聒碎乡心梦不成
故园无此声
1
求学拜师
纳兰性德17岁那年入国子监读书,对国子监十只石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十只石鼓是三代(夏商周三个朝代的统称)仅存物件。他为石鼓写的《石鼓记》后来收录到《通志堂集》中。文中将石鼓的真伪、断代、历史等争议梳理的有理有据。让我们看到了他不仅是一个多情善感的浪漫词人,也有鲜为人知的理性缜密的一面。
纳兰性德18岁参加乡试,轻松赢得举人身份。同时中举的还有好友韩菼(tan)和曹寅。主考官徐乾学对纳兰性德评价极高。
在科举制度中,“老师”有好几种性质:
1,为授业师,也就是主要负责教学的老师。
2,为问业师,即在遇到疑难困惑的时候偶有请教的老师。
3,为受知师,即在乡试、会试等重要考试中担任主考官阅卷管的人。
徐乾学从身份上看是纳兰性德的“受知师”,但在纳兰性德心中,他的学术成就、文章水准、道德品质都是自己仰慕已久的。直至纳兰性德英年早逝,一直从师徐乾学。
徐乾学号健庵,是康熙九年(即1670年)第一甲三名进土,也称庚戌科探花。中榜后授翰林院修编,累官至刑部尚书。他学识博,是清初时代的著名学者,并被康熙皇帝所重用,曾担任《明史》总裁官,并总撰《大清一统志》。
徐乾学是江苏著名的“昆山三徐”之ー。在江苏昆山
有一座玉峰山,在这座山的南麓矗立着一所著名的藏书楼,名为“传是楼”,楼的主人就是徐乾学。那时候,徐家在当地可谓是名流大户。在徐氏祠堂里,挂着这样一副对联:“教子有遗经,诗书易春秋礼记;传家无别业,解会状榜眼探花。”上联是说徐家以儒家经典教育子弟,读书是他们人生的第一要务;下联是说,徐家的传家宝就是读书,正是因为读书,徐家オ有了一门的解元、会元、状元、榜眼和探花。徐家三兄弟号称“同胞三鼎甲”“昆山三徐”,老三徐元文最早中得状元,老大徐乾学、老二徐秉义先后中探花,并位至极品。
徐乾学的母亲是当时著名思想家顾炎武的妹妹,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一直被后人流传。
徐乾学爱书如命,“传是楼”在他不断填充下,成为名满天下的藏书楼。“所传者,唯是矣。” “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这些圣人之间传通的这个“是”,是代指道统。这个“是”就是徐乾学取名“传是楼”的由来”。
徐乾学叮嘱纳兰性德“为臣贵有勿欺之忠”,纳兰性德读了《宋史》之后更明白老师的良苦用心。《宋史》里记载了寇准参加科举考试的故事:寇准19岁在科举考试中一举夺魁,但是当时的风气是崇尚老成,皇帝用人也都爱用老成持重的人对年纪太小的考生往往不予重用。于是,有好心人就劝寇准把自己的年龄改大几岁,而寇准说什么也不改,他说:“吾初新进,何敢欺君!”意思是说我刚刚踏上进取之道,哪敢欺君罔上。
还有北宋的另一位名相晏殊,十四岁的时候就以神童应召,在与其他考生一起参加廷试的时候,发现试题恰好是自己以前做过的,于是当即启奏曰:“臣曾有作,乞别命题,虽易构文,不敢欺君。”晏殊和寇准在还没有踏入仕途的时候就以“勿欺”自许,哪怕事情对自己不利,也绝不违背自己的原则。
纳兰性德深切体会到他的老师徐乾学的“温温乎其貌,谆谆乎其训词”的温和仪容和诲人不倦的教学态度,感受恩师“如日坐春风令人神驰”的为师境界,让他抑制不住地对人说“吾幸得师矣!吾真得师矣!”
2
功名
18岁的纳兰性德乡试中举人,19岁参加京城会试中贡生,就在即将参加殿试之时,突感风寒错过了考试,好友韩菼中状元。纳兰性德百感交集写下
《幸举李闱以病未与廷试》
晓榻茶烟揽鬓丝,万春园里误春期。
谁知江上题名日,虚拟兰成射策时。
紫陌无游非隔面,玉阶有梦镇愁眉。
漳滨强对新红杏,一夜东风感旧知。
老师徐乾学送来一份珍贵的礼物,一筐鲜红的樱桃,来安慰鼓励他。
因樱桃是一年中成熟最早的水果,被称为“初春第一果”,又因樱桃树极其难栽,产量很少,樱桃成熟时又恰逢新科进士放榜之时,樱桃自然成为喜庆之果。樱桃是水果中的果之骄子,新科进士又是读书人中的天之骄子,于是樱桃代表了进士的荣耀及尊贵。皇帝也常常开宴赏赐大臣樱桃,以表关爱,大臣也要写诗作文来答谢皇帝。
老师分明是说:你虽然因病没有参加殿试,但在老师心中,你就是当之无愧的新科进士。
纳兰性德以一首《临江仙·谢饷樱桃》感谢老师的厚爱。
《临江仙·谢饷樱桃》
绿叶成阴春尽也,守宫偏护星星。留将颜色慰多情。分明千点泪,贮作玉壶冰。
独卧文园方病渴,强拈红豆酬卿。感卿珍重报流莺。惜花须自爱,休只为花疼。
纳兰性德的词引典颇多,其中“绿叶成阴春尽也”取其义“错过期限”,既点出了樱桃成熟的时节,又惋惜错过了樱桃宴这个令人艳羡的时刻。
守宫”在这里是强调樱桃那诱人的颜色和形态,像守宫砂一样猩红,像星星一般晶莹透亮。
“留将颜色慰多情”这一句,直接抒发作者对恩师的感激之情:谢谢你送来的这些娇艳的樱桃,安慰我多情善感的心灵。这一份心灵的抚慰,不是樱桃本身带来的,而是“樱桃”的寓意带来的。纳兰性德明白,自己虽然无缘股试,可在老师心里,自己依然是一个最优秀的学生。
“分明千点泪,贮作玉壶冰”两句,引用了典故:曹操儿子曹丕称帝后,爱上了一个叫薛灵芸的美女,费尽周折以千金聘礼纳为妃子。薛灵芸去京师离开父母的时候,伤心欲绝,一路泪流不止,泪水流到玉唾壶里,壶都被她的眼泪染成了红色。等到了京师一看,壶中的眼泪都变成了血一般的殷红。王昌龄那句“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也是写给薛灵芸的,赞美薛灵芸的高洁清纯。
纳兰性德这两句的用意是他将老师馈赠的樱桃比喻成晶莹纯洁的“红泪”,储藏在玉洁冰清的“玉壶”之中,并借此来表达对老师馈赠的感激之情,对老师理解的欣慰,也表示对这份师生情谊的珍惜。
“独卧文园方病渴,强拈红豆酬卿”这两句也同样引用了一个典故:据说汉代的司马相如曾任孝文园令,他患有一种叫作“消温疾”的病,类似于现在的糖尿病,后文人们多用消渴代指患病,纳兰性德有感于老师的深厚情谊,强撑病体,拿起一颗像红豆一样的樱桃,他不能亲自拜谢老师,就借樱桃来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
流莺也是樱桃的别称。
最后两句是纳兰性德以花自比,既感慨老师的关爱与赏识,也请老师好好保重身体不要一味地担心我、挂念我。
3
成就
纳兰性德养病期间,新建书斋,取名“通志堂”,他有一个想法,将老师徐乾学的藏书汇编成一部大型丛书。他与老师一拍即合,《通志堂经解》使纳兰性德在传统知识界享有极高声誉。在编印的过程中,纳兰性德不仅亲自参与校勘,还亲自
撰写了关于《周易》《尚书》《诗经》、《论语》等九种经典的注释,因此,又称《通志堂九经解》。
渌水亭是纳兰明珠府西侧一小别墅,依纳兰性德设计而建,取名渌水亭,是取自流水清澈涵远之意,君子之交淡如水,能在渌水亭来往的,自当是谦谦君子,温润如玉,非同凡响。
纳兰性德编纂了一部《渌水亭杂识》的笔记,里面有他的读书心得,也有听来的奇闻异事,还有对事物的独特见解,是他在诗词之外别样的性情体现。如:
《渌水亭》
野色湖光两不分,碧天万顷变黄云。
分明一幅江村画,着个闲庭挂夕曛。
又如:他认为铸钱有两个弊端,如果铸轻了,很容易被盗铸,也就是假币,会扰乱日常经济生活,要是铸重了,不法之徒就会把钱重新铸为器皿,如果立法准许民间使用红铜,只用黄铜来铸钱,应该会少很多麻烦。后来,这个观点被雍正所采纳。
平定三藩取得决定性胜利后,康熙增设“博学宏词科”,笼络名士。通过考试的将得到官职,并参与纂修《明史》。纳兰性德借此机会结识了天南地北的好友。这时有诗作
《浣溪沙·郊游联句》
出郭寻春春已阑(陈维崧),东风吹面不成寒(秦松龄),青村几曲到西山(严绳孙)。
并马未须愁路远(姜宸英),看花且莫放杯闲(朱彝尊),人生别易会长难(纳兰性德)。
1679年9月2日,京师8级地震,波及河北,山西,陕西,辽宁,山东,河南六省。康熙当时26岁,第一时间调集人马指挥救援,纳兰性德救驾太皇太后,奋力保护皇帝。
为阻止沙俄南侵,1682年康熙派纳兰性德以狩猎为名,沿黑龙江北上,到达雅克萨探敌虚实,纳兰性德勘察地理形势,做了详细记录。有了这次侦查情报,三年后康熙御驾亲征,与沙俄进行了一场大战,史称“雅克萨之战”,取得了胜利,签订了《中俄尼布楚条约》,阻止了沙俄南侵。
<u style="box-sizing: border-box;">4</u>
皇帝赏识
冠礼成人之后,康熙约见纳兰性德,与北京西山的水院凉亭中,两人谈古论今,相见恨晚。
22岁的纳兰性德终于走进了殿试的考场,高中二甲七名,赐进士出身。加上状元榜眼探花,相当于考了第十名。也许你觉得他名次并不靠前,这是因为康熙的喜爱,不想让纳兰性德中状元去翰林院修撰,故意压低分数,以便顺理成章地留在皇帝身边当差。于是纳兰性德出任御前侍卫,跟从康熙,担任侍奉和保卫工作。
纳兰性德28那年随康熙北上留下了著名词作
《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30岁时又随康熙南巡,与曹寅(曹雪芹祖父)相会。曹寅13岁为康熙伴读,17岁当了康熙的侍卫,深得康熙赏识,两人交情甚笃,有人说纳兰性德是曹雪芹《红楼梦》中贾宝玉的原型,是不无道理的。
纳兰性德就为您介绍到这里,这位“千古伤心词人”也许正是因为他太多情、太伤感才英年早逝的吧!了解了他的一生,就更加理解他的诗句,最后,让我们看看别人眼中的纳兰性德。
顾贞观:容若天资超逸,悠然尘外,所为乐府小令,婉丽凄清,使读者哀乐不知所主,如听中宵梵呗,先凄惋而后喜悦。容若词一种凄忱处,令人不能卒读,人言愁,我始欲愁。
王国维: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The End】
插图来自网络
文|图编辑 胡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