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管理: 怎么让别人更主动
希望别人主动,而要求别人主动,本身就是悖论。
一: 悖论原理
1. 从外部去要求别人,是不行的。
靠自己的内心驱动,自觉主动去做是主动。
“要求”他“主动”,不管他做与不做,都达不到我的“要求”。
孩子“主动”听话了去学习,我们会觉得这是我们的要求,不是他自己“主动”。
“主动”和“要求”放在一起,本身就是悖论。
2. 外部激励也不足以制造“主动”
激励,对于非创造性的员工有一些用,对于创造性员工,作用不大,因为它会限制发散思维。
二: 如何做
看见 —— 利用、合作。
思维方式: 看到主动性,使用它,与之合作。
“反转视角”,在“不主动”里找“主动”。
1. 反话正说
双方的想法不一样 ,自己看不到对方的“主动”。
“主动性”,站在对方的角度找到“主动”。
公式: 他不主动做A事=他主动做B事
2. 发掘他“主动”的理由
我们把对方的行为,内化成问题,批判对方,在对方身上找问题,让双方成为对立面,没有积极这样。
外化提问: 用中性的立场,看到一些更深层的东西。
三: 结尾
不是为奖励做事,而是为了发自心里的认同,心里的某种声音而做事。
主动性的支配下,才有更大的创意和突破。
这些思维方式,是为了发现这样的人。
它需要我们深度的理解别人,需要我们投入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绑定两个人的关系。
反话正说、外话提问、积极使用,这些反转视角都不容易,带给小惊喜,真的“看到”一个人,解决了自身的矛盾,减少愤怒与不满,看到更多的可能性。
看到不一样,我们才有可能做的不一样。
思考:
用反话正说和外化提问法去激励身边的人来帮助你,看看新方式和以前的方式有什么不同?
用在别人身上和自己身上,都是找到最深层的理由,看到事情发生的本质。
对方有没有更主动呢?
找到原因了,真正主动去面对与解决,会更主动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