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剧《我亲爱的朋友们》中,朴莞是一个年近四十岁的单身女作家。而她之所以成为作家,是因为妈妈兰熙的愿望。
剧中有这样一个情景,朋友忠楠来家里做客,看到家中摆满了朴莞幼年的照片,大都是学舞蹈、音乐之类得奖时的照片。
忠楠不由得赞叹:“朴莞小的时候学的东西可真多。”兰熙一脸老怀安慰的表情,说道:“是啊,就是因为还有女儿,我才能活到今天。她最听我的话了,所以长大后去当了作家,因为我喜欢啊。”
朴莞确实非常听话,甚至甘愿去死,因为她知道妈妈的辛苦,她希望妈妈开心。
兰熙自幼生长在一个充满暴力和贫困的家庭。她的父亲,也就是朴莞的外公,酗酒成性,动不动就拎起酒瓶砸向兰熙的母亲。
而当兰熙目睹自己的丈夫和闺蜜厮混时,她彻底崩溃了。
原以为自己的家庭能够幸福,以期摆脱原生家庭所带给她的阴影。当希望破灭时,她想到了死,和年幼女儿朴莞一起。
但是母女俩的自杀因为家人的及时赶到而未能成功,这一事件成为母女之间的心结。
朴莞自始至终没有问兰熙想要杀死自己的原因,而兰熙以为朴莞还小不会记得这件事,也因为无从向女儿解释,所以两个人都保持着沉默。
顺从妈妈意愿生活的朴莞,内心里却埋下了反抗逆反的种子。
按照兰熙的意愿,朴莞在出版社工作,整日以写作为工作。她有一个十分相爱的男朋友延河,却不幸在求婚的路上因为遭遇车祸,而无法站立只能坐在轮椅上。
朴莞离开了男友,此后却一直单身。在与男友视频的时候,朴莞终于流着泪讲出了自己的心事,离开延河的原因并非是嫌弃他的残疾,而是因为妈妈。
妈妈的弟弟,也就是朴莞的舅舅因为摔伤卧床七年,一家老小的生活全凭妈妈一人照顾。妈妈对朴莞的择偶条件有两个基本要求,不能找有妇之夫和残疾人。
不和有妇之夫交往,是因为妈妈遭遇过丈夫出轨的痛苦。不和残疾人交往,是因为妈妈经历过照顾残疾人的辛苦。
一切都是因为妈妈,一切都是为了妈妈,可是朴莞并不快乐。
她心里依然爱着延河,非常爱。她对于自己的背叛深恶痛绝又无能为力,矛盾的激化和潜藏已久的心结终于在她与已婚的前辈拥吻的那一刻彻底爆发。
兰熙得知后气急败坏怒骂朴莞,恬不知耻,白白辜负了自己对她多年的教育和养育。
而此时此刻的朴莞面对咆哮的妈妈冷冷地问,“那你能不能告诉我,六岁那年什么要杀死我。”兰熙一脸错愕,朴莞摔碎了玻璃杯,两只手在满是玻璃碴的桌面上拍的咚咚地响,鲜血染红了一片…
三十年来的顺从和听话此刻如火山爆发。年幼时朴莞便深深地懂得自己是妈妈的一切,是妈妈得以存活下去的希望。
她乖巧懂事,听话孝顺,没有半点忤逆。按照妈妈的意愿学习,工作,甚至自觉放弃心中最爱的人。
在此之前,她已经不是自己,她没有爱和灵魂,她是妈妈的附属品和衍生品。
她学会了抽烟酗酒,妄图以此来麻痹自己,在深夜抵制如洪流一般涌来的对延河的思念。
她接受了前辈的拥吻,做出一些违背妈妈意愿的事,妄图打破妈妈对自己铸造的无形的枷锁,试图逃出这所谓“爱”的牢笼。
母女二人最终相拥痛哭,兰熙终于懂得了朴莞压抑已久的心声和苦恼,而朴莞因为终于鼓足勇气向妈妈坦白却担心妈妈再次受到伤害而委屈交加。
这个场景让我想起另一个真实的故事。
一个五岁的女孩因为一次尿床而受到父母的严厉指责,本来是不足为怪的事情,却由此落下了“病根”。
父母的指责给她造成的严重的心理压力,从此以后她日日担心尿床,却真的天天尿床。甚至于严重影响到她的大学生活和婚姻生活。她却始不敢与父母沟通,成为父母和旁人严重“有病的人”。
终于,在某次与父母的争吵中,女孩儿哭诉了幼年的遭受指责的惊恐经历,父母意识到当年的无心之失给女儿造成了如此严重的心里负担,于是,父母郑重其事地跟她道歉。奇怪的是,自此以后,女孩尿床的毛病竟然逐渐改善痊愈。
马克·李维的《偷影子的人》中,有这样一句话:
“人们常常把一些小事抛在脑后,一些生命的片刻烙印的时光的尘埃里。我们可是试着忽略,但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却一点一滴形成一条链子,将你牢牢与过去连在一起。”
走过的路从来没有白费,同样的,过去的经历从来不是过往云烟。
过去埋藏下的隐患和症结如果没有被厘清和冰释总是会在某些时刻被激发出来。
因为它们都是我们前进路上的障碍,我们可以维系表面的平静,可以一忍再忍,终究抵不过对意志反反复复消磨的痛苦,逼迫你正视它的存在,解决清理完毕。
否则它就会像是身体的旧患和顽疾,时常隐隐作痛,提醒着你,暗示着你,错误的存在。激发着你想要真相,想要坦白和倾诉的欲望,是好是坏不重要,只想在真实中轻装前进。
兰熙身患重病后面对女儿的悉心照顾,弟弟虽身患残疾却也要争取和心爱的女孩结婚时,懂得,人要和自己所爱的人在一起,才会有活下去的勇气和力量。
而不是依附于别人、掌控别人来获得生的希望。她接受了延河,并劝说朴莞去往延河所在的国家,自己则跟随老朋友一起出门旅行…
不要努力活着别人想要的样子,不要寄希望于别人活成我们想要的样子。
我们最终都将回归正途,各得其所,有自己的路要走,探究属于自己的生存密码和法则究竟是什么,有爱,有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