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专栏作家连岳说“写作是在一段时间内专注写(打)字,逻辑控制思维,功能类似于禅定,它让噪音消失,真实的声音浮现出来。……短短一两个小时的专注与推理,让你的思维转向,让你看到深处的更深。”
好多天以来,总想为漪然写点什么,却一直不能着笔,她的简介看了好多遍,但是却传递不出一点温度;她的样子在我脑海中,描绘了无数次,却总是越描越无法描的清楚,只能是些些许许、点点滴滴……
缘 起
知道她是因为微信群里童子老师的提起,但提起时,她已经因病离开将近一年,我忽然想到,大约一年之前,我看到过一个募捐的信息,说是小书房创始人病情恶化,而之前她所有的稿酬都捐献给了小书房。当年带着一些钦佩,还有些健康者对病人的同情捐了款,然后就淡忘了。谁知,那时却只是一个开始。在这之后,我读了童子老师写的两篇关于漪然的文章,才察觉,捐款时的同情是多么的浅薄。
或许是缘分,我于九月偶然走进了奇想国。恰逢童子老师和黄主编谈起漪然,谈起9月27日的纪念日。我听他们在以聊老朋友的方式谈论漪然,而新书发布会却又打算开成一场纯粹的对朋友的纪念,尤其黄主编的那句话“这本书纯粹是为了一种纪念。”——我突然开始,特别想了解漪然,想知道到底她是什么样的一个女子。
可惜,我已无法再和她交谈,没有机会再了解除了那些简历般文字之外的她了。我只有默默地等待我尚在途中的书《心弦奏响的一刻》。
相 识
回到家的第二天,书如期而至,我迫不及待地翻看,一口气读完她写的十一篇绘本的赏读,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从心底缓缓生出——读她的赏析,仿若看到另一个读书的自己,虽然她在赏析中讲述的是她的故事,但我读来,似乎是一场我自己的经历,只不过她的心境比我更加单纯,更加执着。
她说“我喜欢的书,往往像一根线索,把我的记忆和某些事物连在了一起”;——《只是说一句晚安》
她说“其实,我只是希望继续做一个孩子,一个简简单单、爱着、被爱着、总有机会撒娇的孩子。”——《只是说一句晚安》
她说“我们总以为,爱,是太深沉、太伟大的一种感情,大到不能说出口,似乎说出来,就会失去它本来的样子。”……“当每一个孩子都懂得这句话的含义,都知道如何对别人说出这句话的时候,这个世界,也就是幸福的了。”——《爱是一门学问》
……
有些相知不必相见
有时候别人问我写绘本赏析有没有什么经验,我说过一些似乎是我的经验的总结,却发现,其实大部分时间,我的文字并不是遵循着这一原则,而所有的诀窍就是没有原则,只有心弦拨动时,才能够最终落笔成文。我和爱人聊起,我的文字经常只有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才能轻易地流淌时,他总结,我所写,其实是给自己的情书。
漪然何尝不是?
“爱和智慧,结合在一起,就可以创造出世界上所有‘不可能’的奇迹,不需要解释,每个孩子都能够明白这个道理。”——《别说“不可能”》
“有人说,一本书的存在,就是一个世界的存在;一本书记录着的,不仅仅是我们已经拥有的世界,也是我们渴望拥有的世界。”——《只因为,还有爱》
我曾经想,我为什么明明一个人带娃、做家务已经非常累了,却依然愿意去熬夜写这些文字。看着漪然的文字,我渐渐明白,有些梦,需要不断地去描绘,只有在这一笔一划的描绘中,最终的蓝图才能实现,而我所向往的那些美好,就在这夜深人静的时候,在我与自己对话的时候,它们会慢慢生长,慢慢地让我有勇气面对一些并不美好的现实,发现生命的意义。
漪然在病痛中是否也一而再,再而三地寻得了这样的隽永呢?
“选择长大很容易,选择永不长大也很容易,但选择在成长中保持自己最初的自由与梦想、真挚与善良,却是很难很难。”——《如果,可以选择……》
“这是一本讲述死亡的书,可它却无处不在歌唱着生命,它会让你的内心柔软地颤动,会让一些沉睡的东西苏醒。”……“不论生命如何短促,总有一些东西可以超越死亡,一直延续下去,生生不息。”——《寻找亚特兰提斯》
“松鼠先生和刺猬一起趴在大熊的身上,睡熟了。可他们做的雪人仍然醒着,还在替他们看着雪中发生的故事;每个孩子也都醒着,还在替他们无拘无束地欢笑。”——《寒冬中的浪漫》
她的文字,有许多敲击在我的心里,让我在其中望见自己。我看到我的单纯和善良,我看到我对纯然的执着,我看到我的不愿长大和希望担当的纠结,我看到梦想和现实中坚持的意义……
我还看到,这世界的阳光,听到风,听到雨的滴落……
我知道,这就是我所能搜集到的她的些些许许中的一瞥,我与她再不能相见,隔了彼岸的距离,但是,我又突然释然,这些点点滴滴却又都是她生命的瞬间,我想,我和她之间,还有着,这本书的温度,于心弦奏响的那一刻。
她做的雪人,仍然醒着……
文/晨光微晓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