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查令十字路84号》
版本:时报出版(台版)
作者:海莲.汉芙
译者:陈建铭
耗费一个月的时间,几乎都是在地铁上读的这本书。同样,结尾也是在地铁上遇见,而久久不能平静。原本是“我亏欠它良多”,然而我觉得‘他’更为恰当吧。
《查令十字路84号》不是像电影演的那样,它不是爱情的象征物。它又像电影演的那样,几乎每封回信都会经过一家名为‘马克与科恩的书店’寄出。本是主顾之间的生意往来,却机缘巧合地成为多人多年的跨国友谊。
正是因为他是一家书店吧。
汉芙是那样痴迷旧书,虽生活窘迫,但对于书却不吝啬。她应该读过许多书了,并且反反复复很多遍。就像《佩皮斯日记》的某版本缺少的情节,她记得一清二楚,她从不掩饰对一些书的执着,就像沃尔顿著本的《五人传》,收到书时的声声赞美。而法兰克在这家旧书店工作近40年,寻找旧书就像他练就的技能一样,总能及时地为顾客找到满意的那一本。也许正是基于对书的痴爱,才会使这样的书信往来达20年之久。
从这本书信式的‘读书人奉为经典’的册子中,我同样学到不少。那些从来没有听说过的书名堆砌而来,注释中细心地将这些一一说明。可能发生在那个年代的事件,从这本书中多少可以窥见些。它已经跨越了书与书之间的界限了吧,因为如此延续追究下去,这里边提到过的书就够读上几年了。
马克与科恩的书店里每个人都似法兰克那样,有着英国人的绅士和典雅。他们后来几乎都写给汉芙表达感谢,并亲切地称她为海莲。海莲不止在一次回信中说道,她要登上英国这片土地,去看看她的书店。她也真的努力着。
代我献上一吻,我亏欠它良多。
直至法兰克病逝,汉芙也没能到马克与科恩的书店看上一眼。汉芙是见过法兰克的照片的,她见过他深邃的眉宇,‘有点刻板’的样子。这家书店,她也是听过好友描述的:木质书架的顶层似乎积了尘土,书梯摆在一旁可以随意使用。魂牵梦萦的书店,懂她只有一人的法兰克,她都没有见到。
也许会心怀愧疚吧。美国找不到的好书,在英国有一个人为自己尽力提供帮助,填满她的书架,获得精神上的满足。想登门道谢,像朝圣一般在门外徘徊片刻,便走进去,挥挥手问,哪一位是法兰克先生?登上书梯,拂去顶架上的尘土,嗅嗅旧书蕴藏的霉味,她应该幻想了很多次。
千言万语,只认为亏欠。
我想,当时的汉芙,收到最后一封从书店寄来的信,不知如何提笔吧。所以才会写给她的朋友凯撒琳,而没有给书店或者法兰克的妻子诺拉。说到‘如果能去英国就好了’,她的眼泪差点夺眶而出的时候,我相信,也是不忍。那个地方就算最终到达,在40年代时已然是她无法弥补的一个遗憾了。
每个人内心都深埋一个地方,此生一定要去。
查令十字路84号,它早已不是个书店的旧址那样简单了。也像作序者唐诺那样说过,那里更像是时间的长河,无数次店面变迁,旧书与新书的更替,见证伦敦的变化。我们都亏欠它良多,亏欠每一处深谙世事,经历时间的沧桑的地方,从他们那里,获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