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孩子的能力目标和家长的心理目标往往是有差距的,这种差距也可能因为父母的态度产生不同变化:一种是差距的不断缩小,一种是差距的不断扩大。
小林的父亲是985工科大学毕业,妻子也是大学毕业,拥有这种知识背景,孩子出生后就被周围人看好未来,夫妻俩也觉得孩子聪明活泼,然而事情并非如大多数人想象的那样,当小林上幼儿园时就异常调皮,不守课堂纪律,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智力上也没显示出高于同龄人。小学阶段的小林学得很辛苦,尽管爸爸妈妈两个人都辅导,孩子成绩也始终是中等,这让俩口子焦虑万分,妈妈甚至怀疑是不是当初在医院抱错了孩子,对于一对学霸父母来说最不能接受的事实是自己孩子学习为啥这么费劲?看着班里其他孩子考100分似乎很轻松,但自己在家教了那么多遍能考80分就算不错了。
小学阶段,这20分的差距是小林和父母之间心理目标的差距。不断挨打挨骂的小林似乎认为80分就是自己的终极目标,每次考试也就在这个分数上下浮动,父母对此结果当然不能接受,因为在他们看来也只有儿子考到100分才对得起自己的基因和付出。孩子考试从75到80,批评,从80回落到75,打骂,如此循环,小林对学习的兴趣也越来越低,对立情绪也越来越严重,尽管小林后来也进行了药物治疗,但从学习考试的结果来看起色不大,学习兴趣和信心的缺失,仅仅靠药物是难以改变的。
小林的改变来自五年级班主任的换人,这位新来的老师恰好是小林母亲的大学同学,因为这种特殊关系,老师对小林格外关爱,在课堂上经常鼓励他,考试稍有进步就夸赞,她也经常和小林妈妈沟通孩子情况。小林妈妈奇怪:孩子在老师眼里是个努力的孩子,不断进步的孩子,自己却总觉得他一直没努力,没上进心,反思自己的焦虑,是因为无法容忍孩子的成绩平平,造成孩子对立情绪严重。老师对待孩子的微进步却给予肯定,不是把100分作为心理目标,小林每次进步都给予奖励,退步了也不会用打骂来惩罚。在老师的耐心帮助下,小林妈妈也改变了自己的心态,平时帮助小林分析错题时是心平气和而不是气急败坏。小林后来的成绩基本维持在90分左右,虽然与父母的心理目标有差距,但毕竟进步了,最重要的是孩子的学习兴趣增强了,与父母的对抗情绪减弱了。
对于ADHD孩子的学习目标,家长的心理目标要尽力和孩子能力匹配,很多家长在和我咨询时说:我们的目标并不高的,只要达到班级平均分就满意了,问一下平均分多少?回答:95.这个目标很容易达到吗?对于某些孩子来说是很轻松达标,但对于某些孩子来说却就是是一座山,我们只能希望孩子坚持不断去攀爬这坐山,而不不一定就就把山巅作为目标。让孩子始终保持住学习的兴趣比一场考试的分数更重要,即便是中考和高考不理想,谁都无法阻止一颗渴求知识的心坚持不懈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