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读一些文学理论的书,这本《如何阅读一本文学书》特别值得推荐。
这是一本能够让你发现文学乐趣的书。用一种新的眼光阅读和理解文学,收获文学作品中的深刻意义和更多乐趣。
本书作者是全美最受欢迎的文学公开课教授托马斯·福斯特。在这本书里,他针对小说、电影、戏剧、诗歌各类文学作品,进行了一次梳理。文笔简洁清晰,也很有趣,读完让人心情愉快。
我一直相信,阅读文学是为了乐趣。阅读的乐趣是其他娱乐无法取代的,它是一场思维和想象力的游戏。如果你是一个渴望更了解人生的人,阅读文学也能帮到你。
01
开始旅程,穿过茂密的森林
如何找到文学的乐趣?
阅读文学就像是在树林里采蘑菇。
托马斯·福斯特说,小时候他常常跟着爸爸去采蘑菇。他总是看不到蘑菇在哪。可爸爸总会告诉他,“那里有朵黄色的松菇”,或者“那边有几朵黑色的尖顶菇”。
文学教授干的活跟这个差不多:
在遍地都是蘑菇而你看不到的时候,提醒你一下。
在这本书的结尾,作者列出了一份阅读书目,从初级书目到中级书目、高级书目。初级书目里有一些短篇集,比如雷蒙德·卡佛的《大教堂》,有一些比较好读的故事,比如安吉拉·卡特的《马戏团之夜》,刘易斯·卡罗尔的《爱丽丝漫游奇境》之类。最后的高级书目里有乔伊斯的《尤利西斯》,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托妮·莫里森的《所罗门之歌》。
这是一份靠谱的文学阅读路线图。你可以拿着这份路线图开始旅程,穿过茂密的森林,你能发现越来越多的蘑菇。
当然。比起阅读书目,更重要的是阅读的心法。
如果是刚开始阅读的读者,通常会关注文学作品带来的直接感受和情感体验。这没有什么问题。不过老谋深算的读者会看到更多。
怎样能看到更多?关键有三条:记忆,象征,模式。
记忆。当你读得越多,脑子里储存的文本越丰富,你自然就能想起更多。记忆把我们带回到过去,让某些情感在我们的心里复活。读书越多的人,当然也是记忆更丰富的人。
象征。用文学的眼光来看,世间万物都不仅是它看上去的那个样子。你认识的每一个人也不是他表面上那样。象征性思维是思考和理解世界的一种方式。
模式。“人生和书籍一样,都不外乎几种类似的模式”,托马斯·福斯特这样说。从文学作品中,辨认出这些共通的模式,你就能知道哪些故事对于人类来说是重要的。没准也能辨认出自己活在什么样的故事里。
记忆、象征、模式,是阅读文学作品的心法。带着它们上路,你就能找到属于你自己的蘑菇。
02
关于吸血鬼的故事
现在来用新的眼光看一看吸血鬼的故事吧。
西方有很多关于吸血鬼的故事。人们爱看吸血鬼——尤其是那些长得漂亮的——咕嘟咕嘟吸人血,吃饱喝足之后还要擦擦嘴角的血迹。
这或许是因为生活实在太平淡,需要吸血鬼来提醒我们,血量充沛的活着还是挺好的。
不过请记住这一格言:
鬼魂和吸血鬼的故事从来不只是讲鬼魂和吸血鬼。
吸血鬼故事的本质是什么?
是一个代表陈腐堕落的人物,对另一个纯洁无瑕的人物的掠夺。
想一想猥琐大叔跟纯洁少女的故事。一个拥有财富和地位的男人,用各种方法引诱和控制年轻女孩,用年轻女孩的活力和青春,来延续自己渐渐荒芜的生命。
怎么样,听起来蛮像吸血的。
中年男人爱上年轻女孩,最后在社会压力下将其抛弃。典型的吸血鬼故事。
或者反过来。年轻女人用美色引诱心智不成熟的男子,榨干阳气,掏空钱包。吸血鬼。
或者黑心资本家开设血汗工厂,疯狂剥削工人的劳动力。吸血鬼。
无论是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的食人魔、吸血鬼、女妖,还是流行文化里的妖媚女子、黑心老板、变态控制狂,都是靠削弱他人的生命力来使得自己强健的。吸血鬼不只是吸血鬼,更代表了一种人格。
现在你可以看到身边的吸血鬼了吗?
03
世间只有一个故事
世界上有无数个故事,发生在不同的地方。
吸血鬼的故事。旅途的故事。长翅膀的老人的故事。老巫婆的故事。迷失在森林里的孩子的故事。
但世间只有一个故事。
所有的故事,都是关于“人”的故事。所有的诗人和讲故事的人,就是向我们这些世人,解释人生这个故事。
物理学,化学,数学,社会学,心理学都有各自的研究领域,文学也有自己的研究领域,那就是人生。
如果你同意这一点,那么你就能从世界上无数个故事里,找到内在的关联。那么多的故事,其实都是在解释我们自己的人生。
《奥德赛》,关于漂泊的我们,寻找归途的故事。
《老人与海》,不是为了钓鱼,而是关于我们如何面对困境的故事。
《西游记》,寻找真经,同时也是寻找自我的故事。
《红楼梦》,关于人生虚无,又在这虚无当中体验世俗欢乐的故事。
……
04
然后,尽情游戏吧
所谓文学作品,实际上是一种形式上的游戏。
凡游戏都有规则,有人玩的好,有人玩的烂,因此也找不到游戏的乐趣。这本书就是教你如何玩好阅读文学这个游戏的。
一旦你掌握了游戏规则,就会玩得越来越好。记住这场游戏里的几个关键要素:记忆、象征、模式。然后尽情游戏吧。
托马斯·福斯特教授提醒我们,一定要读“伟大的文学作品”,关键是要读好书。
那些能激发你想象和智力的小说、诗歌、电影和故事,也能滋养你的心灵。
最后想说的是,我们也应该多读一些当代人写的作品。“不要非得等作家死了才读他的作品,活着的作家可能更需要钱用。”
—END—
公众号:杨摩的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