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常把“多个朋友多条路,少个朋友少堵墙”挂在嘴边,认为朋友越多,出路越多;认识几个高端人士,就自诩拥有了高端人脉。阿瑶就是这样,她的微信列表有七百多个好友,亲友、同学、同事、邻居,就连楼下送外卖的小哥她都加了微信。但是,她和90%的微信好友都不联系,有的好友甚至加了两三年都没说过几句话。
每次朋友劝她清理一下朋友圈,阿瑶就用一副“过来人”的表情说:“哎,你们不知道,A学过美术,万一哪天我需要找人画画呢?B在医院当护士长,要是谁生病了,不是能帮着挂个号吗?C的表哥是当红小鲜肉的助理,要签名多方便呀。”总之,她留着这些联系方式,就是盘算着将来某一时刻他们能帮助自己。可谁也不是傻瓜,如果你不能给我带来利益,我凭什么被你白白利用呢?
所谓“人脉”不是指你认识多少人,而是能用得上且用得动几个朋友。就拿阿瑶来说吧,前段时间,她和小米在茶水间聊明星八卦,小米说她的偶像是×××,她接话道:“啊,你是他的粉丝呀!我朋友是他的助理,我帮你要一张他的签名吧。”小米听了特别高兴,下班还特意请她喝咖啡。
晚上阿瑶就给C发微信,说想让他表哥帮自己要一张×××的签名照。几分钟后,C回复说:“哦,我们两家是表亲,这么点小事儿就别麻烦人家了。”阿瑶又发了几条消息,无非是想让C帮帮忙,可C再也没回复她。最后,为了实现自己的承诺,阿瑶从网上花五百元从另一位粉丝那儿买了一张签名照送给了小米。
那段时间,小米和阿瑶走得特别近,逛街、看电影、喝咖啡,什么活动俩人都在一起,当时阿瑶觉得这五百元花得特别值!几个月后,阿瑶跳槽了。自从她离职以后,小米就不怎么和她联系了。有一回,她房租到期打算搬家,就给小米打电话,谁知她却在电话里推三阻四,根本不愿意来帮忙。阿瑶再翻阅微信列表,发现能叫得动的朋友就两个。那一刻,她觉得自己保留那么多微信好友,是件特别愚蠢的事儿。
像阿瑶一样注重交际的人不在少数,利用校园、公司等平台建立的“人脉”,一旦离开这个平台,她和对方的互利价值就崩消瓦解,自然,她也变成一个无关紧要的人了。
电视剧《欢乐颂》的邱莹莹失业后,不少网友评论说:“安迪和曲筱潇那么有本事,小邱为什么不找她们帮忙呢?”
安迪是职场精英,曲筱潇是富二代,而邱莹莹一没背景二没能力,虽然认识了两位高端大咖,可她不能给她们带来任何利益。社交不是做慈善,没有人愿意做“光投资、没回报”的事儿。
我们可以进行一个假设:小邱对安迪、曲筱潇提出介绍工作的要求。这两个人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呢?
安迪:“抱歉,小邱,我无法介绍适合你的工作。”
曲筱潇:“你要是没点儿真本事,我凭什么帮你介绍工作?”
不少人都积极钻营人际关系,千方百计地想从别人身上讨到好处,认为广泛交友是在积累人脉,并将人脉的作用夸大到无以复加。殊不知,你积累的根本不是人脉,而是通讯录。肯尼迪曾说:“不要问别人能带给你什么,首先要问你能带给别人什么。”
社交蒸发冷却效应可以总结为一句话:“最想认识别人的人,往往是别人最不想认识的人;最想约会女神的人,往往是女神最不想约会的人;最想说话的人,别人往往最不想听他说话。”所以说,认识≠人脉,能够实现互惠社交才是人脉。
邱莹莹想和安迪做好朋友很难,想和曲筱潇做好朋友也很难,但是安迪和曲筱潇做好朋友却很容易,因为她们的位置是对等的。人脉需要经营和互惠,那些虚无缥缈的人际关系于你而言没有任何实际价值,拥有一段可靠的社交关系、一个用得动的人脉就足够了。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