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日的教研活动中,大家利用下午的时间一起共同探讨了下节日主题绘本《团圆》。首先大家一起回顾了一下自己的爸爸:
✨ 给心目中的爸爸“画像”
✨ 印象中与爸爸有关的最深刻的一件事
通过大家的描述与介绍,发现爸爸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
【教案设计】
我们并未在当天做出一份统一的《团圆》教案,而是一起交流彼此对这个故事的感受,清晰绘本的“根”这个关键点,在这个基础上,便可以各自发挥创意,自由设计出自己的教案,不会雷同,也不会受到他人框架的限制。这种方式既可以借助集体的觉察力和智慧,又可以充分尊重并激发个人的出教案能力。
✌大家共同总结出的教案设计思路:
1.明确主题
2.明确受众
3.活动形式
4.活动时长
5.考虑是否做道具
6.价值传递、情感分享
7.熟悉文本
8.流程设计
9.绘本的“根”
10.绘本延伸活动
(“根”,是最重要的生命根基,关于绘本的“根”,个人的理解不一定对,写出来供大家探讨下——每个绘本作者在创作时,都想传递一些东西,我们可以从优秀的绘本里读出许多个值得体会的点,但一定是有个主要思想的,它承载着作者很明显的某些个人意识与愿望,如果读不懂作者的用意,理解不到位或不透彻,都会影响到我们分享故事时的状态与信心。难点在于每本绘本都没有固定的标准解读,每个人都是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和意识水平去解读绘本,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部分绘本是易读易理解的,少数则需要借助集体的力量,共同去探讨,从大家的分享中汲取“养料”与更清晰的认识。)
大家在对这本书的解读中,出现一些不错的视角,摘录其中几条如下:
* 爸爸在见到妈妈时也非常开心。
* 整本书中爸爸的色彩比较重一些,但给人安全感。
* 书中透着浓浓的节日气氛。
* 快乐指数与财富无关,快乐不是物质方面的,在一起就是一种快乐。
* 团圆是一种精神层面的渴望和需求。
* 把美好的祝愿送给爸爸,接受分别的现实,依然要快乐地生活,爸爸的爱会陪伴每一天的生活。
* 妈妈每天在家的默默付出也值得被看见,值得去感恩。并不是爸爸一个人在为家庭而努力,妈妈同样在付出、贡献自己的力量。
* 节日的意义是相聚,共同庆祝。没有分别,相聚也将失去意义,珍惜每一次相处的时光。
* 这也可以是一个不必悲伤的故事,学习转化它,永远带给孩子正向的想法和能量。首先需要转化的是我们自己对于分别的悲伤情绪。
【故事情节梳理】
读完一本绘本,形成快速去*梳理故事情节*的习惯,这会帮助我们快速熟悉文本,清晰故事发展脉络。
《团圆》情节梳理———
等爸爸——接爸爸——回到家——分享礼物——爸爸理发、包汤圆——好运硬币出现——拜年——修补家物——感受节日气氛——堆雪人——丢硬币——找到硬币——准备离家——送硬币给爸爸——告别
最后分享下大家对于这个绘本的【活动延伸】设计方案:
\ 音乐元素 + 环境创设(符合节日气氛)
\绘本手工可考虑:做鞭炮、剪窗花、做红包、写福字、写团圆、做灯笼、包饺子、包汤圆等
✨ 整体活动氛围建议:
热烈、开心、温馨、喜庆,
暖心、好玩、人人可参与。
抛砖引玉,仅供参考。
欢迎大家提出意见,让我们共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