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受困于自己的成长瓶颈、从而思考一个生命对于自身的意义,到孕育一个小生命、陪伴他的成长,再到踏进低幼教育的领域,算来已经十个年头。这期间,我不止一次地自问,到底什么才是教育当中最为重要的核心,什么样的言谈话语、举手投足,什么样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才是孩子眼中的一道风景?
其实,写此文的契机来源于小长假的一次观剧体验。嘉树的三个孩子不约而同地看了同一个剧目的不同场次。这部短短五十分钟的《稚子行--熊猫的家》,很难定义它是什么类别的剧目,但每一分钟都堪称精华。此剧是意大利艺术家花费两年时间打造的一部用舞台肢体语言和视觉听觉相融合,穿插孩子们的互动,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为审美主线的一部浸入式情境剧。除去与孩子们现场互动的部分,我觉得这部剧对于成年人来说也是一场视听的精神饕餮,更为可贵的是,你可以从全剧的意蕴当中感受到意大利艺术家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和痴迷程度,你能想象他们创作过程中是如何细腻而轻柔地拆解这些令他们爱不释手的中国元素,又怎样创造性地以全新的方式糅合呈现。全剧清新隽永,简约流畅,是一个有生命力和艺术感染力的难得作品。但是,但是。。。让人遗憾的但是。
是一个很小的细节,小到可以被绝大多数家长和孩子忽略掉。由于在中国的剧场演出,必然有入乡随俗的安排和规矩。舞台是平面的敞开式舞台,观众可以多角度进入舞台。加上有上台互动的部分,所以在排队的时候,孩子们就被要求脱掉鞋子,换上鞋套。且不论鞋套的大小、清洁状况,孩子们在排队的时候,对即将发生的事情一无所知,是不是有理由去拒绝这个脱鞋换套的安排呢?但是事实上是,除了嘉树这三位“奇葩”小朋友,绝大部分小朋友都换上了鞋套。鞋套现象与体制教育如出一辙的是孩子被动服从安排和认同权威,随大流淹没了自主思考和勇于质疑。其实,乖乖穿上鞋套,又能如何?至于如此大做文章吗?我觉得,穿与不穿,在什么情境下穿与不穿,大有探究的必要。
嘉树历史不到一年,在这短短的时间里,嘉树的创办人和所有的老师穷尽心思都在努力做一件事:给孩子空间,让孩子可以知情、可以表达、可以说不。对于我们不知情的、暂时不想尝试的事情,我们可以选择说不。
教育的真正要义是树人,而树人的最根本前提是尊重人、尊重人的生命价值,尊重人的独特体验,尊重人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最终才有可能完成孩子健康个性、健全人格的养成。我们常常是物理层面上“看见”了表象,而没有在精神层面上看见真相,我们还没有具足的智慧去解读孩子发出的信号,这些信号也许是非语言的,即便是语言性的,也有可能不知所云。孩子们不是要上流水线的待宰羔羊,他们有属于自己的内心和想法,我们要给孩子们的仅仅就是基于看见和尊重之上的种种帮助。
曾经有几次,让我撞到了,我撞到了老师们的满怀欣赏的眼睛,看着孩子们的作品,那样幸福感饱足的表情,那是一种尊重和欣赏孩子的由衷的爱和慈悲。我相信,在那两秒钟之内,老师们一定是看见了,看见了一个丰富的灵动的奇幻世界。
伟大的教育,润物无声,充满了润泽,满怀着欣赏。我想,嘉树教育的根基就是感激生命,尊重生命。永远和孩子站在一起,给予孩子无条件的完整的信任。
让我们在一起,学习尊重、给予尊重,从“与孩子建立最真诚的信任”开始,做嘉树校园里幸福的一员吧!
忘了说:如果我是剧场的管理方,我也许会这麽做:把鞋套事先“藏匿”在椅子的背面,主持人在开场的时候,告诉孩子鞋套的存在,让孩子自己找到,再告诉孩子这鞋套是做什么的,什么时候发挥作用,你有权利选择穿或不穿。。。而不要像电影院门口发3D眼镜一样这麽直白而没有余地。总之,孩子是活在故事和意义里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