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一个妈妈分享她给3岁女儿分床的故事,感受很深。
决定分床时她也有焦虑:孩子怕黑怎么办?蹬被子着凉怎么办?半夜醒来好想我怎么办?……
怀着不安的心情,打算先婉转地跟女儿提一提分床的事。并且,很鸡贼地选在她刚看完芭比公主动画片后。
“千寻,你觉得自己像不像芭比公主?”
“我就是公主!”(臭美指数要上天了)
“你看动画片里公主都是有自己房间的,你是不是也该有自己的房间啊?”
想象一下,糖果色的公主房,
满满都是诱惑力吧
于是——
“我要,我要自己的房间!”
“那我们一起来布置一个公主房,以后你就在你自己的公主房里面睡觉好不好?”
“好”
接下来就是陪孩子买东西布置房间,一切准备就绪,睡前故事讲完,哄孩子睡着了,可半夜孩子哭着跑到她的房间,孩子害怕,不愿自己一个人睡。
接下来,开始有步骤的分床。
先把小床放大床的旁边,女儿很配合,能闻到爸爸妈妈的气息,夜里睡得蛮踏实。
一段时间后,她怂恿女儿在网上挑了个自己喜欢的拍拍灯。这拍拍灯很好玩,能随着拍打次数变化灯光强弱和颜色,我她把它放在公主房里,女儿经常忍不住跑过去偷看,不过我告诉她,要等她自己睡的那一天才可以用。这算是利用了儿童心理学上的一个小技巧,当孩子不乐意做某件事时,不妨给这件事加入点有利因素,让她心目中的坏事变得没那么坏。
她们还准备了一个有趣的小玩意,叫家用无线门铃,一个按钮安装在孩子卧室里,门铃安装在她们卧室里,她只要在自己房间按下按钮,我们这边门铃就会响起来。这个小玩意,能给孩子增加安全感,有了这个保护措施,她就觉得一个人睡觉还可以接受,没那么可怕。
女儿开始主动用小黑板倒计时,每天改数字,“六,五,四,三……”,距离她一个人睡觉的时间越来越近了。为了消除女儿的恐惧她已经找到了好助手,就是她心爱的小布偶们。女儿制定了一个陪伴她睡觉的小布偶值班表:第一天是小兔子,接下来是小猫、小熊、狐狸和小企鹅。
小黑板上的倒计时终于数到了“1” ,女儿独自一个人睡觉的日子到了。第一天陪伴她的,是她最爱的长耳朵粉兔子。
睡在自己小床上的女儿抱着她的粉兔子,神情还挺淡定,竟然主动对妈妈说:“妈妈,你走吧,我是大姐姐,我要自己睡觉了。”
第二天早晨,女儿起床找妈妈,很激动地说:“妈妈,妈妈,我昨天可以一个人睡了!”
后来,妈妈偷偷加入到陪睡值班表里,女儿惊喜不已。可这并没有妨碍她的“独立”,过了一段时间后,她慢慢不再那么期待妈妈陪她睡觉的日子,又过了一段时间,一天晚上,她凑到妈妈耳朵边上,要跟妈妈说个悄悄话,她说:“妈妈,你从值班表上退出去吧,我更喜欢自己睡。”
就这样,孩子进行了分床。
这位妈妈是个聪明的妈妈,她在分床时不是采用和孩子对抗的模式,不是孩子哭闹,父母坚持的场面,而是耐心的有步骤的边做边调整,找到孩子不愿分床是因为内心的恐惧,进而慢慢克服她的恐惧,让孩子自己愿意分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