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这个职业,其实主要任务就是倾听,就是听大家不断的诉说,诉苦,抱怨,倾诉自己心中的各种不满。
于是在我的心里就装了很多很多人对生活的各种不满。
比如我的一个朋友,就很气愤的跟我说,说她有一个表妹,特别不讨人喜欢,去他们家经常会不经过允许就随意翻人家柜子,不经过别人的同意,随便拿东西,朋友觉得他很没有礼貌,也没有界限感。
再比如我还有一个朋友,和我抱怨身边的一个同事,说她特别虚荣,整天的表现自己,做了一点点事情就要马上去炫耀,每天把自己打扮的很另类!反正就要让自己很独特,跟别人不一样。她看着觉得心里特别不舒服。
其实像这样的朋友,这样的情况,在我们生活中,比比皆是。生活中人人都会有看不惯的人事物。不同的是,有些人只是轻微看不惯,有些人就会特别严重,非常看不惯,看着就生气,影响到自己的心情!
就好比有一个小偷,他偷了东西被大家发现了。有的人就会有一点点生气,在旁边指点一下,觉得这样做是不对的,不好的,怎么可以这样呢?有的人呢,就会非常非常的愤怒,甚至有的人会冲上去抓着那个小偷爆揍一顿。
那为什么遇见了同样的事情,大家的情绪反应却如此不同呢?
这跟我们内心的信念价值观有关。每个人从小到大的生活境遇是不一样的。在大脑里输入的应该怎样和不应该怎样也是相差很远的。
说到这里,我觉察到我自己如今已经很少去挑剔别人,评价别人或者指责别人了。
每一个人的每一个行为,我都可以理解他行为背后的原因是什么,需求是什么。也因此我发现我的女儿也不会去挑毛病,不会去找问题,不会去批判别人。
因为在她的内心没有这个概念,她不会去挑剔,因为她觉得每个人都不同,没啥可挑的。只是去看到别人的好就够了。
也因此,她每天活得特别开心,我身边很多人都很羡慕她,问为什么你女儿活的这么开心呢?
我想大概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吧,在她的眼中和心里,能够看到世界上所有美好的东西,而不是去挑剔令自己不满意的东西。
那么我们话说回来,为什么有的人会去痛恨会去打那个小偷呢?
我现在非常感谢我自己,在2013年学习鲜老师的亲子咨询师的课。当时上课的时候,体验的感觉身体记住了。尽管当时觉得就只是这个知识点很好,并没有很深刻的感触,可是如今随着年龄的增加,阅历的增长,到今天回头再看当初做的练习,突然感觉一切都了然了,通透了。
原来,你对遇到的每一个人的感觉,都只是你自己的投射罢了,你都会在她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比如那个特别痛恨小偷的人,他也许没有偷过东西,但是有可能他偷过其他的资料,或者感情,或者其他。他就对这个特别的敏感。
想起来一个孔融让梨的故事。大家都听过这个故事,都赞赏孔融这么小就这么懂事,知道把大的好的梨送给爸爸妈妈,哥哥姐姐们,自己吃最小的。
可是我们很难想象,从此他为了自己的这个好名声,为了保持一个有礼貌的好孩子的形象,就会永远把最好的送给别人,最不好的留给自己。
可是,他的内心真的不喜欢又大又甜又好吃的梨吗?显然不是的,每个人的心灵都期待好的,美满的,美好的东西。
于是,在一直压抑的生活的状态下,孔融就成为一直很隐忍的人。等他长大了,假如有一天遇见了一个人,他拿了最大最好的梨自己吃了。
那么孔融会怎样看他呢?就会非常瞧不上他,会指责,会愤怒。这就是触碰了孔融的伤口。因此有时候,面对他人的指责,我们需要明白,那并不是我不好,只是他从我身上看到了自己。
所以,很有意思的是,我那个非常讨厌她妹妹随便乱翻她东西的朋友,她实际也是一个很好奇的人,也会窥视别人的隐私。表面看她不乱动别人的东西,可是她会随时看老公的手机。她没有动物质上的东西,可是她喜欢窥探他人精神上的隐私。这其实也是一种“随便乱翻”对吗?所以,尽管表面看,做的事情不同,习惯不同,可本质其实是一样的。
而另一个朋友,她说很讨厌那个爱展示自己的同事。可是我会发现,她其实自己在人多的场合,同样会把自己打扮的很漂亮,甚至在整个场,也会把自己穿的很个性,很显眼。当她学到了一个知识的时候,也会赶紧展示出来,让别人知道她参加很多活动,懂得很多事情。
所以我们看,所谓我们生活中极其看不惯,极其讨厌,或者愤怒的事情,通常都只是被我们本来就有的那部分激怒了罢了,亦或者是被压抑的那个部分触碰了。
这个世界没有别人,只有我自己。这个世界所有的遇见,都是为了来照见你自己,遇见任何人事物,当我们不舒服了,我们去觉察一下自己的感受和情绪,都会看到自己在其中的影子。这就是实修,这就是在生活中的修行。
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如此。比如当孩子在学校受到欺负,回来委屈的讲给我们听,我们就会担心孩子,会焦虑。这时候有些父母就会抱怨孩子无能,有的家长就会生气甚至暴怒,大家各有不同的反应。
可是假如我们可以透过这些行为,看到自己情绪背后的那份没方法,没手段,内心无力的,跟孩子一样的感受,就会更容易体谅到孩子,并心平气和的陪伴孩子想办法,解决问题。
再比如孩子在学校打人,很多父母都会指责孩子的行为,很难看到自己对孩子的暴力,看到自己不可控的那份愤怒,看到自己简单粗暴的处理问题的模式。当我们可以透过孩子的行为,透过我们的情绪和反应,去觉察到自己内心那些曾经的经历,伤害,和痛苦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真正的看到自己,拥抱自己了,也可以看到孩子,善待孩子了,可以看到他人,用更广阔的胸怀代替挑剔和评判,用爱去拥抱这个世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