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有点长,但简单实用,看完确实需要点耐心和毅力。
感谢您的时间。
时间到底是什么?
时间像一个无情看客,高高的站在我们头顶上,看着我们错过,老去,却一声不吭。
从人一辈子的维度来看,时间就是:生命受孕开始,到断气结束……
除了意外,每个人的生命长度是正态分布的,区别不是很大。
而且由于科技的进步,现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所以人的衰老都在变慢。
Barbara Strauch(纽约时报科学版编辑) 的《成年大脑的秘密生活:令人惊讶的中年大脑天赋》一书中提到:2000年的男子在73岁以前,女子在78岁之前都不能算老人,只能算中年人。
人类的寿命是越来越长了,那相对时间就会越来越多。那也就意味着,我们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来达成我们的目标,愿望与梦想,使之成功的可能性增加了不少。同时,复利效应的周期更长了,使我们也更容易达到成功。
时间对于每人的意义为什么会不同?
那么为什么人都寿命(所拥有的时间)区别不大,确取得的成就就有天壤之别?
其实时间并不是关键,就像你的假期旅途一样,重要的是品质。出游七天的人就一定比出游三天的人快乐吗?出游的时间真的决定了你快乐的体验吗?肯定不是这样的。
那么什么是重点?
“你无法延长生命的长度,却可以把握它的宽度;无法预知生命的外延,却可以丰富它的内涵;无法把握生命的量,却可以提升它的质。”法国文学家托马斯·布朗爵士这段富有哲理的名言,几百年来,引发了多少人对生命价值的思考,给予多少人以人生的启迪。
所谓的富有就是「路宽」
所谓的贫穷就是「路窄」
所谓的路宽,和路窄,是我们自己可以决定的,因为心宽就路宽,心宽就是自由自在的享受,人生的长度是决定好的,但宽度却是可以制造的。深度是可以自己设计的。
李笑来说:凡事能用钱买到的都是便宜的,时间永远大于金钱。
由于对时间没有正确的理解和使用,导致了人与人的成就反而成了幂次分布的。
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著名的小说中写道:“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至于因为虚度年华而痛悔,也不至于因为过去的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事业而斗争。’”
时间管理是个伪命题?
时间像手心里的水,不管你愿不愿意,不管你的手心是握紧还是摊开,它都会流走,没有挽留的余地。
时间的管理其实是个伪命题,时间这个东西,以现在的人类文明根本对它束手无策,无论你怎么做,它都在那里,不快也不慢,一直相对恒定地走着,根本不受任何干扰。
我们唯一能管理的是我们自己。不同时期,我们对待时间的态度和感受都是不同的,一般大部分人,是这样过的:
时间在学生时代是一种耗品:各种的挥霍,无聊的浪费,无拘无束,无法无天……并且毫不犹豫。
时间在毕业之后是一种必要花费:对各方面的责任,你必须活的现实,你还有无数的梦想想去完成,同样会给你各种各样的负担……完全没有路。
时间在家庭中是一种压力:宝宝的啼哭,狗狗的吠鸣,洗衣机的提示,开水的沸腾,电话的铃声……无时无刻不在进行;
时间在工作中是一种压力:各种的抉择,无数的判读,无尽的执行,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老板的斥责,同时的抱怨……不能怠慢了任何一件事。
我们都很忙,要不忙还真不容易。无论起因是友情或是亲情,事业,志向,家庭,最后,都变成为责任而忙。
只要你的心宽了,有再多的事,也能不慌不忙的处理,并且你会发现,这样反而更加有效率了,这就是成熟的体现。
现在我告诉你其实可以让你换一个角度体验时间,做到以闲换忙,以质换贫。换句话说,如何扩展你生命的宽度,是有方法的。
大脑究竟是如何运转的?
这里我们不得不讲讲大脑,这个人人肩膀上扛着的肉疙瘩了。
人的大脑不会被闲置,甚至在你睡觉的过程中,他都是飞速运转的,要不我们怎么可能会做梦?
但同样是运转,很多人想的一些无关自我的事,比如李笑来说的三个大坑:
莫名其妙地凑热闹
心急火燎地随大流
操碎了别人的心肝
很多人却整天想着如何离开舒适区,去刻意练习而进步,从而使自己成长。
同样的一天,价值却完全不一样。
善于刻意控制自己大脑的人,能操纵自己大脑的人,其实无形中就会比别人多出很多的时间。从实际意义上讲就是比别人多活了很多年。
如何刻意的控制自己的大脑?很简单,爬出那些大坑,把自己的注意力专注于自己的成长上,并迫使自己离开舒适区,做刻意的练习。
大脑的运转消耗很大的,如果你没时间锻炼,完全可以用此消耗来增加你的基础代谢。
英国最顶尖的医生,牛津大学教授:威利斯,在他的《脑的解剖学》一书中写到:每个人的大脑打开以后是不同的,大脑皮层的沟壑,褶皱都是不一样的。越聪明的人,大脑皮层的表面积越大,神经元越多。
大脑的机理是越使用,越灵活,并且积累到一定的量后,会发生质的飞跃,会自动的自主升级。由于神经元不断得到刺激而产生的神经网络及大脑的沟壑。所以不要怕用坏了你的脑子,当然我们也有回血的方法,会在下文中提到。
作为一个人,这一生中可能遇到的最惊人的经历莫过于发现这样一个神奇的现象:我们竟然可以用我们的大脑控制我们的大脑。
这里引用一个李笑来的《把时间当朋友》一书中的列子:(因为这就是我之前的真实写照,太真实了)
让我们先描述一个日常生活中特别常见的场景。
或许是因为考试临近,或许是因为工作需要,你现在必须把一本书读完。这本书当然不可能是言情小说,可以一目十行地看;它需要你认真阅读并理解,它甚至可能需要你根据它所陈述的原理或者规则而进一步创造一些什么才算是真正的习得。
经过一番挣扎,你终于决定“正式开始”!你做到你喜欢的沙发上翻开某一页开始看。过了一会儿,你突然觉得自己非常渴,所以出去找水喝。打开冰箱顺手拿出一瓶饮料,倒到杯子里。刚喝一口,一下子想起来,不对,你不应该喝这种带糖的饮料!真是的!都是你妈妈不好,无论说多少次,她都不会记得把带糖的饮料和不带糖的饮料分开放。于是,你跑到你妈妈的卧室里,与她理论了一番,最终发现于事无补,只好悻悻地回来重新整理了一下冰箱。
你重新回到沙发上,接着看你的书。看了一会儿,你换了个姿势。巧的是你不小心压到了电视遥控器,电视一下子亮了。这个节目主持人恰好是你最喜欢的,哇,今天她穿的这个裙子太漂亮了!不过,今天的话题怎么这么无聊?!你不由自主地还是看了一会儿这个节目,又顺手用遥控器翻了翻其他的电视台……幸亏这个时候,一连几个电视台都没有什么好节目,你才有点失望地想:现在的节目真的很无聊!还不如看书呢。
嗯?怎么这么渴?你这才想起来,你刚才整理完冰箱之后,把那杯含有糖分的饮料放在你妈妈的桌子上了,而那之后,你却忘了重新给自己倒一杯不含糖分的饮料,直接回到沙发上了。于是,你起身去弄点喝的。喝了两口,你突然想起来你现在正喝的饮料,是你最喜欢喝的。第一次跟你前男朋友约会的时候,他请你喝的就是这种饮料……唉,也不知道他现在在哪儿,干什么呢?
手机响了,一个短信。一个朋友,问你在干吗?你没好意思说你在学习;你只是含混地回复说,你病了,在家休息呢,不想出去……你又回到沙发上。想了想,还是换一下背景音乐吧,现在这个太伤感。于是,你扭身换了张CD,然后重新坐好,开始看书。过了好一阵子,你突然发现你刚刚在发呆,于是打了个寒颤。然后,你下意识地看了一下表,天哪,一个小时这就过去了,可是你连一页书都没看完呢。
上面这个场景是不是非常熟悉呢?我讲的肯定不是你,但你也肯定知道自己曾经遇到过类似的情况。你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么?答案是你的大脑太活跃了。一个人拥有活跃的大脑原本是好事,但是,在很多的时候,也可能是坏事--就像你前面看到的那样。你的大脑非常活跃,并且你的注意力最容易接受它的指令;所以,甚至在你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它在不停地操控你的注意力。然后,你就这样轻易地被你的大脑所左右。
使用好你的注意力,生命轻松翻倍
每个人的手表都走得一样快,但每个人的生命却不是,认为时间对每个人是均等的,是一个错觉,认为别人有一天我也有一天,其实根本不是这样。
如果你正在学习一门专业,你使用自己所投入的天数来衡量,很容易,会产生一种错觉,认为投入了不少时间,然而其实,今天这个说法本身就是荒唐的,实际投入的是时间和效率的乘积。
你投入很多时间在一件事上,甚至是一万小时(一万小时定律)。却常常会发现毫无进展,这是因为你没有把要做的事情常驻在你的大脑中,时刻给它最高的优先级。你在走路,吃饭,做梦的时候,都在想着这件事,并想着如何离开舒适区,去刻意练习。你的大脑运转始终分配给它思考。这时候,你就把大脑对于这事的潜意识,发挥到了极致,你的投入就是值得的。
如果你有做总结的习惯,在过渡一段时间之后,总结自己在某某领域投入多少时间,建议千万不要粗略地去计算,有多少天下班后,拿起书来翻看,因为这样,你也许会发现,书倒是经常翻,但领悟却不见得有多深,表面上花的时间不少,收益却不见得那么大。
这也就是为什么记录你的时间花费,并没有实在的意义,而记录你的注意力专注的时间,就非常有意义。
你可尝试着进行记录,在最初的几天里,你会惊讶的发现,每天都用来全神贯注做事的时间,常常都达不到四个小时,那么对你来说,一天14个小时(除掉8小时的睡眠和2小时的吃饭如厕时间),你只有效率的活了四分之一,甚至更少,如果经过你刻意的练习,能达到你最初几天的一倍,是很容易做到的,只要你能真的在乎你的注意力,在乎你的时间,这样来说的话,此后的一天,你都比之前多活了一倍,同样的一天,对你自己来说,就是2天的效率,长此以往,你是不是获得了双份的时间?生命?
如何通过认真思考,使单位时间的效率翻倍?
刚刚只说了如何使自己的有效时间翻倍,现在来看看我们应该如何更高效的提高单位时间的效率。
能够充分利用时间的人,将无形中多出一大块的生命,你也许会发现这样的人似乎玩得不比你少,看得不比你多,但不知道怎么的就是比你走得远。
我们常常发现一些牛人,不只在一个领域里有成就,对于很多领域都特别牛逼。你会奇怪,这些家伙到底哪来的时间居然可以在不止一个领域做到那么多的卓越?
这就是思考的力量。
人的一生中占思考的时间占据相当大的比例,且效果显著。一开始,你的思考会摸不着头脑,慢慢的习惯这种模式来消化知识,那么你会发现你的速度越来越快,就跟阅读一样,你期初看一本书的时间也许是一个月,但你只要掌握了其中的要领,和正确的方法,不用多久,你的阅读速度会非常的快,快到让自己吃惊的地步,这些都是需要你来积累和练习的。
对于一个新鲜事物,我们往往只是记忆并没有涉及推理,只有靠推理才能深入理解一个事物,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地方,这部分推理的过程就是你的思维。
我们通过思考,反复消化,使我们的知识点固话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从而使这一点与其他的知识点相连接,形成了一张知识网。
任何一项技能,都是一些小的但必要的知识点或知识网构成的,只要学会了它们,就可以开始使用那项技能。用起来,才能“积累里程”,用起来,才能打磨技巧,用起来,才能通过践行改变生活。
如何有效利用碎片化的时间?
我比较赞同李笑来的观点,碎片化的时间,只能得到碎片化的生活,如果你不能用整块时间(至少一小时)来专注做事,那还不如不做。
但我们现在的生活和工作中确实存在很多碎片化的时间,难道就这样虚度过去吗?
你走路,买菜,洗手洗脸,做公交,逛街,出游,吃饭,睡觉……还有很多碎片化的时间。都用来干嘛?让大脑闲置吗?
我的建议是试着让大脑去思考,你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时间来思考,让你的认识脱离照本宣科的层面,这些碎片化的时间根本微不足道,但日积月累将会产生庞大的效应。这就是积累的力量,也是复利的效应。
好的方法是,比如说早晨起床刷牙的时候,可能就会想一想,这个工作怎么做比较好?想它两分钟。然后在坐车到公司的时候,可能会再想一下,中间倒水的时候可能再想一下,对,就用这种碎片化的时间,把事情该怎么做想清楚想清楚之后,真正有了大块的时间,比如说一个小时,直接去做就OK了。
充分利用这些碎片化的时间,你将无形中多出一大块生命。
注意力的正确使用方法:每次只做一件事。
我们都知道,任何一个任务切换,需要消耗许多额外的花销。通俗地讲,首先需要保存当前的工作,以便下次能够顺利的切换回来。如果不停的在多个任务之间,来回倒腾,就会花费消耗大量的时间,在切换上,无形中浪费了很多时间。
相比之下,如果只做一件任务,就不会由此损失,这就是为什么专注的人,比不专注的人在时间利用效率上高得多的原因,任务切换消耗的时间,看似非常不明显,甚至很多人认为多任务是件好的事情,但日积月累起来,就会发现,消耗在切换上的时间,越来越多。
这是为什么呢?还是来说说我们刚才说过的大脑,大脑在开始一件,新任务的时候,必须要有一定的时间来热身,这个就跟我们健身前,需要热身是一个道理。这个时间,因人而异,并且可以通过练习来改变。
举个例子,比如你手头上正在办一件工作,突然被叫去开了一通会,写了一半的文稿放在那里,等你开完会回来后与需要多久才能重新进入状态?要回复到当时的理想状态,需要一段时间来努力去集中精力,把记忆中相关的知识全部激活起来。从而才能进入状态,因为你开会之后,这些记忆已经被抑制了,你得花上一些时间来回想一下刚刚弄清楚的脉络。
迅速进入状态的能力是可以锻炼的,至少可以缩短到3到5分钟,但是想要完全进入状态,却是很难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实现的,所谓完全进入状态,就是指你看了三个小时的书,或者写了半个多小时的文章后,满脑子都是与之相关的东西,所有这些知识都处于在活跃状态之下,换言之,你大脑中所有相关的神经网络,都被激活了,要达到这样一种忘记时间的流逝的沉静状态,不是两三分钟的事。
而这一旦被,这种状态被破坏,无形间效率会大打折扣,这也就是为什么要提倡,创造大块时间来进行学习和阅读重要的东西,因为这样才有利于沉浸进去,使得新知识可以和大脑中相关的各种既有的知识充分融合关联起来,后天对于深刻的记忆很有帮助。
能够迅速进入专注状态,以及能够长期保持专注状态,是高效时间利用的两个最重要的习惯。
抗干扰能力的修炼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工作了之后要处理的事情一下子多出了很多,不像在校园环境简单,生活单纯,能够心无旁贷地做一件事情而不被打扰。
工作之后的状况就是,首先需要处理的事情变多,导致,时不时需要在多个任务之间进行切换。
另一方面,即便能够帮任务的优先级,分配的比较合理,也难免在做一件的时候事情的时候,心中突然想起另外一件事情还没有做的焦虑。
因为,没做完的事情会在大脑中,留下一个隐藏的进程。时不时地发个消息提醒你一下,中断你正在做的事情。
因此,这里就涉及到最后一个高效的习惯,抗干扰。只有具备超强的抗干扰能力,才能把时间有效地利用起来。抗干扰能力也是可以练习出来的。常利用各种碎片时间进行思考,对迅速集中注意力,和保持注意力都非常有帮助。
这里介绍两个工具,可以帮你增加抗干扰的能力:印象笔记和奇妙清单,具体的用法网上介绍的很多,简单易用。2个软件都是多平台的,希望能给你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
最重要的还是要锻炼自己集中注意力做好手头的事,其他的隐藏进程交给工具去帮你打理吧。
科学的休息是回血的关键
有一个超级好用的方法,就是“坐享”这个概念来自李笑来的《坐享其成》一书,其实就是所谓的“禅定”或“冥想”。
具体的方法网络上介绍的很多,就不在这里赘述了。有时间一定要去感受体验一下,真的帮助巨大。
再有就是9UU上的一篇文章"A Science-Backde Guide to Taking Truly Restful Breaks"(良好休息的科学指南)作者:Christian Jarrett.
一文中提到,意志力和注意力是很容易被消磨殆尽的有限资源,良好正确的休息,是恢复的极好方式,所以休息的目的就是让注意力和意志力回血。
要休息先断网,放松,什么都不干,做做白日梦,还可以“坐享”(也叫:冥想或禅定)
出门走两圈,跟真人聊聊天,或做几个伸展运动,快走和慢跑也不错。
要短而频繁的休息比长时间工作然后长时间休息更好。
休息的时候最好离开办公场所。
总结:
善于利用时间并能妥善管理好自己的人,可以无形中比别人多出很多时间,从而实际意义上能比别人多活很多年。
我们通过
对大脑的管理
专注使用注意力
认真的思考
合理利用碎片化时间
每次只做一件事
修炼抗干扰能力
科学的休息
几个方面来习惯与时间做朋友,从而增长智慧,时间因此就有了宽度与深度。
很多人不知道用时间来做什么,或不知道注意力应该用在那些方面……
积累知识
完成梦想
磨练技能
解决问题
观察生活
思考未来
创造价值
经营人脉
……
能做的事情真的很多,只是你没有认真的思考或根本懒的思考,所以时间对你来说,不浪费掉都是有罪的。
—THE END—
参考书籍:
李笑来《把时间当做朋友》
刘未鹏《暗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