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岩松曾说:“要让生命中有一点闲”,我觉得这不无道理,有用与无用本是对立的关系,但是二者还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也不能很绝对的说出来。人们总是注重有用的东西,而忽视无用的东西,但是我要说,我们还是不应该看轻无用的东西,万物总有它们存在的意义。
在中国古代,就有先贤对此有了自己的想法,庄子在《人间世》中有一则故事:南伯子藄到商丘去游玩,看到了一棵巨大而茂盛的树,这棵树与众不同,千乘车马都可以在它的绿荫下隐庇。然而子藄上前仔细地观看,发现这棵树枝丫弯弯曲曲不能做栋梁;木心是空的不能做棺材;舔一下树叶,嘴就会受伤而溃烂;闻一闻气味,就会使人大醉三日醒不来。于是子藄得出结论:这是一棵无用的树,所以能够长得这样的高大。在我看来,他看到的那棵硕大无比的树,虽然没有什么特别的,不争强好胜,但是正是这样,它才能精力旺盛,存活的更久,所以人也应当以无用的心态,方式去生活,这大概就是庄子说的中庸之道了吧,人才能活的无忧无虑。
王安忆也曾经作了题为“教育的意义”的发言,她提出了一个“有用与无用”的问题,她建议“不要尽去想着有用,而更多地想些无用的价值”。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也说过:“文学和科学相比较的确是没有什么用处,但是文学的最大的用处,也许就是它没有用处。”我们这个时代,大家都不知不觉地开始变得急功近利,片面地追求权力或利益。功利主义、普遍的金钱焦虑正渗透社会的各个角落…… 我们渐渐地忘记了最本质的东西,单单追求有用的东西,而不知道用“无用”的东西来升华自己。天生我材必有用”,在人们的心目中仿佛已经根深蒂固。难道人只有建立一番功勋、成就一番伟业,才算得上是无愧于自己、无愧于他人,不枉此生了吗?放眼看去,十有八九的人都在汲汲进取、不敢松怠地追逐所谓的“有用”。不知疲倦地追求所谓的“有用”的人,往往容易陷入迷途之中,找不到方向。所以才有现在所谓的高官落马,他们也是因为机关算尽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盲目地追求有用的东西,但是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最后作奸犯科,误入歧途。
再拿我们现在的学习而言,倘若只追求有用的东西,那么我们最多只能学到技术,学不到真正的知识,所以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要读大学接受高等教育的原因,我们不仅学习的是对我们今后就业“有用”的知识和技能,我们还学习了看似没有用的东西,虽然与本专业无关,可有可无,但是这是一种能力,例如,我们通过学习诗经得到了审美的能力,领悟古人的智慧,对于个人的精神境界有很大的提高。与人相处也是如此,“君子之交淡如水 小人之交甘若醴”,掺杂着利益的朋友关系,不能称之为友谊,随着现实势利的考虑,总以为结交有权有势的朋友最受用,结交有财有利的朋友极实用,事实上这哪里比得上同心知交,一无互相利用的价值,也一无言谈上的禁忌,这种纯洁的友谊才是情谊间最美的。
所以我觉得无用才是大用,我们应该静下心来多想想无用的东西的价值,要知道,不是所有东西都是立竿见影的,。有的人一辈子都在做有用的事,事实却证明一辈子都毫无价值;有的人一辈子都想做点无用的事,留下的东西后人却受用无穷。 所以应当“风光长宜放眼量” ,将“无用而大用”这一信条铭记于心。
(文/张嘉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