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梁树丽
很多人问我写作的技巧是什么,说实在的,我从不敢说自己在写文,充其量我是在写字。
要说技巧,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径,但是我秉承一个原则“实践出真知”,我到现在也不会写,尽管写了1479篇,比正常数值1460还多出了19篇。
就是写下去。
当然经历过日更的人都知道,要想每天完成一篇并不容易,更何况是认真完成一篇。第一年日更的时候,我给自己规定的字数是800,一年后我开始挑战1500字,到了第三年以后就一直保持着不少于1500个字了。
为什么是1500个字?我有自己的坚持。一方面是让自己学会提炼重点,另一方面也是节省阅读者的时间,一般情况下读完这1500个字也就是三五分钟,因为时间短,所以大家更有兴趣读下去,第二天也满怀期待。
我并不认为自己写得有多动人,充其量也就是下水文,如我们早上喝的粥一样平凡无奇,但是正因为大家看习惯了,所以习惯变成了我们生活中不自觉的行为。
当然对于写什么也是一个问题。刚开始写的时候,我们头脑中有很多故事,那是我们的生活存款,但是存款总有取完的那一天,如果我们不进行及时的输入,一味的输出只能让我们陷入被动,很快我们就会发现没有什么可以拿出来写。
所以你看很多简友写着写着就放弃了,不仅字数少了,连内容都是在记流水账,他们失去了刚开始的激情四射,慢慢开始积累挫败感,基本上到了这一步就开始山穷水尽疑无路了。
所以,当出现枯水的时候也正是考验我们的时候,很可能我们的一个小念头就会让我们完全放弃,而一旦人有了动摇的想法,那肯定就是地动山摇。
我也遇到过不知写什么的困窘,这时候人的意志力最为薄弱,比如我们会告诉自己停更一天也是可以的,或者我们会问自己写这些没有含金量的文字有什么意义等等。
很多时候我们不是被别人洗脑了,而是自己给自己洗脑了。
我的建议是什么?当我们没有什么可写的时候,我就写读书笔记或读后感,这是现成就可以拿来的东西,或许书中的某个句子就能激发灵感,然后因为一句话写成一个故事。
最重要的是我们要追求没有功利的成长。我在简书四年,我还没弄清楚简贝是怎么回事,很多刚开始起步的简友开始琢磨怎么换钱,怎么买简贝等等的时候,我在读书写作,并不是我不缺少钱,而是我还不到挣钱的时候,等有一天我写的内容足够打动读者的时候,自然我的阅读量就会上来,我的文字也会增值。
让一切按照成长规律发生,切不可拔苗助长。
有人建议我们应该专注于一类文的写作,比如班级管类,英语教学类,读书笔记类等等,但是在我的简书中,我写的东西就像一个大锅菜,里面乱七八糟的啥都有。
我倒是觉得这样挺好的,生活本身就不是单一的色调,我们为何不能追求属于自己的多彩缤纷?
任何事情做的时间长了就会影响人的选择。最早和我一起行走的是诗云老师老师,她现在已经更到了1134篇,她中间放松了很多次,但最终没有放弃;朱红梅老师也是坚持的很好的一个人,她写到了662篇,她是在观望了我一年多才开始加入我们的人;然后又有更多的人开始接力行走,比如裴伟娜老师她马上日更365篇,目前是350,就连害怕写字的李雪老师也写到了一百篇等等。
我们都应该具有被讨厌,不怕出丑的勇气,当我们能坦然接受自己的不完美的时候,我们内心是充满力量和希望的。
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
我是一个最怕被信任的人,当初就因为爱敏老师的一句“你肯定行”我就毅然决然地跟她走了,本来说好的是只走一年,没想到自己形成了惯性,根本停不下来了。
以前写东西喜欢投稿,喜欢收到稿费的那种感觉与骄傲,现在自己倒不热爱这样的成长,我发现印在报纸或刊物上面的文字反而没有我发在朋友圈有阅读量。
文字的影响力超乎我们的想象,尤其是在简书这样的平台上,我们每天都能发现更多的优秀,这些优秀的人“裹挟”着自己,走与不走似乎不是自己能决定的,我每天都处于必须走的路上。
不试试你又如何知道自己不能远行?
力量,来自内部的打破才算是力量,否则只能是压力。每个人都有自己选择的权利,这无关对错,但是我们必须知道不会写没有关系,你必须会读,而且能通过读内化为成长,这就够了。
昨天给爱敏老师送了一束鲜花,在卡片上我本来让写上“幸遇良师,温柔岁月”,但误笔写成了“幸运良师,温柔岁月”,这一字的差别让我彻底理解了文字的威力。
但文字也可以有很多解读,比如“幸运良师”可以解读为“幸运的梁老师”,“温柔岁月”的解读是在爱敏老师的引领性,我们用文字行走让岁月变得更加静好。
这是我第一次为我的失误自圆其说,你看,连一个字都写不好的人,不好好接着练习写字能行吗?
启动第五年,继续写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