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奇葩说》有一个有趣的话题:室友总是不经同意用我东西,我该不该跟TA撕破脸?
关于这个话题衍生的方向有很多,这里说一说“边界感”。
边界感,即对界限的判定或重视程度。
在生活中,很多时候都与“边界感”大相径庭,一方是侵犯者的“浑然不知”,另一方是受害者的“麻木不仁”。
边界感的必要性这里就不论证了,我们谈谈建立边界感的方法。
边界感这个东西很主观,主要还是建立在你自己的感受之上,每个人都有一套自己的评价标准。
如果你不清楚自己的位置,不知道自己的底线在哪里,有多少承重能力,你就没办法在自己与他人的互动中合理的设定边界。
认知边界感是必要的,那么如何确认自己的“边界线”呢?
1.潜力与底线
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明确自己身体上的,情绪上的,心理上的以及精神上的承受限度是多少。
拥有自我认识前提,就在于学会正确看待自己。
举一个方法,可以拿出一张白纸,列出让你自豪的、不堪回首的、喜欢做的、不喜欢做的事,以及你一直想要达成的目标。
然后,写下每件事情让你欢喜或厌恶的原因。
不要只写一个,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尽量写下所有的原因。
得到一个“真正的自己”所倾向或者不倾向于做的事情的列表后,再列一张表格,总结这些“真正的自己”所共有的特征。
或都擅长完成偏理工科的任务,对感性的文学却兴趣寥寥;或都倾向于更井井有条地生活,讨厌他人打扰独处的安静……
这些特征,其实就是“边界”:是你在今后的生活中,需要努力捍卫、不让他人挤压的空间,也是你的快乐可以附庸的自我!
2.敢于说No
“害怕,罪恶感和自我怀疑”是我们模糊了边界感的元凶。
很多时候,我们的不拒绝不是因为善良,而是因为怯懦。
我们宁可先答应再拖延,也不愿意直接说不和对方产生不愉快和甚至冲突。
因此很多人的界限模糊,底线不明确,不是因为不忍心拒绝别人,而是害怕他们自己不被认可,不被接纳。
说白了,不拒绝别人是害怕别人拒绝自己。
要改变这个状况,建立健康的边界关系,你必须先学会尊重自己的价值,包括你的尊严,你的时间,你的精力。
打破这一恶性循环,用坚决的态度亮出你的底线。
但事物的存在,普遍存在矛盾。
庞杂的社会,关系来往,层叠交错,过于强硬的显示边界感会使人感受到冷漠,进而变成距离感。
如果对一个陌生人的边界感等同于自己的熟人、朋友,就很不合理。
“边界感”是必要的,但捍卫的“边界线”是否始终如一,无可动摇呢?
我想“边界感”只是有效的措施,警惕的意识,仅此而已。
其实,我们无时无刻不在选择,有选择的一方则意味着有放弃的一方,那么收获的与丢失的对自己而言是否值得?
选择了强硬的回绝“委曲求全”,而失去了其他可能,加薪的可能,朋友的可能……
选择一个合适的边界线很重要,即便“若隐若现的边界”也未尝不可。
上善若水,柔弱不争,唯其不争,故莫能与之争?
能而不取,含而不露,一笑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