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强是一家韩国超市的老板,别看超市不大,手底下人也不多,但是一个月却差不多能挣50万,要问他是怎么做到的,20年前的李强可能比你还要疑惑。
李强1975年出生,家在吉林四平的农村,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每年到了开学季就是他最发愁的日子,常常都是开学前一天妈妈才给他凑够学费和细软。从小懂事的他从来没抱怨过自己的处境,只是希望能够尽快从村子走出去 ,过上不用为明天发愁的生活。还好李强争气,在七大姑八大姨的资助下就这么考上了上海的一所大学,并报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这是农村出身的他第一次接触互联网,也是他命运转折的起点。
1998年大学毕业后,专业知识扎实的他进入了上海市的一家事业单位做技术支持,并且跟着当时人才引进的政策把户口落在了上海。靠着这份稳定的工作,李强相亲结识了老家一个朝鲜族的姑娘,就这么结婚生子,水到渠成。在事业单位勤勤恳恳做了5年,日子就像温水煮青蛙,不好不坏让他很迷茫。
1.下海创业,毅然辞职,开启新篇章
李强和妻子住在虹泉路附近,起初街上很平静外国人还不多,但是随着中国加入WTO,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尤其是韩国人的涌入让李强看到了商机。李强盘算了下自己的积蓄,一声不响地转了一间杂货铺准备做韩国超市,谁都没商量就把工作辞了。他不留后路的做法虽然让妻子很愤怒,可是事已至此也只能接受。李强卖的商品多是符合韩国人口味的食品以及日用品,再加上老板娘会说韩语,交流起来方便,一来二去,越来越多的韩国人知道了这么一个根据地,开始介绍身边的人前来消费,李强的生意在这些忠实客户的支持下越做越好。他甚至想再积累些资本就去做盘家更大的店来做。
2.从新规划,部署新渠道,面临新转机
李强的商品在韩国人的圈子里越来越流行,但是很多家距离比较远的顾客还是很苦恼,一方面时间成本太高,另一方面李强那里确实有其他地方买不到的商品。热心的李强提出可以在微信下单然后由他统一送货。他这个想法的提出让更多的韩国人喜欢上了他的商店,就这样他在微信开了微店,生意越来做越大。他从吉林老家雇了几个住在延边懂朝鲜语的亲戚,他们负责做微店里跟客户直接联系的店小二,从日用品,生活副食到母婴美妆,商品品类十分丰富。最重要的是,他们会根据顾客的季节性需求进行商品品类的动态更换,一切紧跟顾客需求。客户越来越多,管理起来越来越复杂,李强专门从外部买来客户管理系统,将每个客户的个人信息以及购买的商品都记录在数据库里,并且监测顾客的购买活跃度,如果部分客户长时间没有从李强这里买商品,都会有专门的销售人员进行客户关系管理,并且推送一些为达到留存客户的目的而准备的特价商品。截止到今年11月,他稳定的客户大概有5000位。关于生意他并不着急扩张,他希望给客户带来的是像山姆大叔这样高端超市一样的会员体验。准确地说,李强应该是第一批做微商生意的人,把销售渠道从线下转移到了线上对他而言确实是生意继续做大的转机,可以说互联网第二次改变了他人生的走向。
3.不断尝试,拓展新版块,人生再出发
李强下一步计划是从嘉兴采购新鲜果蔬,将果蔬优品定向推送给这些旅居上海对于生活品质很有要求的外国人,他要做互联网+生鲜的生意。不过,李强不喜欢“唯快不破”的生意逻辑,他要亲自采购,把关品质。出现了新的业务,李强就需要再买台专门用于采购,空间更大的大面包车,从上海到嘉兴往返200多公里,说远不远,说近也不近,人到中年的他再开手动挡是吃不消了,后来在市场上了解了好久才知道,目前商用车就只有上汽大通的V80有自动挡。到4S店了解后他最关注的点包括驾驶舒适度,空间和油耗都符合他的预期。但是4S店没有现车让他暂时搁置了立即买车的想法,不过销售顾问推荐他去上汽大通的官网看了下双十一的活动,正好有一台短轴中顶的现车,而且价格折扣力度很大,这对于勤俭的李强而言真的是极好的消息了。最后,靠着互联网发家的李强毫不犹豫就在网上把车买了,而且还跟厂家申请直接工厂提车,厂家竟然也同意了,李强又做了一回弄潮儿。从下单到提车总共花了10天,李强自己都说,自己真的是又搭了一次互联网的顺风车,这个时间一点都没有耽误李强生意的开展,买了新车开始做新的生意,李强又一次出发了。
这是关于李强的奋斗故事,一个农村出身,脚踏实地又善于抓住机会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