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董若晗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前些天人民日报在微博上发出一个话题:自律是改变现状最好的方式。
下面有位网友评论:“除了毒鸡汤还能发点什么”,居然还得到点赞。
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自律”在有些人的眼里变成了鸡汤,而且还是毒鸡汤,也就是说他们觉得这是一句毫无意义甚至会使人反感的废话。
美国著名的心理治疗大师M·斯科特·派克曾说过:“自律是解决人生问题最主要的工具,也是消除人生痛苦最重要的方法。”
既然如此重要,那为什么还有人视为“毒鸡汤”呢?《狐狸与葡萄》的故事大家都听过,这在心理学上也被称为“酸葡萄效应”。
这些人也许也曾尝试过自律,但以失败告终,所以才会在看到“自律”这个话题时将其贬低,说它“有毒”而聊以自慰。
但在那些成功者者眼里,自律从来不止是一句口号,而是从内到外切切实实的改变。
动机决定自律的开始
前不久,明星杨幂在录制节目中因为吃米线上了好几天热搜。
吃米线不是重点,重点是只吃一根米线!那几天网上铺天盖地的讨论着一个话题――论一个女明星的自律。
她曾经说过的一句话也被网友翻出来:“变老是每个人都无法控制的,但变胖是对自己的不负责。”而“胖”似乎成了原罪,因为你不自律,不努力,所以你才胖。
好像一提到自律这个词,大家脑海中浮现的就是杨丽萍的背、莫文蔚的腿、许晴的翘臀、彭于晏的腹肌,自律成了好身材的代名词。
当然,也不能否认拥有好身材的人不自律,但是自律的范围绝不限于此。
你能说仅用了383天,便写出长达5万字小说《丰乳肥臀》初稿的莫言不够自律吗?
你能说在实验室里默默工作40年才获得诺贝尔奖的屠呦呦不够自律吗?
你能说从出租房里与50位员工成立华为并走向世界科技舞台的任正非不够自律吗?
这些人都没有较好的身材,但你却不能说他们不自律,相反的,他们将自律做到了极致。
为什么很少听说哪位明星在学习学术方面自律呢?却单单都在保持身材方面如此,用李佳琦的话说:“你们不用可怜我,这是我的专业。”
是的,因为好身材是他们吃饭的本钱,是他们自律的最根本动机。
社会心理学认为行为只是动机的外显,而动机才是行为的原型。
所以一个人想要在某方面自律,首先要有强烈的动机,而那些自律失败的人,往往是没有非常强烈想要改变的意愿。
嘴里喊着要减肥但心里却觉得胖点也无所谓的人怎么可能会做到自律呢?
提到李佳奇,作为2019年绕不开的一位话题人物,他从一个月入3000的化妆品导购到火遍全国的“口红一哥”,连与家人出去旅行也不忘直播,如此自律的一开始靠的不就是他从小对化妆的热爱。
自律的人首先清楚自己想要过什么样的人生,才愿意为之付出努力。
思维决定自律能走多远
有位朋友婚后在家带娃多年,前两年终于找到一份自认为还不错的工作,几个月前突然找到我咨询关于如何考取资格证的问题。
原来单位下了份文件,要求在岗人员必须在年底之前取得从业资格证,否则将进行辞退。
因为我在休产假期间考了一项自己一直想考的证书,她说要向我来取经,听到这里我当然是义不容辞的与她分享了各种经验并推荐了一款不错的工具。
临近考试还有一个多月的时候,我发信息问她准备的怎么样,她回复:“哪有时间看书呀,课也听不进去,我觉得我能力有限,自己也管不住自己,肯定考不过了,急死人了。”
至此,我也只能安慰她不要着急、鼓励她相信自己。
前几天考试成绩出来了,她非常沮丧的告诉我,两科全都没有通过,但好多同事都考过了。
其实从她说自己不行的那一刻,我就开始为她的考试结果而担心了。
卡罗尔·德韦克在他的《终身成长》一书中提出人有两种思维模式,即固定型思维模式与成长型思维模式。
这位朋友在准备考试时觉得她自己能力不行,无法自律,就是他的固定型思维模式在作祟。
人在这种思维模式下思考问题时,会认为人的才能是一成不变的,如果需要为某件事付出努力,她会认为自己不适合做这件事情。
而成长型思维模式恰恰相反,这种模式下的人会认为人的能力可以努力培养,虽然人的许多先天条件有所不同,但通过努力和经历是可以改变的,即使是天才也需要努力。
所以在某件事情上能表现出自律行为的人,大多是用成长型思维去思考的。
著名的篮球明星迈克尔·乔丹,很多人只看到了他的成功,而背后的经历却鲜有人知。
在他上高中的时候进学校篮球队遭到淘汰,虽然他非常难过,但是却没有放弃。此后,他每天早上6:00离开家去学校努力练习,最终加入了校队。
参加比赛后,他不但会在输掉比赛后进行练习,即使是赢了,他也会对不满的地方反复练习进行调整。
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体力和灵活度不如以前,而为了弥补这个缺陷,他更加注重
协调性和动作的训练,以此保持良好的状态。
乔丹打球之所以能保持高度的自律,正是他的成长型思维在发挥着作用。他曾说过:“我可以接受失败,但无法接受不去尝试。”
相信努力能改变能力,也接受从失败中的成长,正是这种思维模式的写照,所以想要做到自律,先要改变的不是生活方式,而是你的思维模式。
一个人自律与否全在于自己的内心选择,当你觉得你能行的时候,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
微习惯决定自律能否成功
每到年初,朋友圈就会变成一个大型立flag现场,有人决定新的一年要瘦10斤,有人发誓一年要读20本书,还有人说要成为更好的自己。
曾在网上看过一个网友讲述自己立下的flag,他一直非常想要学习吉他,在年初的时候为自己立下了目标,今年一定要学会。
他平时也是一个比较努力的人,对自己还是比较有信心的,没想到半年多过去了,连基本的乐理和常识还没有搞明白。
理由也很简单,就是太忙了,报了课程有时也不能去上,在家也总是没有时间去练习,一直觉得时间还很充裕,没想到一晃一年就快要过去了。
“太忙了”一般是很多人没有完成目标的理由,想要自律有目标是好的,但是目标太长远、太笼统,很容易使人拖延。
《微习惯》中说:
我们想要达成任何一个目标,都要依赖日积月累的行动,依赖持续稳定的努力,而想做到持续稳定的努力,最强大的工具就是习惯,而惯常的做法就是把目标分解成小任务,把小任务变成习惯。
作者还在书中分享了自己的一件事来说明:有一天,打了三个小时篮球的他感到特别累,大脑和身体都告诉他今天不能再写作了,他甚至都要睡着了,意志力为零,可他的目标只是写50个字,太小了,小到无法抗拒,于是他决定花几分钟写完再睡,结果他的身体被唤醒了。
荀子有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自律也是先从为自己制定这种小到无法抗拒的微习惯开始,当你的大脑形成了这种“神经通道”,自律将不会再是一件痛苦被动的事,它反而会带给你内心的满足,促使你超额完成任务,一点点接近目标。
所以,如果当你有了想要改变某一现状的强烈想法时,一定要告诉自己“我能行”,然后再为自己制定好每天的小目标,一点一滴的付出行动。
任何努力决不落空,如果你真正的做到严于自律,你会发现它会真真实实的改变你的生活,你也会发现“越努力,越幸运”从来不是一句鸡汤。
咬紧牙关,多点耐心,你才可能等到发生质变一刻。坚持住,别放弃,生活总会奖赏自律的人。
因为任何登峰造极的成就皆源于自律。
作者简介:董若晗,富小书的人,富书专栏作者,双鱼座90后职场二胎宝妈。我手写我心,我心暖你心,写有温度的文字,过有态度的人生;本文首发富小书(ID:fxsfrc),你身边最好的闺蜜,富书2018重磅推出新书《好好生活》。
注:本文章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