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这个标题,喜欢里面的内容,所以就多听了两遍。听完,就忍不住的很想写点什么。
因为我们把孩子,下意识的当成自己生命的额延续,所以也就寄托了自己此生没有完成的期待。 -- 非常喜欢这个观点。
学区房为什么这么贵,这是我们对于“延续我们生命的价格”。 一个很普通的问题,更有深度的观点。生活中有很多普普通通的问题,但如果我们能更了解其更深层次的人性本质层面,就会更容易理解体谅身边的人了。真正碰到的时候,负面情绪就会少很多很多,给身边人的感觉就是”宽容“两个字,其实只是你看的问题更深入,更能体谅他人罢了。
在大城市里里面,竞争已经不发生在把这一代过好,而是发生在对于死亡延续的这一战场之上。
在现实的成功,和未来的不朽的比较中间,后者一败涂地。 喜欢这句话,不过感觉好像作者说错了呢,应该是前者一败涂地吧。
为什么爷爷奶奶带的小孩容易娇惯?有一种说法是,他们自己有死亡的恐惧,他们等不到孩子长大成人那一天,今天的自律和好习惯,会回报给他,他们就需要即时的反馈,所以很容易就造成了溺爱孩子。 又是一个深层次的观点,希望自己做父亲以后,看到父母溺爱孩子,能少一些生气,多一些理解和体谅吧,大不了回家再好好收拾孩子么,哈。
而父母亲很容易走向另外一个反面,只要你过得好,我怎么招都行。父母和孩子的关系,搞成这样就很病态,“过度的付出,就是过度的期待”。 非常非常喜欢这句”过度的付出,就是过度的期待“,这不止适用于和孩子之间,它适用于所有的亲密关系中。我承认自己是一个付出型人格的,但这其中的付出,我自己本身是不是有一些”不合适的期待呢“?这是我一以后需要斟酌的。
但你的小孩,不仅是你命运的延续,他也是他自己生命的主人。如果他活了你的生活,那么谁又去活他的生活呢。非常认同这个观点,所以,重点还是先过好自己的人生吧。至于孩子,在他长大成人前,培养其基本的能力,有思想会判断的能力,到时候怎么选择人生,就是他自己的事情了。所以啊,孩子早晚会飞的,自己的人生旅途上,能一直陪伴自己的,还是自己的人生伴侣。
很多人年老之后希望落叶归根,回到故乡,就是希望融入这一群体。 关于落叶归根,是人面对希望焦虑的方式之一 “融入群体”。
“向死而生” 是你今天过完了,你的人生就死了一部分,那么你对不对得起你刚刚死去的永远回不来的那个部分。 感觉这句话是这整篇文章的核心了,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可以每天都去稍微反思一下问题。让自己的生活过得更有意思,让自己的生活每天都活得对得起刚刚死去的那部分,其实不用做到百分之百,能做到百分之五十,甚至百分之二十三十,就应该已经很棒了。让自己的人生更有意义,自己的“心”也就会更平静,更舒服吧。
当一个人在世界上创造了一个独一无二的作品,而不是产品的时候,我们才会觉得他真正活过,因为他在这个世界上贡献了他独特的痕迹.。关于Meme 文化基因,本来一点都不想写的。可是最后听完,我忽然感觉,听这部分的时候我不是很注意力集中,不是很关注这部分。想想 可能是感觉这个离自己太过遥远了吧,那不是普通人能达到了。做为一个普普通通的老百姓,能让自己心中的那团“火”不灭,能让自己身边重要的人因为自己而感到幸福,能多做一些对社会有益更能让自己“内心平静”的事。这些就是作为我来过这个世界走一趟能留下的最好的作品了吧。
“向死而生”的生活,最好还要对人有帮助。一旦对于别人有帮助,人们就会持续的记住你,传播你,而你的思想品味就被上传到了人类的集体潜意识云盘里面,永远不灭。活了小半辈子,忽然感觉“自私”是一件特别无聊的事情,人类是群体动物,只是个体的时候,是不会感到幸福的。我的很多幸福感,是来源于身边人对自己的需要,而不是对自己付出。对于那些关系一般的人,适当帮助即可。对于重要的人,才谈得上“付出”两个字。至于“老好人”,两个字 “呵呵”。所以首先要是一个有能力的人,才有资格谈“帮助”两个字。然后才是有意愿和行动。
关于阿西莫夫及“最好的超越死亡的方式,就是把此生活成天堂”。 这句话,我好像很有感触,倒不是来源于我,而是来源于我身边的人。有几个关系很好的朋友,他们感觉自己现在的生活很“不幸”,或者说很不幸福,或者说“心里”很辛苦。关于这点我就很无法感同身受,我无法理解,如果觉得现在的生活不幸福,那就努力去朝着自己觉得幸福的方向去做就好啦。可是,大部分情况是,男的 ,在抱怨工资挣的少,生活压力大的同时,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来刷抖音,看剧,打麻将等等,或者抱怨自己的老婆越来不注重打扮,对自己的老婆越来越没兴趣,而他却不看看自己越来越鼓起的“肚子”,要知道“性趣”是相互吸引的。而女的,要么在抱怨没有好男朋,要么就在抱怨老公越来越没有那么爱自己了,要么就在抱怨各种关系处理的不和谐等等 ,而此时她们却不注重管理自己的越来越臃肿的体形,也不去调整对生活感觉越来越无聊的“心”,也不去关于一些人性本质的知识,从而才能去体谅和理解其他的人行为,才能让关系更融洽。 再细想一想,好像这个“努力去做”,是把人分为幸福和不幸的分割线。我承认“努力”了,不一定能“得到”。我很赞同许三多的话“生活就是问题叠着问题”,来一个我们处理一个就好了。但不代表在处理的过程中,我们会很“不幸”。
关于践行活动,每个人都走出去,带回一点春天的“气息”,放在自己的房间。 这个应该适用于每个周末,每个 假期,“走出去,带回一点开心的气息,房子自己的房间”,这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用把“茶米油盐酱醋茶的无聊生活”,过成有滋有味的幸福生活的“生活态度”。
最后的问题“你会用什么方式超越死亡”? 首先繁衍后代对我来讲是基本的,后代的教育我是很重视的,我的很大一部分的幸福感是来源是身边人。仅仅有这些对我来讲是不够的,还是会让我感到空虚的。在我满足最基本的家庭责任前提下(合格的儿子,值得依靠的老公,伟大的老爸),去做一些自己内心想做的有意义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