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學生,真是沒禮貌!」
貓當教學助理,常常這麼訴苦。
聽多了,難免接著往下想??
禮貌是什麼?
禮貌,是一整套綿密、繁複地規範與操演。
這其中包括了敏銳地觀察(注意主人是否有意送客)、瑣碎地記憶(清楚師長的輩分、頭銜、稱呼)、謹慎地克制(別人講話不能隨便插嘴)、細膩地妥協(即使對方年紀比你小,仍然要稱某某兄)、自我地懲罰(穿拖鞋進飯店會臉紅)、分秒地警醒(時時注意賓客是否被冷落)與長期地維持(天天見面的人仍要打招呼)……
藉由這套費時、費力、費神(卻不費錢)的規範,人們得以傳達其抽象且無法被量化的尊敬。
換言之,禮貌,是一套社會所認同的贈與機制,也是社會所發行的,用來購買好感的公開貨幣。
比方說,如果我們想邀請一位貴賓演講,則大家勢必就得先評估一番——這位貴賓對我們越重要,就越值得大家不厭其煩的,付出加倍的時間(全體提早一小時在門口列隊等候),加倍的注意(貴賓偶爾說笑話時,一定要笑),加倍的克制(貴賓面前絕對不得放屁)與加倍的自我懲罰(失言時會內疚的不得了)……
這一套,如果付出的夠多、夠好、夠公開(禮貌貨幣無法久存,需藉由公眾的記憶加以儲蓄、保值),則或許能使貴賓大悅,甚至下次免費來講。
反之,若不這麼做,也可以。只不過下次邀請貴賓的車馬費,恐怕就要有所提高,才能請的動這位對咱們沒什麼特別好印象,以至純粹是來賺錢的貴賓。
像我就相信,如果王永慶願意花一千萬請我去教辯論,那麼,就算他在見面時當場在少爺頭上撒尿——我都會笑瞇瞇地對他說王老您真是童心未泯。
故凡禮貌嚴謹者,無他,小氣鬼是也。
至於自幼言行不遜者,日後立身處世,恐怕非得要當王永慶──由此觀之,也算其志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