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小哥放学回家,告诉我语文考了90多分,老师夸他考的好,可能全年级排名第二第三。语文测试班级就他一个人是优秀等级。
我说好厉害哦,你一定为自己感到骄傲吧?
没想到小哥说,“语文本应该可以考的再好点,有几道题应该做对的却做错了。” 且自言自语,英语考第一名,语文第一名,我数学为什么就学不好,考不到第一名呢?
能说亲娘我等这两句话等了很久了么?
一直希望小哥考试:会的全做对,不会的就蒙。只要会的全做对,发挥出正常水平就好。若是会的还没做对,那不是粗心,是没有完全掌握,是没有很熟练。
至于不会做的题目,下次弄懂就行。亲娘的逻辑是:不要两次摔倒在同一个地方,就像古希腊某哲学家说的,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里。
看着小哥面对全年级排名第二第三的成绩单,居然还说自己本应该考的更好,即对自己有高要求,这和前天拿回数学成绩单时的反应,反差太大了!
数学成绩出来时,在车里就支支吾吾,不太大方地给我说,数学扣分扣了24分,属于合格等级,班级里都考的不好,没有优秀(90分以上),最好的就是良(80分以上)。
听着他说话的口气,亲娘我就生气:考的不好就不好呗,干嘛还说班上都考的不太好。这不明显的对自己没有高要求么?不往上比,而往下比?
问他是否知道错题都错在什么地方,小哥很不悦很不耐烦地回答,“别问了,每次都是这句话,我知道错在什么地方了。”这句话让我更加生气,心想你知道就回答知道呗,为什么这么不耐烦的态度?
到现在也没搞懂,为什么语文英语对自己有高要求,考的已经可以,还觉得不够?而数学考试不尽人意,也要找别的理由?
只能从小哥说的“为什么语文英语可以第一名,而数学就考不到第一名”这句话里来安慰自己:孩子已经发现了他在英语语文方面很厉害,在数学方面不太厉害。我需要顺着他的话说,共情。
自以为操碎了心,替他着想,问他是否从错题中吸取教训。若是换做我,被父母揭短板,估计也是不耐烦。
我也会想,为什么没有关注我考的好的科目,而老是定睛在我考的不好的科目呢?问出这个问题,貌似明白了一点,我总想着多关注孩子长版,以后社会生存靠的是长版,但为什么我忍不住要关注孩子的短板呢(且还是偶尔一次的短板)?
因为想让他全面发展。唉,看别人孩子的问题都看的很理智,看自己孩子立即智商就下降。
面对孩子不太擅长的科目,总是迫不及待地替他想方法,想让此科目从合格变成良,从良变成优秀!这就是亲娘我的逻辑。望子成龙不就是这样的么?
没觉得哪里不对。直到今天早上,小哥说要参加朗诵比赛,让我帮他把一篇短文抄写到白纸上,他来背诵。
我边看着锅里的饭,边帮他抄写。希望他起床后能夸我一句老妈辛苦了。没想到小屁孩看到我抄写的短文,第一句话就说,“有个字你写错了。”
不关注我的辛苦劳动,而关注错的那个字。像极了我不关注他优秀的科目(因为已经优秀了,不需要我操心了),而只关注他这次考得不好的数学。
千方百计想替他想办法补短板的做法,原来是越位了。他自己已经发现事实。很想提醒他,Ray Dalio说过,发现问题只是第1步,还有4步需要走。估计又会越位,得到小哥的不耐烦与我的火爆,先试试看透不点透。摸着石头过河!
142399�ϓ��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