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并将所学知识技能应用于课堂之外,越来越多的教师青睐项目式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以下简称PBL)。项目式学习法已经在北欧、北美等许多国家的学校被广泛采用,中国的一些学校也开始探索使用PBL教学。那么PBL落地的关键是什么?PBL给老师提出了哪些新的挑战?
在斯坦福大学“项目导向学习的实践与未来”活动期间,玩创Lab首席教育官,拥有25年的教育经验,先后创办了硅谷地区3所领先的创新学校的Gigi Carunungan、美国知名教育研究所BIE (Buck Institute of Education)的首席主编John Larmer、三有PBL的联合创始人Tammy Shen,从PBL的关键和实践角度出发,探讨了老师和学生在PBL教学法中的关系、PBL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契机等问题。
为大家总结了PBL探讨中最核心的五个维度以及三位嘉宾的独到见解。
关键:让学生 "主动地探究真实的问题"
实践:老师要学会循序渐进地"放权"
方式:科技只是个工具,不是PBL体验的必须
痛点:PBL难以和当下标准化的教育融合
契机:创意性测评引领PBL规模化的未来
关键
让学生 "主动地探究真实的问题
作为PBL理论的始祖和大牛,John认为如果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能够普及的真实体验,必须在课堂中对现实进行一定程度的模拟。这个关键点则在于让学生和真实的世界建立联系,而非完全照搬,非得让学生去到教室外面进行体验。这就要求我们要抓住真实感的内核,而不是照搬表现形式。具体的实施方法有很多:我们可以策划现实中发生的问题,选取实际的工具,和专家一起解决问题等。“遇到真实的问题,想办法去解决它” 就是最自然最真实的学习方式和过程。
Gigi结合她创立三所创新学校的经验,给我们分享了她对PBL真实感的理解。她提到在PBL的过程中,学生们能够感受到他们所要探究的问题。这些问题是个性化的,但也和我们平时所说的个性化学习不太一样,有更丰富的层次性。PBL的学习环境是社会化的,每个孩子不是孤立学习的。每个人对于老师布置问题的感知能力不一样,因此每个人的触发点可能不一样。老师需要帮助每个学生建立起他们和问题之间独特的联系。基于这点,老师再根据学习者的具体年龄、学习能力基础、心智能力台阶、具体的背景情境、PBL 实施的限制层面等,去调整。
Tammy不仅在国内推动PBL教育,近期也走访了多所美国的创新学校、见证了PBL在美国的课堂中实施情况。她提到了很重要的一点:真实感其实是PBL中的问题驱动,鼓励着学生主动探究一个问题。 Tammy 鼓励大家去思考学习中更加根本的一点:学生为什么学,而不是只强调学生怎么学。这点在评价环节尤其重要,在学生展示分享他们项目的过程中,要总结流程,也要回顾过程中做的一些选择,更深一层地检验自己在过程中的选择。
实践
老师要学会循序渐进地"放权"
对于传统的老师来说,PBL看起来很有意思,但是做起来却挑战重重。其中一个问题也是在座的三位嘉宾都提到的“放权”。要真正教好PBL的课程,老师需要放弃一些对课堂、课题的控制权,并学会循序渐进地“放权”。
这一点,有多年PBL研究经验的John深有感触。 他提到:“传统训练出来的老师会比较端着,难以失控,还是希望成为教室里唯一的强权,给学生灌输知识,其实这非常不符合建构主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的教学方法。对这些老师来说,不知道项目的下一步会发生什么比较可怕。但事实上,一定程度上的“放权”对课堂学习氛围会有帮助,也能够让老师更好地进入和学生一起探索的状态,给与学生信任,从而赢得友好的互相尊重。
Gigi与很多的老师合作尝试在课堂推行PBL,她也提到老师当然要有控制权,因为需要学生听话,必然需要老师有一定的权威性。但老师也得把学生们从心里当成年人来尊重。老师们的心态决定了自己的行为和给学生们的信号。
John认为这样的处理方式只是看起来给老师增加了好多负担,其实不然,但是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可能老师在带领头几个项目的时候,都会很捉急。过了三五年,你有几个带过比较自信的项目了,你会更熟悉路上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会对 “过分提问”的学生和未知减少畏惧,在教室里也会更加自如。这是每个传统老师转型必经的历程 - 老师们也得给自己建立脚手架。
当然不是所有老师都擅长同样的事情,要把PBL做好就需要老师之间打配合,Gigi说,“有些老师更加擅长设计课程,有些更会讲课和控场。一般来说设计课程需要更多的经验以及对于知识点的把握;而对于教室的把握需要对于学生非常细致的洞察。”
明星老师Scott作为观众分享
美国加州创新学校High Tech High的明星老师Scott潜伏在观众当中,他有丰富的PBL设计和实操经验,他提到设计课程和教PBL不应该是二分对立的。因为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已经有很多需要设计发挥的地方。这一点Gigi也很认可,“所以课程设计的老师们要要注意框架的普适性,留给课堂一些变化的空间。”
在PBL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再仅从老师的授课中获取知识,而会从一个具有开放性的学习项目中,对特定问题进行思考和认知,以及在项目的实操和团队合作中获取更多知识、锻炼相关的技能。其中最核心的是学生能够 "主动地探究真实的问题",和真实的世界建立联系,明白他们为什么而学。对老师来说,最大的挑战之一是学会循序渐进地"放权",从项目设计或引导的角度,分享学习资源、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
方式
科技只是个工具,不是PBL体验的必须
提到很多人都关心的一个问题,科技在PBL教学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会引起怎样的变革?三位嘉宾的观点比较一致:科技只是个PBL教学法的一个工具,相比之下,白纸画笔驱动体验对孩子更有帮助。
John表示,科技在PBL的成功中占比很小。只有需要的时候才应该使用科技工具,比如和专家通过视频连接,远程帮助孩子解决问题。Gigi更直言不讳提出:”在那么多创造好的PBL体验的因素里,我最不关心的就是科技了。我从来不让小朋友在课堂上使用iPad,他们会失控的。chromebook可能会好一点。电子虚拟世界的互动会延续到真实生活中,对认知和行为都有很大影响,是很危险的。” 她同时分享了个人非常深层的担忧:我们的生活已经被Google等搜索引擎占领了,然而我们却不知道每天被推送的信息是如何被选择的。这导致了现在的孩子们学会了走捷径得到答案,而不知其所以然。
痛点
如何与当下标准化的教育融合
Tammy首先分享了她在中国的思考,“我观察到很多中国的老师,压力不完全来自设计或者上PBL的课,而是再带领项目的同时还得对标准化考试的结果负责。这也是很多老师不敢放权的原因——他们没办法牺牲教室的效率,必须把要讲的知识点讲掉。但这样对于学习效率的认知可能是错误的。我希望我们能更勇敢地挑战这种基于知识本身的学习目标,从而转向更动态、多元化的技能指向的目标。但标准化测试和PBL之间有根本性的冲突。”
Gigi表示,其实这不仅仅是标准化测试对PBL产生挑战的问题。老师很兴奋地来参加PBL工作坊,但回到现实教学场景中,大家有这样那样的教学指标需要去完成。然而,Gigi告诉我们如果老师坚持用PBL的方式教学,孩子的观念就不会被标准化考试束缚。她曾经的一个学生说了一个让她无言以对的现实: “Gigi老师,这太愚蠢了!选择题是骗子,每个问题怎么可能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有什么意义呢?” Gigi只能无奈地说不要被选择题骗了:在现实中,答案确实不是单一的。
John则给了大家一个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他说:“其实PBL做得好的话,学生的标准化考试考得也好。曾经有个对比PBL和传统教学的研究,发现用PBL方式学习美国大学预修课(AP) 政府与环境科学的学生在考试中表现优于他们的同伴。当然,设计好一个项目制导向的课程很难,从教育学院出来的老师很多连一个普通的教学单元都设计不好,更不要说设计一整个项目制导向的课程了。PBL其实在八十年代的时候就有尝试,现在有很多案例上的积累。一线的老师应该学会在情境中使用这些案例。” 关于和标准化考试的关系,他觉得 “现在标准化考试还是主流,虽然有改变的趋势。比如,越来越多的高中开始使用作品集的方式评判学生的成绩,比如加州的Envision School. 但不幸的是,大多数大学仍然封闭在标准化考试。更可怕的是,老师需要通过州立标准化测试,这大大限制了老师们的创造力,也影响了PBL规模化的发展和实践。”
契机
创意性测评引领PBL规模化的未来
面对标准化考试教育系统的现实压力,三位嘉宾并没有全权否定测评系统本身。相反,大家同意创意性测评将会成为PBL规模化的契机。
John表示, 测试本身不分传统或是创新,不是说测试本身要被舍弃;测试工具的意义在于我们如何使用他们。PBL不是要全面放弃测试 - 其实,小测试在PBL中经常被使用,在适当的时候,作为阶段性的检查。第二,现在已经有比较成型的关于软实力的测试,比如批判性思维,协同合作等。你也可以在BIE的网站上(https://www.bie.org)找到这些测评工具。第三,活用测评的模式,比如自评,互评和小组评。
Gigi的学校根据美国Common Core教学大纲和Next Generation教育标准设计了学习评估模型。这些框架有指导意义但是有很大发挥空间(见下图)
在中国的现状如何呢? Tammy表示,现在她其实没有看到非常满意的解决方案,问题的根本还在于标准化。每个学校的测评标准都不一样,就很难做横向比较。 不过,大环境上,我们还是走向更开化的评估体系,比如上海就在做60%测试+30%面试+10%其他的评估尝试。这样的趋势带来了一些国内创意性测评和PBL规模化的希望。
Project-based teaching并没有什么独家秘方, “六步黄金流程”也不是固化的。 和设计思维一样, 好的PBL需要设计,也需要执行。正如设计思维的应用有变式,在大公司、小微企业、社会创新组织中有不同的使用和效益重点。PBL的一套方法,也需要结合不同的情境,灵活使用。正是因为这样的复杂,老师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进化到项目设计师、项目督导、批判者等等,需要时间和经验。
在科技和教育紧密结合的大环境下,PBL融入了科技作为补充工具,目前还不是PBL体验的必须。在PBL实践的过程中,老师要学会循序渐进地"放权",并让学生主动地探究真实的问题。我们欣喜地看到已经有一些多样化的评估系统尝试,然而PBL作为一种教学理念和方法如何能和主流的标准化考试融合需要更多的探索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