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是美的源泉,人们感怀并摹写它亘古如斯的美丽,又从中体味人世纷繁,历史沧桑。而文字,虽无声,却能让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正如《始得西山宴游记》与《赤壁赋》,这千百年前的文字,却引领我们穿越时间,与造物者游。
柳宗元与苏轼,同为唐宋八大家,他们境遇不同,文风各异。但是他们同为受贬文人,都寄情山水,感悟自然与人生。《始得西山宴游记》与《赤壁赋》就是其中的杰作。
先随柳宗元来西山,开始我们的历史之游。
王叔文改革失败,“二王刘柳”和其他革新派人士随即被贬,柳宗元被贬永州司马,一贬就是十年。“自余为戮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这时的他,虽遍历永州,却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索然无味。他以为早已看遍,却未曾想还有座西山,静静地屹立,等待与他的邂逅。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坐在法华西亭之内,遥望西山,才发现它的不一样。可上山之路并不顺遂,一路披荆斩棘,方得以前行。直至登临山顶,俯瞰数州,尽如蚁穴,千里风光,尽收眼底,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才知道西山的特立,不与平凡的小山一类。
它的怪特,它的独立,深深打动了柳宗元。那遗世独立的姿态,不正是自己人格的写照?游,照见孤独的自己。西山傲然独立,不被小山堆所容,我自有气节,不与奸谗之人同流。既不容于凡俗,我又何必屈就,不如孤傲独立,特立独行,自是真我!不被世人所理解,没想到,却在西山找到了共鸣,那特立的西山,正是我的知音啊!
在这一刻,柳宗元真正得到了解脱,放下政坛失意、生平苦闷,与西山心心交流,“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正如“酒逢知己千杯少”的可遇不可得,柳宗元难得找到了理解,于是他久久地与西山诉说,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原来从前的游览都不叫游览,真正的心之游是从西山开始的啊!这才是看山,由山观己,乐在其中。
纵观柳宗元一生,政坛风光亦或失意,人生顺遂亦或坎坷,都似乎有一股郁郁之志,充斥胸间。这种洒脱,也许只是暂时,但这,已弥足珍贵。政坛抱负不得,便追寻诗与远方。远方,有山有水,有情有歌,也许,还有那未竟之志。也许终其一生,依旧遥远,但一直在路上,从未放弃,从未离开。
如果说西山之游,让柳宗元照见孤独的自己,那么赤壁之游,则让苏轼找回了迷失的自己。
“乌台诗案”,被污入狱,在牢中一呆就是103天。在那些生死未卜日子里,苏轼思考了什么,我们无从得知,但是,从他后来的诗文中,可窥其思想一二。
苏轼出狱后,来到黄州,任团练副使。地位低微,虚职小官,终不似昔日高居庙堂。难免心灰意冷,于是纵览赤壁,得以排解。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明月,江上泛舟。任凭一苇小船随波飘荡,不觉间就越过了万顷茫茫江面。饮酒正酣,扣舷作歌,吹洞箫以和。客声呜呜然,悲兮愀然。叹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不得飞仙以长终,故托遗响于悲风。苏子以水月作比,自变与不变观,天地一瞬,物我永存。天地尽有主之物,唯吾辈得享清风明月,享造物者之无尽藏,不亦幸甚乐哉!
客果真其人乎?亦苏子也。心中所感,自有不平,不甘须臾此生,悲从中来,但终究看开,“自不变者观,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终是那个豁达超然的苏轼啊,心中的乐观达然战胜了消极悲观,暂时的感慨抱怨之后,依旧积极地面对生活。游,摆脱迷茫,找回豁达的自己。
以后人的眼光看待苏轼的传奇,也不禁赞叹,其命运的坎坷流离,其诗文的磅礴大气亦或清灵隽永,其人生态度的旷达超然!
命运给了他一杯苦酒,他坦然接下,用一生将其酿成微甜。降职黄州,他遍游赤壁,写下前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为官杭州,他主持修筑“苏堤”,疏通水利,造福百姓;即使远贬海南,他依旧“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写下“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无论命运如何刁难,他始终不卑不亢,不疾不徐,心怀浩气,坦荡潇洒,回馈命运以坚韧。“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看透了生活的本质,却依然热爱生活,他是真的勇者啊!
同是“唐宋八大家”,同为受贬之文人,柳宗元与苏轼有太多的相同点,又有本质的不同。他们的出身,成长环境,政治立场,诗文特点,都有所差异。但是,在这一次,与造物者游,他们却产生了冥冥之中的交集。无论西山还是赤壁,无论独行亦或同往,最重要的是他们在自然之中找到了心境契合,感情寄托。他们与自然天地心心回应,仿若知音。游,照见孤独的自己;游,找回迷失的自己!忘却一时的烦恼,就这一刻,与万化冥合,与造物者游!然而游有始有终,终要离开,释然之后,再面对生活,也该多了分底气和自信吧。
正如苏轼“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潇洒,正如柳宗元“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超然,两人都是政坛失意,文坛卓越。虽一再贬谪,不能居庙堂之高,然处江湖之远,亦心怀百姓,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苏轼修西湖水利,启蒙童稚,普及教育;柳宗元释放奴婢,兴修学堂,开凿水井,开荒种田……在他们身上,有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有蔑视苦难、超越苦难的不屈抗争,有自寻其乐、享受生活的乐趣,有尽己所能,发光发热的赤子之心!
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那山间的清风听到,那夜空的明月看见,那滔滔的江水闻之——两位文人的风骨,人与自然合一的释然,千古流芳的诗作,万古不朽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