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这首诗讲的是大龄女青年的婚姻焦虑。
摽(biào),有两种通行的解释,一种说是坠落、敲落,一种说通“抛”,抛掷。
我们先按第一种说法来理解一下。
第一节说,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上来就点明了正题,树上的梅子剩下七成了。好小伙儿,要追求我,千万不要错过好时机啊。
七,可以是实指,十分之七;也可以说虚指,表示很多。庶,多。士,低级贵族青年子弟,这里指适合结婚的年轻人。迨(dài),及时,趁着。吉,好日子。
第二节,果实只剩下了三成了。女子明显有些着急了,之前还说吉日就可以,现在干脆说“今”,已经等不及了。
第三节,顷筐塈之。梅子已经装满了浅筐。这个时候,她只需要心仪的男子一句话就会点头同意。
谓,一说聚会;一说开口说话;一说通“归”,嫁。顷筐,斜口浅筐,跟今天的簸箕类似。塈( jì或qì),一说取,一说给。
伴随着梅子数量的增减,女子的心情也发生了急遽的变化。可见她十分渴望一桩美好的婚姻,对没有心仪的男子来追求自己,感到十分焦虑。
再来看“摽”的另一种解释,抛。古代有向心仪的对象抛东西的传统。影视作品中经常出现的“抛绣球”的桥段,就是其中的一个缩影。
杜甫《花底》中有一句“恐是潘安县,堪留卫玠车”,提到了两个中国历史上非常著名的美男子。
潘岳,字安仁,世称“潘安”。潘安长得很帅,被称为中国古代第一美男子。到底有多帅呢?
《世说新语·容止》是这样说的:“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左太冲绝丑,亦复笑岳游遨。于是群妪齐共乱唾之,委顿而返。”
年轻时的潘安驾着车到街上,妇人都手拉手围着他不让他走。跟现在的女生追星的似的。当时的左思(就是那个写了《三都赋》,制造了“洛阳纸贵”事件的大文豪),也想要模仿潘安,可因为他长得丑,街上的老太婆都一起向他吐口水。
南朝梁的学者刘峻,给包括《世说新语》在内的很多经典做过注释。他引用西晋学者裴启的《语林》,给上面提到的潘安驾车出游的故事做了注引。
《语林》在当时是与《世说新语》齐名的著作,可以为其提供大量佐证。可惜的是,裴启得罪了当政者,导致《语林》这本书被禁,湮没于历史之中,仅以注释的形式存留在众多典籍之中。
《语林》则提到潘安的另一则趣事:“安仁至美,每行,老妪以果掷之满车。”这就是“掷果潘郎”的佳话。
潘安因为人长得英俊,驾着车出门,老太太们都会特别激动,往他车上扔瓜果。街上转一圈,都能收一车瓜果回来。
所以,《摽有梅》里的“摽”,解释为“抛”,也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如果是抛果子,那女子的筐里,梅子有七分满,扔到了三分,仍然没有心仪的男子来搭话,最后干脆把筐里的剩下的,都抛洒了出去。女子的心情,也从满怀期待,变成了急不可耐,“恨嫁”之心溢于言表。
诗经专题第20篇,总第02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