需真伪。
在这过程中,自己总结出一句话:
做任何产品,过程路径不是刚需,实现商业价值才是。
我们做任何产品,都不要迷恋路径优美,不要自嗨技术多牛,核心一定要回到人类进化的本质:生存上来,是否能够在商业中提升自己被需要的能力,即价值交换的刚需度上来,这才是活下来的根本。
其实仔细观察,我们工作中大量的争执其实不是源于商业价值,不是源于对方需要的目的展开,更多的是比武自嗨大赛,看彼此谁自嗨的更能,俗话说:吹牛。
借用昨天的思考,那就是:所有争执基本上都是基于情绪流的自我陶醉。
然而,这对于创业并没有乱用。
对一个创始人来说最重要的能力是识别并定义被需要价值的能力,然后是组建团队形成创造这个价值的高效路径门槛。
而所有的辩论则一定是基于可衡量的被需要价值基础上,寻找更合适的路径过程,毕竟:
用户关注的不是姿势优雅,而是药到病除的能力。
让自己少点自嗨,多点基于客户价值的路径争辩才可以让我们在追求商业成功的道路上减少弯路,减少盲区,毕竟被刚需才是生存的根本,其他的都不重要。
今日思考,不求绝对,但求养成思考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