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将要看到“坚强、独立、自尊、自爱”等满满正能量的文字么?
不好意思,这不是我的风格。
读过这本书的朋友应该知道,这是一个励志的爱情故事。这是一个不幸的女孩通过努力成功追求到自己理想爱情的故事。
潘一和先生更是笑言称:“这是一本女孩必读的书。”以上种种是不是让你有下订单的冲动了?先等等。
坦白讲,最初读完这本书时,内心是满满的感动与对理想爱情的向往。时过境迁,经历了种种过往以后,发现这本高级心灵鸡汤也许仅仅是一碗高浓度的原味鸡汤。
我曾经特别喜欢“朴素”的姑娘。我相信生活条件不好的姑娘会更早的独立,她们会因为自身条件不好而比别人加倍的努力,当她们拥有更好的事物时会更加珍惜。
事实上并不是这样。
我们说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尤其对于人物性格而言。绝对的“坚强、独立、自尊、自爱”放心吧,是不存在的。而夏洛蒂·勃朗特就把“简·爱”硬生生的刻画成了这样的人。我基本上找不到简·爱的任何缺点,这是完美的接近于“神”的女子。这是会让男人爱的死去活来,让女人拍大腿要学习的先进楷模。诸位,现实点。
在我接触的人当中,可以说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自卑心理。只不过这种心理或轻或重,或隐藏的深,或隐藏的浅。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自卑是以一个人认为自己或自己的环境不如别人的自卑观念为核心的潜意识欲望、情感所组成的一种复杂心里。”好了,请大家记住上面这段话。
为了更好的表明的我的观点,我要引用一段书中特别经典的一段出自简·爱口中的话:“你认为我会留下来,成为一个对你来说无足轻重的人吗?你认为我只是一架机器——一架没有感情的机器?你认为我能忍受让人把我的一口面包从嘴里抢走,让人把我的一滴活命水从杯子里泼掉吗?你以为我穷、低微、不美、短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
你想错了!我跟你一样有灵魂,——也完全一样有一颗心!要是上帝赐给我一点美貌和大量财富,我也会让你感到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于离开你一样。我现在不是凭着习俗、常规,甚至也不是凭着肉体凡胎跟你说话,而是我的心灵在跟你的心灵说话,就好像我们都已离开人世,两人平等一同站在上帝跟前——因为我们本来就是平等的!”
看到了吗?这位独自坚强的女性就连说出的话都是如此铿锵有力,看的我热血澎湃,感受到了她内心强大的力量。但是,正是一种强大背后,透露出了主人公的敏感和自卑。
过分的强调平等实际上就是默认了不平等。
你说出来的不缺什么,往往就是你潜意识里最需要的。
现在给人介绍对象,你最常听到的是什么?家庭条件,工作薪酬,父母工作情况等等。问了一大堆,唯独不问问这个人怎么样。到底是嫁给这个人还是嫁给这个人的父母,给我也弄蒙圈了。根据观察,这样的年轻人,绝大多数是生活条件一般,自身素质一般,成长经历中有不健康的成分。
带回到书中,如果按照夏洛蒂·勃朗特的设定,生活条件不好,命运多舛的女孩应该自立,应该积极进取吧。实际上,现在的大多数女孩子已经没有这个心了,现在这个社会背景和风气同一百多年前的英国没什么两样,即“女人即使不生在富贵人家也要努力通过婚姻获得财富和地位”。
读到这里你大概会明白为什么现在男女单身比例这么高了。其中之一就是女孩子对男孩子要求过高且不结合自身实际。男孩子经济条件不好的过不了“门槛”,经济条件好的又希望姑娘是看重他这个人而不是他的钱。
作者夏洛蒂·勃朗特实际上是非常善于描写心理的,善于描写心理的作家内心都非常敏感。正因如此,这本带有自传色彩的现实主义小说让我看到了她深藏在黑暗角落里的那一小块儿自卑。我们知道夏洛蒂·勃朗特还有两个妹妹,在英国文学史上被称为“勃朗特三姐妹”。父亲是一个穷牧师,母亲是普通家庭主妇。夏洛蒂早年丧母,为整个人生打上了沉重的生活基调。
《简爱》的故事结尾非常圆满,圆满的过于理想化,甚至可以说是脱离了那个时代女性特有的社会地位。我即便不看夏洛蒂的生平经历,我也可以断言正在写小说时的她一定对当下的状态特别不满,无论是生活还是爱情。
从写作手法上看,这本小说在内容结构上将还是很有特点的。读过《神曲》的朋友应该知道,书中主人公是经历了地狱的炙烤,炼狱的净化,最后顿悟到达天国的理想境界。这个过程和简·爱的经历不谋而合。 夏洛蒂·勃朗特同其他西方作家一样,为了提升小说的深刻意义和内涵,多次引用了《圣经》中的文字,其中还不乏莎士比亚的剧作。在营造氛围方面无疑也是出色的,阅读过程中放佛让我置身在一种压抑的,阴森的可怖气氛之中。
如果你问我这本书推荐不推荐读,我会说推荐。
因为当你明白这是一本爱情高级鸡汤,明白简·爱的自卑心理后,你会时刻保持冷静和客观的态度去阅读文字。这本书带给你的浪漫主义感受要远远大于毒鸡汤飘满黄油的汤面下那隐藏着的一股恶臭。
另外,读完这本书的男男女女你们也应该思考一下。什么是浪漫,什么是爱情,什么是现实,什么是生活。你潜意识中根深蒂固的那套人生观,价值观,婚姻观到底是自己深刻思考的结果,还是他人灌输的不良信息?
不要一开口,就让你的三观成为让人笑掉大牙的一纸空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