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虽然拥有哺乳动物中最强力的大脑,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这肉长的脑子确实存在缺陷,在我们大脑中设置了太多的思维方式,而其中很多思维方式则是因为信息收集不足而做出的直觉判断,这些思维方式往往与实际情况相去甚远,导致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老是陷入到错误的逻辑之中,而要消除这些思维陷阱,就需要我们对我们大脑思维模式有一个认知,进而想办法克服掉。
卡尔·诺顿在其书《隐性逻辑》中谈到了关于逻辑思维的几种陷阱,可以让我们提前预警,提前改变,避免在错误的思维中浪费过多的时间。他主要从错误的日常逻辑、刻板印象以及聪明人的困局三个方面教给我们如何避免错误的逻辑。
错误的日常逻辑
我们很多人都会根据自己的正确推理推导出自认为正确的事情,记得一个故事是这样的:在地铁上面,一个成年男子带着两个孩子,两个孩子一直在哭闹,周围的人感到了骚扰,有一名乘客实在忍受不了,对成年男子说:你管教下自己的孩子好不好,哭闹已经影响到其他的旅客。成年男子说:我实在不知道该如何安慰刚刚失去母亲的孩子。
乘客的思维方式就是你的孩子在哭闹,你的孩子就是缺乏教养,你应该管教孩子。在地铁上的大多数人都是这样思考问题,只是说话的乘客表现了出来,结果却得到了让人难以想象的结果,从当初的愤怒变成了无限的同情,这前后的变化就是我们思维方式存在的缺陷。
我们大脑是信息收集的极度“懒惰者”,我们更愿意通过最少的信息而做出正确的判断,以减少我们的能量耗损,可是在日常的生活中更多的情况是复杂信息系统,信息不对称常有发生,如果我们经常陷入到自己匮乏的信息中进行逻辑推理,很容易就走向了错误的方向。
要避免这种问题,我们必须要尽可能收集更全面的信息,还是刚才地铁上的例子,如果我们注意到异常问题的时候不是直接下判断而是收集更多的信息,结果会完全不一样。
比如那位气愤的乘客可以先想一下孩子哭闹成那样,而大人并没有进行制止,这本来就是反常的现象,一定有原因,可以试图问一句:孩子如此伤心,是发生什么事情了吗?随后大人的回答就会说出答案,你的信息也就搞明白了,也就不会再因为孩子的哭闹而产生愤怒的情绪,相反会是一种同情的情绪,这样就避免了因为逻辑错误而造成的尴尬局面。
刻板印象
在心理学中有太多关于思维逻辑错误的概念,刻板印象就是对于其他人或者事物的认知总是停留在当初的第一印象之中,而归因谬误则是我们倾向于把别人的行为归因到他的性格,却忽视了真实情况,这种例子在现实中就太常见了。
比如你见到一个魁梧的壮汉,你的第一印象就是这人比较粗鲁,没有礼貌,哪怕他以后做了什么事情,你都会把他做这些事情的原因归结到他的粗鲁和无礼,甚至当他做了一件很有礼貌的事情的时候,你也不会相信,尽管事实上他是一个温和可爱的壮汉。
刻板印象和归因谬误是我们常见的心理学逻辑思维陷阱,尤其是对于领导者而言,他们的角色始终处于决策者的地位,更多的时候要做出决策,而这些决策要是受到这些陷阱的影响必然会出现大的纰漏,这些思维模式忽视了事实情况,只是陷入到自己的思维模式里,外部的事物是在不断发生变化,固化的思维就像是刻舟求剑中的书生一样,永远停留在自己错误思维之中。
聪明人的困局
聪明人往往会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显示出更强大的智力因素,也会因为这样的智力因素得到其他人的赞赏,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习惯,当自己做的事情没有得到应有的“奖励”的时候就会产生疑问,自己的智力退化了吗?在一些执行力为主的工作中,过多的创意并不会为事情的结果带来好处,相反会因为你的过度思考而浪费掉做事情的最佳时机。
要避免聪明人的困局要明白几点:
1、 智力因素有差异,但是并不大,你的大脑活跃度帮助你创新方法是锦上添花的事情,并不会为你的基础性工作有所帮助,更多的基础性工作更需要简单的思考,快速的决策和坚定地执行。过多的思考只会让你耗尽精力,无法推动事情完成。
2、 因为“聪明”而获得的奖赏并不能证明你在所有的事情上都可以如此,你的大脑思维模式只是在某些你更擅长的事情上发挥了作用,并不能按照你擅长的事情来要求所有的事情都达到同样的标准,那样会让你的大脑在思考中耗尽能量,反而忽视了事情的进度。
3、 聪明其实是一个伪概念,你的聪明更多的是通过做事情来体现出来,而不是通过聪明来完成更多的事情,很多事情并没有什么捷径,而是需要你快速行动,当你想开始如何用一个更加高效方法去做的时候,也许其他人已经完成了,要把你的大脑精力用在那些需要它的事情上。
错误的思维模式让我们远离真相,而我们却并不自知,我们更习惯活在自己的思维模式里,这是拉开精英与常人的关键,记得罗振宇说过:真正的思维高手就是在大脑中存在两种完全相反的思维方式,而且还能做出正确选择的人。我想这种人就是不仅立足于自身的思维,还要洞悉相反的方向,然后做出自己的决定。
我们大脑的固有缺陷需要我们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大脑中加入更多的模式,当你可以在大脑中存放更多矛盾概念的时候,你就可以做出最明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