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绝书》——估计很多人听都没听说过这本书的名字,即便是历史爱好者,也少有读过此书者。实际上此书的来头不小,历史评价也很高,百度一下你就知道——被誉为“地方志鼻祖”、被东汉著名学者王充誉为当时五大名著之一……我对这本书产生兴趣是因为在网上看到此书中的《外传记宝剑》这一篇,较为详细介绍了战国时期越国所出产的各种名剑,进而找到这本书的。
此书有两大特点,其一是争议大:书名、作者以及成书年代皆无定论,特别是书名中的“绝”字为何解?虽然书中第一卷就做了“绝者,绝也”的解释,但自古一直争论不休;第二就是内容庞杂,章节混乱。对此书的分类,历代学者们也存在争议,尽管《四库全书》将其纳入“史”部,但不同的声音依然不绝于耳,如果看过其内容也会觉得此书内容绝非单纯的史书,本书所载内容甚广,除大部分内容是讲述了“勾践灭吴”这一段的历史过程,同时也有战国时吴、越、楚等地的地理风貌,综合了地方志、笔记、史书等各种类别的文体。另外此书的顺序安排也比较混乱,应是此书在流传过程中有所散佚。纵观此书可以看出其主线是“勾践灭吴”这一历史事件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夹叙夹议的顺带介绍了许多战国时期吴、越、楚等地的政治、军事、经济、地理、天文等,起到了佐证史实、填充和勾勒历史事件细节的作用,这也正是此书价值所在。
中国很多流传至今的古书,大部分已非最初的原版,多是后辈们加入了出于各种目、各种角度的添加,这也无可厚非,前辈的经验总是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来更新并适应于时代的。传说《越绝书》原本共三十五卷,至今流传下来的只有十九卷,估计也是这个原因致使前后章节的编排散乱,我估计原文也会有不少的改动,对此我们不应对此有太多苛求,能够流传下来,让我们看到历史的只言片语已算幸运,就像传说中“柴窑”的瓷器,虽然至今没有发现一件完整的实物,但就算是一片碎片也弥足珍贵。
这本书译文和注释列举的十分详细,甚至涉及到一些本书所原再内容以外的致使,适合所有对历史有兴趣的人阅读。有时瞎想:如果我被扔在一个能保障基本生存的孤岛,但可选择带一些东西的话,在带一些必备工具之余我一定会带上几本古籍,因为古籍微言大义,从不同的角度,在不同的时期拿来读都会有不同的收获,是一个人独处时很好的伴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