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型诸子:墨家∩儒家=空想家∪理想主义者
文/似或存《九型诸子》
《论六家要旨》中,司马谈罗列六家的顺序是“阴阳、儒、墨、名、法、道德”,《庄子·天下》也隐约符合这个顺序。儒、墨是百家争鸣中较早出现的、斗争最激烈的两个学派,也是战国时期两大显学。
墨子为什么要反对儒学?《淮南子》记录墨子因儒者“礼烦扰而不悦,厚葬靡财而贫民,久服伤生而害事。故背周道而用夏政”。墨翟、禽滑釐都曾是儒者的学生,而对于儒家推崇的六经,纵观《墨子》一书并未否定《诗》《书》,却极力反对《礼》《乐》。儒、墨两家学说,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
《韩非子·显学》看得清楚:“儒、墨俱道尧舜而取舍不同。”他们的出发点相似,结论却不一样。后来韩愈在《读墨子》一文中说得更明白:“孔子必用墨子,墨子必用孔子,不相用,不足为孔墨。”
墨子非难儒学,但他的学说有儒家的影子;孟子、荀子非难墨学,他们的学说也有墨学的影子。
到了今天,对儒、墨两家的研究,不仅关注其对立,也开始关注其互补。儒、墨的学说之间并没有传统上想的那样势不两立。在九型诸子的体系中,9号墨家和1号儒家是相邻的,这正好反映出他们之间存在着交集。
9W1:墨家偏儒家→空想家(Dreamer)
墨家的人物、墨家的著作,有着详细记载的,实在太少。连《史记》中都只给了墨子仅仅24个字的交代。《汉书·艺文志》中罗列墨家著述,也仅仅6本,且至今只有《墨子》可见。
墨家的这种终局,也许和他们的学派主张有深刻的联系。他们注重光辉的人性,而对文化传承的重视远远不够。光辉的人性终究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散,但文化的传承却可以记录在时间的化石中。如今的考古发掘,往往出土儒家、道家、兵家、方术、医学甚至法律等方面的文书,而战国竹简中发现墨家文字的例子极少。这也许和他们提倡的节葬有关。
另一方面则来自儒家对墨家的否定,《墨子》一书得以流传是因为记录在《道藏》之中,而墨家的其他几部著述都已亡佚。《随巢子》《胡非子》《我子》《田俅子》都是墨子后学之书,另有托名的《尹佚》一书,列于墨家典籍之首。
《尹佚》又名《史逸》,其人是周初名臣。马国翰在《史佚书·序》中评论史佚的言论:“与《论语》道千乘之国章、《孟子》君之祝臣章,意旨复合,而《春秋》内外传所引诸语,亦皆格言大训,不知《班志》何以入其书于墨家之首……今仍依《班志》,观者勿以墨翟兼爱之流獘,并疑此书也。”
在墨家6部书籍中,《尹佚》这部书与儒家学说有相合之处颇为明显,但其详细内容、作者均已不可知。《汉书·艺文志》坚持把这部书列入墨家书籍,必然有其理由,或者这部书及其作者即具备墨家偏儒家的性质?这部书,是否存在一个墨学的社会空想?这终究还是个谜团。
《九型人格的智慧》:这种亚类型的人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经常能够综合不同学派的思想或观点,形成有关一个理想世界的愿景。他们尤其擅长非语言类的交流形式……他们经常是优秀的治疗师、顾问或教士……(一般状态)这种亚类型的人往往会陷入毫无意义的活动与忙碌之中……他们身上也许有一种清教徒式的倾向……
1W9:儒家偏墨家→理想主义者(Idealist)
荀子是先秦儒家的集大成者,同时也是一个博学的人,若不是他唯独推崇孔子、突出“礼”的地位,几乎要被认定为杂家的人物。《史记》描述荀子在稷下学宫的经历:“……而荀卿最为老师……而荀卿三为祭酒焉……于是推儒、墨、道德之行事兴坏,序列著数万言而卒。”从中可见荀子学术研究的范围之广。
除开研究儒、墨、道德,《荀子》一书中还有《议兵》《正名》两篇分别是和兵家、名家的交锋。但荀子的思想核心仍是儒家,他对百家思想的批判往往切中要害,却又不全盘否定,并且潜意识中吸收了所批判对象的一些思想,比如墨家学说。
荀子批判墨家,但他自己的一些主张却有着墨家思想的影子。比如批判墨家“节用”,结果自己提出的主张是“节用以礼”;他著名的“性恶论”直接反驳同为儒家的孟子所言“性善”,在人性的观点上和墨家相似,且荀子、墨子均认为虽然人性为恶,但可以由恶转善。
“性恶论”,以及弟子韩非、李斯,让荀子在儒学独尊的历史上坐了长时间的冷板凳。韩愈在《读<荀子>》文中说:“孟氏醇乎醇者也,荀与扬,大醇而小疵。”到了宋朝,《孟子》的地位拔高,而《荀子》则遭到冷落。
对比《孟子》与《荀子》的体裁风格,前者多为对话,而后者多为论述文章,也许荀子的政治游说活动较学术活动为少。
《荀子·强国》中有荀子游说孟尝君的对话,又有荀子见范睢的对话。范睢问荀子,来到秦国有什么见闻?荀子先扬后抑,详述了秦国的美好风气,但又说美中不足的是算不上王者之功名,理由是“粹而王,驳而霸,无一焉而亡”,对话到这里突然就没了,荀子并没有进一步的游说。实际上他引用的这句话,在《荀子·王霸》一文中作过详细的解释。
荀子在《议兵》的对话中大谈仁义之兵,他也提出“贵义”,又提倡“隆礼”,还以墨子的“非乐”为对象论证“乐”,特别是他针对“霸道”提出的“王道”。只不过在乱世的现实中,荀子的这些理想都无法实现,唯有在兰陵接受命运对这位战国最后的儒家大师的安排。
《九型人格的智慧》:这种亚类型的人具有高度的洞察力,聪明、文雅。他们具有学者气质,博学,保持着一种冷静的哲学立场,关注长远的事情,即关注“大”局。他们具有一种内向、遁世的特质,寻求摆脱“疯狂的人群”,经常处于安静、自然的环境中……(一般状态)理想主义、不大可能介入政治以及为了实现他们所信仰的改革而必须做的“苦差事”,一般状态的这种亚类型宁愿解释他们的理想,而不愿亲自劝说他人相信其正确性……
文/似或存《九型诸子》
拓展参考资料:
书籍/《十家论墨》
论文/《谈墨学对荀子思想的影响》刘宝春,《荀子“非墨”思想研究》魏飞(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