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这个周日的清晨,早早起床,打扮漂亮,穿上趁早的经典小黑裙去参加潇洒姐《时间看得见》的新书发布会。这一切,都好像是种仪式感。
喜欢王潇三年了,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从初识时候的“紧拥”,到熟络之后的“仰望”,再到这次相见的“遥祝”。这大概也是我和趁早,和北京趁早读书会,和趁早星人的故事脉络。
今年的夏天格外闷热,热的让人焦躁不安。但是比起两年前那个夏天的不安,今年的心境澄澈多了。
两年前一个蝉鸣聒噪的夏日中午,在楼下小店吃完一份宫保鸡丁盖饭,匆匆打车赶往考场参加在职研究生考试。这是第三次赶考,前两次没考过,心理压力挺大的。打车在路上时候,后悔刚刚吃了辣,心想万一下午闹肚子影响考试怎么办,还催促慢性子的司机师傅开快一点,怕迟到。
现在想起那时自己的状态,是多么的焦虑、惶恐和不安啊。
在困境里学会成长
人的成长,真的是一瞬间的,越经历困境成长越快。
说来很是丢人,二十大几的年纪才正经八百谈恋爱,失恋,从失恋的泥沼里往外爬。进入职场五六年,该是小有建树或华丽转型阶段,却在这时陷入到不温不火的焦灼,心里很拧巴。感觉自己在感情和事业上,都在水逆。外在的小小遭遇,又给这双层叠加的困境重重加粗一笔,面对二房东的欺诈行为,不得不从刚刚搬进的新家里搬出来,从搬进新家到搬走,前后不过两周时间。
想起那个仲夏夜奔走在熟悉的街道,寻访陌生中介找新的出租房,再从漆黑的楼道里冲出单元门,真是有股莫名的酸楚。带看的中介都有一辆风驰电掣般的电动车,犹豫半天还是没答应坐上去,宁愿自己小步快走跟上步伐。因为心中有一份恐惧,也有一份执拗,那一时刻只想凭借自己的力量,穿越那段黑暗的夜路。
那段日子,几乎每时每刻刷看潇洒姐微博,像一个病入膏肓的废人在苦苦挣扎,寻求解药。于是,手机里存下了许多趁早海报,励志打醒的语录配合诠释到位的图片背景,简直就是一贴刮骨疗伤的猛药,服下一剂,镇定一天,又能努着往前爬一爬。
那段日子,还和闺蜜一起疯狂采购shape your life品牌的运动装备,沙漏形状的趁早元素布满了整个衣橱。跑步时候穿,出街时候穿,高兴时候穿,不高兴时候也穿。是的,简直把趁早当成了救命的灵丹妙药。事实证明,它真的帮助我从困境里逆风奔跑,抢出了很多里程。
但后来回想突然意识到,那时是不是有种病急乱投医的嫌疑,而且太依赖解药了。
用趁早对自己进行人工抢救一段时间之后,那些眼前的“困境”慢慢散去,终于通过在职研究生考试,进入到论文撰写阶段。也搬到一间窗口视野很好的新家,能看到天空中满幅的雨后彩虹。加入到北京趁早读书会,从参加活动到组织活动,学会了复盘、时间管理,认识了更多精进美好的姑娘。职业跑道也逐渐调整到正轨,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沉淀、思考、修炼。
再后来,顺利通过论文答辩,取得了经济学硕士学位。搬进了装修一新、属于自己的新家,屋里有一扇偌大落地窗户,可以倚靠在窗边看书、喝茶、发呆。认识了现在的男朋友,就真的恰好认识在写下效率手册自问“男朋友会在哪里”的第二天。
不知道这些后来的变化,是必然还是巧合。只知道那段暗黑的夜路时光,是读着潇洒姐的书,刷着她的微博,在身边闺蜜鼓励和特别多的趁早小伙伴的感召之下,走过来的。
靠近你,遇到更好的自己
潇洒姐年长我十岁,认真翻看过她的微博,阅读过她的书会发现,她的生命密度和广度远远丰盈于同龄人,即使年长她十岁的人也未必能够逾越。央视新闻主播,公关公司外企白领,自主创业的女老板,这些角色赋予她的能量积累贡献太大了。如果说人生是一场打怪升级的游戏,潇洒姐应该已经成为在某些关卡打通关无数次的大赢家。
顺理成章,她的丰富阅历和思考深度足以支撑她写出“写在30岁到来这一天”这篇经典文章。酷酷的、冷冷的、有劲儿的文字有别于其他温度刚好的鸡汤,她的思考角度更刁钻,表达方式更高冷,影响力也愈发透彻、深远。
最喜欢潇洒姐“走夜路的姑娘”这篇文章,收录在《三观易碎》里。反复看了很多遍,还录制过很多遍音频,一边朗读一边内化于心,就仿佛故事里的主人公是自己。每到当下踟躇和彷徨时,读它;每到觉得坚持好难,想要退回原地的时候,听它;每到再度困惑和迷茫的时候,再来读它、听它。
渐渐的,经过了一年时间的成长,仿佛把文章主人公的心路都走了一遭。回过头时再看那时自己的经历,真的就是云淡风轻,烟消云散了。留下的不再有深刻的痛和恨,而是获得成长和新生的轻快。
回想起这段经历,该是领悟到的精神和实实在在的行动起了作用。趁早精神提倡每个人按照自己的意愿过一生,自律、精进,遇到更好的自己。所以在成长速度最快的这两年里,学会了用效率手册复盘,用思维导图学东西和整理思路,用早起打卡,书写晨间日记的方式管理自己,做美好的早餐,跑步锻炼,练习演讲和写作。还在活动里操刀摄影,体验着用相机镜头捕捉瞬间的心流快感。特别是在接触到更多才貌双全的趁早星人之后,才发现原来还有那么多丰富多彩的活法和人生。
直到有一天,当工作、生活和感情都在更稳定的轨道上运行,再回听当初录制的“走夜路的姑娘”的声音,我竟然笑了。也许是对那个茫然不知所措的傻姑娘的一个问候吧,看,傻姑娘遇到了更好的自己。
这份感觉,很爽。
每个人都要找寻自己的答案
不敢说那一大段“夜路”之后的生活都是光明坦途,也不敢说潇洒姐的所有一切都是亘古的、不容争议的。走一步有一步的风景,每一步都会遇到新的环境,新的人,遇到新的一轮怀疑、焦灼、困惑和煎熬,这些都会一直存在。就连对潇洒姐本人,也曾产生过质疑眼光,感觉她变了,又说不好是哪里变了。
这次发布会见到潇洒姐,是第三次。第一次是在2016年的趁早大趴上,远远的望着站立舞台中央演讲的她,期待着她宣讲的趁早APP上线和趁早大学开学。第二次见,是在去年的趁早大学之绘制职业发展地图活动里,潇洒姐作为“王校长”做开学典礼讲话,现场小伙伴争相和大姐合影、近距离聊天。那时感觉和她没有距离感,因为她就站在你身边,聊起一些日常,很亲切。却又感觉距离很远,因为她身上的光环很大,闪闪晃眼的那种,我觉得自己成为不了她那样的人。
过去这一年,和趁早的链接更多发生在北京趁早读书会上,加入到核心团队做线上运营,共同组织复盘、读书、演讲的线下活动。偶然的机会站到人前,捧着效率手册分享起自己的成长故事,那场活动刚好有男朋友担当摄影支持,为我们记录下难忘的活动照片。那一瞬间,有种奇怪的感觉穿过身体,不禁打了个冷颤,一两年来发生在身上的变化仿佛被时光镜头捕捉到,投射下来一道剪影洒落进心里。也许那一瞬间,看到了时间。
在同样的时间刻度里,我们每个人都在经历着各自的生命阶段。可能是痛彻醒悟前的黑夜,可能是柳暗花明的白昼,也可能是新一轮通透前的黄昏。相信潇洒姐也是。一度曾经迷陷于她的光环,以至于不再用平常的眼光看待她王潇本人,用异常苛刻的目光注视着她的一举一动,不能允许她有失误失意或踟躇顿挫。但是这不对呀,她本是她自己,再然后才是趁早的创始人、创业者,是问问的妈妈,是千千万喜欢她的人心目中的大姐。
她也一定会有疲惫时刻,迷茫阶段,才会有不停歇的思考和新的感悟,才会集结成书,分享给更多人。《时间看得见》这本新书,潇洒姐说它是一本自由意志之书,是一本工具书。概括讲出核心内容,是精进人生的5种时间,“好看时间、好玩时间、心流时间、赚钱时间、生存时间”,每个人都置身于这5种时间状态里谱写着自己的人生地图,只不过,大部分的我们还没有学会趁早俯瞰。
潇洒姐在这本书里,道出了她对时间的理解,讲出了趁早效率手册为代表的趁早文创产品的设计初衷,以及假设读者是一张对时间概念很白纸的情况,该如何开始对于时间、对于自己,建立一套思考体系和建设方法。有别于之前几本书,这次的更像方法论。
经历过迷茫、探索、想明白的阶段后,也曾一度怀疑潇洒姐讲过的那些那些,是不是太鸡汤?是不是太勇猛?是不是每个人都要那般精进?会不会太累?会不会丧失乐趣?也曾一度对“勇猛精进”的状态产生免疫,想要找寻到新的更适合的与时间相处的方式,却还没有完全找到答案。
直到发布会这天第三次见到大姐,聆听到她这次的演讲,上台和北趁伙伴一起献花致谢,请她帮忙在新书签名,轻声问候她“潇洒姐辛苦了”以至于忘记合影的时候。我感觉到,怕是自己找到想要的答案了。“时间看得见”之于每个人都是一张不一样的题面,每个人也都应该找寻属于自己的答案。从“你等着”到“别着急”,我们都在从曾经的极为勇猛精进,逐渐过渡到当下的不约而同的闲庭信步。
同样时间刻度里的我们,都正在经历自己这一时刻不同的生命阶段。身边趁早的小伙伴,有的跳槽离职开始创业,有的追寻爱情定居异国他乡,有的结婚生子升级为人妻和宝妈,有的还在投奔理想的道路上前行。我们都在向生活发出疑问,也终究会在时间里找到答案。或早或晚。
发布会后的一天,潇洒姐和塔塔飞去了巴黎,享受她们下一时刻的使命。北趁的小伙伴有的已经拜读完新书,写出书评供大家品读。阅读营和写作营里的小伙伴,正在按时交作业打卡。而此时的我,写下发布会活动复盘帖,编辑着北趁公众号的推送文章,用手机敲下本周写作营的作业,也是对此前一段时间的疑问作出解答。我们都活在当下,呼吸着时间,体会着时间,享受着时间。
时间看得见,是属于每一个人的设问句。我们永远不该复刻活成别人的样本,也不能完全印随别人走过的路、遇到的问题和思考的结论,得出自己该找寻到的答案。
我们都得自己找到自己的。
寄给闺蜜的签名新书,她们也收到了。相信她们和我一样,也在继续找寻着属于自己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