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没课,亦不想备课写教案,恰好手边放着余华的《活着》,便翻开了这本书,和作者一起走进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感受他们悲惨而平凡的生活。
这本书还是弟弟几年前买回家的,曾拿起来粗略的浏览过,却并未细致的研读。读之前曾了解到这是一个悲惨的故事,亦有一定的心里准备。然而随着阅读的深入,我依然被福贵惨痛的经历所震撼,久久不能平静。
向来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败落之前(姑且称之为败落吧),福贵一家也算是小有资产,拥有青砖大瓦房,田地百余亩,佃户几十家。而福贵在年轻时期,确是个不折不扣的浪荡子,二世祖,嫖妓、赌博、打骂妻子、侮辱老师,甚至对自己的父亲动手,真是个孽子。尤其是看到他在赌场上对自己怀孕七八个月的妻子动手时,我简直忍无可忍,心想:这样坏的人,定然是要遭报应的。果然,遭小人算计,他输掉了自己的全部家产,一家人从青砖大瓦房搬到了破旧的小茅屋。我并不同情他,只是心疼尚在稚龄的凤霞及未出世的有庆,稚子何辜?却要去承受大人犯下的错误。
苦难是最好的老师。家逢大变,再加上父亲的过世让福贵快速成长起来,他开始有了一个男人的担当,成为了家里的主心骨。似乎生活开始慢慢走上正轨,然而命运总是喜欢开玩笑。福贵在为母亲请郎中的路上,被抓去当了壮丁,一去就是两年,其间的艰辛自不必说。两年后,他辗转回到家的时候,有庆已经两岁了,而母亲也已去世一年多,女儿凤霞因为一次高烧成为了聋哑人,曾为富家小姐的妻子用柔弱的双肩一力扛起了这个家,直至福贵归来。都说共富贵易,同患难难,家珍不正是千千万万个中国女人的缩影么?她向我展示了中国女人的坚强与担当。
福贵归来之后,家总算是有了家的样子,一切都在朝着幸福的方向发展着,我也真心期盼他们能够过上平静宁和的生活。然而不幸接踵而至,先是妻子家珍患上了软骨病,继而儿子有庆为县长夫人献血而失去了生命,这对于本就摇摇欲坠的家庭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丧父丧母丧子,一个中年男子所能尝遍的苦难他似乎都尝到了,够了够了,如果这是他少年时期浪荡的报应,那么也已经足够了。
苦难就像在和他捉迷藏,时隐时现,每次当他尝到幸福的滋味时,灾难总会突然降临。聋哑的凤霞已经长大,成为了家里的劳动力,也到了该嫁人的年纪,好不容易,她遇到了同样身有缺陷的二喜,二人喜结连理,相亲相爱,孕育了自己的孩子,幸福似乎触手可及。谁曾想,生产时,凤霞没能挺过去,只留着嗷嗷待哺的儿子苦根,和孤独的丈夫二喜。妻子家珍也没能熬过去,追随着女儿走了,而二喜也在几年后死于一场事故,这个家只剩下福贵和懵懂的孙子苦根相依为命。此时的福贵已须发全白,近不惑之年,却还要辛勤劳作,养育年幼的外孙,而不久之后,年幼的外孙也因为他的一时疏忽被煮熟的豆子撑死。接二连三的打击已足够击垮一个人,福贵成为了真正的孤家寡人。在感慨命运无常的同时,我也不得不钦佩福贵的坚强,有时候,活着真是需要勇气和毅力。
故事的结尾,老人福贵牵着一头名为福贵的老牛渐渐消失在苍茫的暮色中,留给读者一个高大宽阔的背影。活着,多么简单,却又何其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