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前两天和孩子面对冲突的整个过程:
孩子到学校体育场玩耍,到晚上9点半我打了三次电话,终于把他从学校体育场叫出来。一见到我,他的表情很难看,立马发脾气,说因为我一直催他回家没能轮上打羽毛球,不仅非常生气,还有点伤心,埋怨我叫他回家。
一开始,我还抱持着耐心,慢慢和他沟通,因为现在已经很晚了,最近每天睡觉都超过10点半,已经严重打乱了他的作息。睡太晚、睡不够,精神不好,还影响身体健康和生长。我是为了健康着想,而且和他约定过要9点半回家的。
但明显,我说的话,他只听进去了一小部分,整个人还处于情绪爆棚的状态。
面对他的情绪(情绪中心定义的人),我也被点着了情绪(空白情绪中心的人)。于是开始对他进行“情绪表达”,谈到了自己的“委屈”:因为担心他睡觉太晚影响身体提醒,却被抱怨。最后提出了要求:因为他冲我乱发脾气,他需要向我道歉。接着,我就不再和他多说话,让他自己“消化”去了。
令我惊讶的是,到家后不久。孩子小声对我说“妈妈,你到我房间来一下”。我跟着他去了房间,他立刻向我道歉,“妈妈,我刚刚不应该对你大声喊叫。” 听到他说了这句话,我的心立刻从紧绷变得柔软起来。面向他,我轻轻的说:“妈妈知道你今天没能和小朋友一起玩耍,感到很伤心,难过”。他一听我说到这里,立刻脸就绷不住了,“哇”的一声哭出来。我心想:嗯,委屈和伤心的情绪释放了,这下会真正慢慢平和下来了。
我继续和他说“虽然你很难过,但是你不能因为这样就把这件事情归罪于妈妈,向妈妈发火。你最后没能和小朋友一起打球,是因为没有做好时间安排以及没有和妈妈沟通好造成的,并不是妈妈叫你回家引起的。你想想,是不是可以在下一次,妈妈给你打电话的时候,和妈妈说明,你还需要一段时间,需要和小朋友打玩球,这样妈妈就会大概知道需要等待的时间,而不是一直听你说“等一下”却迟迟不见你出来;另外,也可以在下一次和小朋友玩耍的时候,和他们商量,排在前面玩,不影响你早一点回家。你说是不是?”
听着我说,他并没有哭很久,似乎也听懂了我提的建议,冲着我点了点头。“妈妈很爱你,你冲妈妈发脾气,我很难过噢,给妈妈一个拥抱吧”。一边说着,我一边伸出双臂。“妈妈,我也爱你,对不起妈妈”。孩子紧紧抱住我,轻轻地说。
那一刻,爱意在我心里流畅。缓缓的,暖暖的。
从接收他的情绪到表达我自己的情绪,整个过程中,感觉用了很多精气神,很是疲惫。今天,当我回顾这个过程时,我看到了自己对孩子情绪和自己情绪的觉察。也很惊喜发现,自己在无意识中,用上了房老师当天提出的关于“安抚有情绪孩子”的方法。
看见情绪,允许他,接纳他,给情绪释放一点时间(在安静的环境下一般不会超过30分钟),并尝试去说出情绪,去表达情绪背后没有被满足的内在的需求——“与自己的情绪和解”这个方法,在孩子身上也起作用了!
这一次的冲突过程中,我终于能带着一丝“清明”去看见自己对“孩子睡晚了健康受影响”的底层担忧恐惧、“莫名被抱怨的委屈”情绪。在和孩子的情绪冲突中,“用对了”方法,较深了沟通和彼此之间爱的流动。
教养孩子,不仅需要“讲理”,更需要“共情”孩子的需求,接纳自己也是有情绪的人。
继续努力,学习去爱,了解孩子的个性,面对孩子的成长,做一个成熟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