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书是因为被书名吸引,半年之后才读,则是因为另一本书中提到了它。
围绕着“上校”,展开了7个人不同的命运和人生抉择。
他是天才军医,因赫赫战功(救死扶伤),位及上校。他表面谈笑风生,内心却也有一道无法愈合的伤疤不能与他人言说;他对自己的遭遇只字不提,却也成为了别人攻击自己的利器;他以最大的善意对待周围的人,却难逃有心人的算计与攻击。
整部书有三部,前两部均以第三人称视角展开,不见他抱怨,更不用说报复。但我想,在一些时刻,他也有感到过不公,并对人性失望吧。
他们是祖孙三代人。爷爷为了不再让别人在背后“嚼舌根”,在“良心”与“背叛”之间选择了后者,但终于还是因为忍受不了周围人的白眼而选择自缢身亡;父亲则终身在自责与惊恐中度过,后来所有的不幸在父亲看来都是因为爷爷的那一次背叛;我(作者)则为了保住性命,以免在“飞来横祸”中丧生,被父亲送上了轮渡偷渡出国,并因此真正体验了“人生海海”。
“人生海海,敢死不叫勇气,活着才需要勇气。”
她是随军护士,并对“上校”一见倾心,却因一个误会一状把“上校”告回了老家,于是也有了“上校”后来的不幸。时隔多年,“上校”已经不认识她了,而她也终于发现自己犯了一个大错,能做的是用一辈子去赎罪。
还有他们,一个知恩图报,一个劣习不改、恩将仇报……
没有那段记忆的上校应该是幸福的,因为不用再掩饰那块伤疤,自然也不会成为被别拿来攻击自己的武器。七八十岁,却只有四五岁小孩的心智,他画画、照顾蚕宝宝的样子,很难让你把他跟那个“上校”联系起来。
“当一个人心怀悲悯时,就不会去索取,悲悯是清楚欲望的删除键。”
对书中的一个场景始终无法释怀,是由“红卫兵”领导的对“上校”的批斗。他们是一群十四五岁的青年,不谙世事,却疯狂、嗜血、好斗,读起来让人头皮发麻。
“人和兽之间,只隔着一团愤怒,像生死之间只隔着一层纸。”
联想到《乌合之众》里面的一句话:“人从原始时期继承了蛮横和破坏的本能,在群体中会得到释放。”
一本关于人生的书,更是一本有关人性的书,时代给人的禁锢也可见一斑。
但最后,还是想送给所有人一句话:“生活不是你活过的样子,而是你记住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