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看的书比较杂,所以偶尔也会看一些青少年读物,毕竟假设以后你要给孩子推荐他年龄阶段适合的读物,你必须自己先看过,了解其内容,明白书在讲什么,是否适合他这个阶段,这是一项工程量很大的工作,能越早开始准备越好,所以我标注了系列一,在未来的看书过程中,如果有其他合适的书,我也会一起写出来的。
今天要说的是两本书,因为有些类似,当然内容完全不同,只是书最后想表达的意思有点接近,所以我放一起推荐下,有时间的女生可以看两本,男生的话,我觉得有可能没有那么有兴趣。《布鲁克林有棵树》和《女孩的进化史》(这个系列有单独的《男孩的进化史》,不过我没有读过,不便评价)。
《布鲁克林有棵树》的译者是方柏林老师,这是我最初买的原因,翻译方面完全没有问题,传神、到位、细腻,没有那种读起来的别扭感。内容非常简单,说出来可以概括成一句话:一个出生在贫民窟地区的小女孩长大的故事。
生来身体瘦弱,但却像是布鲁克林院子里的树一样,扎根、生长、历经风雨,走向成熟。故事简简单单,看起来也不复杂,所有的真正能打动人心的,全是书里那些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小细节和生活中反反复复出现的小插曲。
那么贫穷的小姑娘哟,有一个更被妈妈喜欢的弟弟,尽管妈妈也爱她;有一个非常坚强的妈妈,虽然她曾经以为妈妈是世界上最爱自己的人,后面她才发现并不是;有一个帅气、温柔却完全无法撑起整个家的爸爸,并且因为酗酒早逝;有一个很有个性的婶婶,假设没有这个婶婶,她的生活会悲凉无数倍。
她生活困苦,一周家里只有一顿能吃甜面包,其余时间都是发霉的面包果腹;她和弟弟要靠捡垃圾赚取自己的零用钱,然后总是买些5分的小零食解馋;她住的地方搬过很多次,当然是因为没有钱付房租。她生性乐观,她喜欢看书,图书馆的免费阅读解救了她,从A到Z的所有书她都努力去看;她喜欢上课,尽管学校的老师总是对待她那样的穷孩子更恶劣点;她从不抱怨,只觉得生活很有趣,什么都很好玩。她生性善良,去打疫苗的时候,被医生骂胳膊脏,只默默接受,离开时恳请医生不要对后进来的弟弟也说这样的话;无论生活怎样窘困,永远都觉得自己的爸爸是最帅气的爸爸,妈妈是最温柔的;最后在家境每况愈下时,家里决定让弟弟去读书而让没有让她去的时候,她也未曾放弃学习。
就是这样一个女孩,有着和许多女孩子一样的梦想,想要一个洋娃娃,想成为老师的乖乖学生,想拥有很多很多书,也想象过一丝丝爱情的可能性,然而上帝却给了她贫困、饥饿以及一些磨难,不过那算什么呢?小小的她觉得,只要还生存着,就会像布鲁克林的那棵树一样,茁壮成长,一直向上,就好比小树那使劲扎根的韧劲一般,努力再努力着。
她就这样在成长的路上跌跌撞撞,哭哭笑笑,学习生存、自尊以及欢乐,学习如何对待生活中的困难,最后靠着自己的努力成为了自己想成为的人。
《女孩的进化史》的腰封上有一句话:女孩最好的嫁妆应该是智慧、智慧、智慧。
这句话是当时促使我买下它的原因,封面是很温暖的黄绿色,一个红色裙子的小女孩在其中显得很显眼,书里讲述的也是小女孩的成长故事,书的间隙中有不少叶子纹理,洋溢着无法散去的青春气味和兴高采烈的意识,也喜欢书中每一章结束后单独留给读者的一页,可以留下自己的想法和体会,不过我自然是来不及写上什么了。
当然最让我感到高兴的是,她的的确确是一本真正属于女孩,也真正让人激动的好书。一个12岁的小姑娘,一个生活在19世纪末的小姑娘,一个喜欢科学却被迫接受当时不怎样教育的小姑娘,在某一天,从她的爷爷那里,推开了一扇名叫“自然”的大门,她不喜欢以后如同她的母亲一样穿着束腰的衣服在夏天热的直嚷嚷;也不喜欢像自己的钢琴老师一样整天拿着戒尺在那里打学生,她喜欢的东西,在当时看来有些小男孩,喜欢周围的昆虫,那些新发现的没有看到过的新奇品种,以及在那个年代从来也不会被老师拿来讲述的物种起源。从现在的意义上来看,她是被这个丰富多彩的自然世界给彻底迷住了。
那么她是如何一步步让自己的梦想成真,如何让自己成为“自己”而不是大家眼中的那个人呢?伴随她日益愈增的好奇之心,她又该如何和这个社会进行“斗争”呢。书的节奏很快,描写却非常到位,无需用太过华丽的词藻来堆砌女孩的改变,只需淡淡的笔触就足以勾勒出她的足迹,她和自己的“智慧”一起成长,直到成为真正的“自己”之时。
这两本书,推荐给每一个想要得到改变自己勇气的女孩,大家都应该拥有,属于自己的那一份智慧和梦想。毕竟比起这两个孩子,我们生活在选择更多的时代,值得自己为之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