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30《给父母的建议》读书分享

20200529《给父母的建议》读书分享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书友们:

大家晚上好!

很高兴能在周末来到河南教师读书会,和大家共同度过一段美好的读书时光。

受疫情影响推迟的2020年全国两会刚刚闭幕。这几天有一篇题为《父母也要“持证上岗”?政协委员这一建议上热搜……》的文章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在意?其内容之一为:全国政协委员、南开区政协副主席许洪玲建议,在社区举办家长课堂。建立“家长教育指导工作室”,面向适龄儿童家长,聘请第三方或者有教育经验的志愿者作为老师。针对准备入小学的家长开展相关课程教育,颁发“合格父母”上岗证随学生档案入学。

    现在,家庭教育已经越来越引起教育界的重视。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来说:不是所有的人都要成为物理学家、化学家,但是所有的人都会成为父亲、母亲、丈夫、妻子。怎样做才能成为合格的父母呢?这是一个人生长久的命题。人生幸福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此。这本书的意义正在于此。今晚,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本书,跟着苏氏,学习如何做父母。

受读书会的“布克说”的启发,我在这里也想先来“说书缘”。

说来话长了。从事教育工作二十多年,越来越觉得家庭教育对一个孩子成长的影响巨大。那么在一所农村小学,用何种方法来提高家长们的育子技巧呢?定期家教讲座?很多家长是没有时间的。让家长自己去读书?好多家长根本就没有这个习惯。于是,我想到了一个办法——给家长读书。

说读就读,从2018年9月1日开始,我每天晚上坚持给家长读家教书籍,截止到现在,第8本书已经快读完了,给家长读过的书籍累计字数已经超过了100万。今天给大家分享的苏霍姆林斯基的《给父母的建议》便是其中的一本。

2019年暑假,我在河南教师成长学院学习。空暇时间,和对家庭教育同样感兴趣的司培宁老师聊天,聊到了读书。她也非常认可我给家长读书的做法,在说到给家长读什么书的话题时,司培宁老师第一本就给我推荐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父母的建议》。

上半年我在新网师正好选修过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学习了苏霍姆林斯基的一些教育思想,所以,从那一刻起,我就决定,要给家长读这本书。

在去年下半年,我利用了73天的时间,给家长分享完了这本21.7万字的家教经典著作。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有家长、有老师,多次跟我分享题目听后的感受;有的家长还买了这本书;我们县的一名优秀老师,听了几天我的分享,打电话咨询我,然后也买了这本书给她的家长读。昨天我再次打开荔枝APP,看到光是第一部分的序言就有677人收听,看来,这本书影响到的已经不止我的学生家长了。

接下来,我来说作者。提起这本书的作者,苏霍姆林斯基,我想大家一定不会陌生。

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他从17岁就开始投身教育工作,直到逝世,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他出生于乌克兰共和国一个农民家庭。1936至1939年就读于波尔塔瓦师范学院函授部,毕业后取得中学教师证书。1948年起至去世,担任他家乡所在地的一所农村完全中学——帕夫雷什中学的校长。自1957年起,他一直是俄罗斯联邦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68年起任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69年获乌克兰社会主义加盟共和国功勋教师称号,并获两枚列宁勋章、1枚红星勋章、多枚乌申斯基和马卡连柯奖章等。

  苏霍姆林斯基在长达三十多年的教育活动中,一边创造性地从事实际工作,一边坚持教育科学研究。一生写下了41本教育专著,600多篇教育论文和1200多篇童话、故事和短篇小说。其中就有《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给父母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帕甫雷什中学》《公民的诞生》等教育专著。

苏霍姆林斯基被人们称为“教育思想泰斗”。他的书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他所领导的帕夫雷什中学被列为世界上最著名的实验学校之一。

简单了解了作者后,我们来“说内容”,来看《给父母的建议》这本书主要写了什么。《给父母的建议》是苏氏专门为家长和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员阅读所写的经典著作,他认为“没有什么比父母教育孩子更加需要智慧的了,我一生都在努力探求这种智慧。”这本书就是他长期探求的结果,这是一本精辟、生动的“家庭教育学”。 这是一本关于如何去做父母的书。

另外,与苏氏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相比,这本书里的故事更多,语言更贴近生活,是一本家长老师一看就能看懂的教育学典范之作。

这本书分了三大部分:

一、 家长教育学;

二、 睿智父母;

三、 给儿子的信(30封)、给女儿的信(1封)

在三大部分中,谈到了父母的道德责任、利用家长集体的力量、让孩子学会思考、怎样使用父母的权威、培养义务感、保护孩子心灵的纯洁等等很多问题,几乎是涵盖了教育孩子过程中的所有方面。

今天晚上我们只挑其中的三点来分享。

第一个导读问题:大家说说如何培养孩子为人父母的责任感?

大家先说说吧!为人父母的责任感,理解成家庭责任感也行。

这是苏氏在本书里的第一章里的第一个话题,题目是《重要的是,从小就培养孩子为人父母的责任感》。大家的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事情:夫妻小两口,双方的为人都不错,可就是两个人过不好日子,三天两头吵架,最后分手?苏氏在这节内容的开头,就给我们讲了一个类似的故事:他的一个女学生品学兼优,然后结婚生子,又离了婚。她气恼地告诉苏氏“……我只是非常怨恨那些在我少年时代教育过我的人。”一个当年那么好的学生,如今怎么会说出这样的话呢?苏氏问她有哪些抱屈的事情,她的回答是:

“没有学会生活。要知道,我和丈夫分手,既不是因为相互失望,也不是因为人们常说的性格不合。不是的,我们只是不会生活。我们不会做丈夫和妻子——我不会,他也不会。我们不会相亲相爱,而爱一个人是需要很大技巧的。我们简直想象不出夫妻之爱是什么样子,从来没有人给我们讲这个,甚至连尝试着讲一下都没有。我们没有学会相互尊重,不会体察身边的人,不善于相互忍让。我们也不善于用理智驾驭感情,不善于珍惜生活。啊,珍惜生活,这该有多么重要啊!”

这位学生的回答,确实让苏氏意识到了:我们的学校确实没有教给学生最主要的东西——学会生活。我们教了几乎所有的东西,我们的学生知道许多有益的、必须知道的知识(当然也有一些不很有用的知识)……可是应该怎样准备未来的家庭生活,怎样做妻子和丈夫,怎样做自己孩子的父母,他们却一无所知。教师也好,家长也好,我们都没有思考生活中最重要、每个公民都应该懂得的学问——和人相处的学问。形象一点说,我们忘记了,人在刚出世时还不能称之为人,需要把他培养成人。人,一旦学会了思考,有了情感,就会急急奔向那口被称为人类幸福之泉的井。每个人都渴望幸福,但远远不是每个人都会想到用自己的劳动继续挖掘这口幸福之井,发现新的幸福源泉。应该从小就教育孩子为了别人的幸福寻找新的源泉——可是遗憾得很,在我们的教育中至今没有这样的课程。

他认为理想的情景是这样的:在谈到爱情、婚姻、生养孩子的时候,人——无论是小孩子、儿童还是少年——都应该像一个有教养的人看到有千年历史的艺术古迹一样,产生一种激情。我们年长一辈应该善于和儿童少年谈论爱情、婚姻、生育、忠贞这些人类美好、伟大的事情,也应该善于和他们谈论死亡和心中的记忆。对人世间美好事物一无所知,总有一天会让我们的孩子痛苦、流泪。

苏氏用了十年的时间,分析了二百对年轻夫妇离异的原因,发现其中一百八十九对都是因为不能相互理解而导致婚姻破裂的。他们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却对夫妻关系中复杂、奥妙的学问一无所知,而这恰恰是婚后生活所必需的。孩子们需要精神准备,需要一所使他们聪明的学校。

然而,这样的学校我们确实没有,家长教育学因之缺少了第一页。于是,一些年轻人结了婚,却对生儿育女毫无精神和道义的准备,面对家庭生活,就像一字不识的文盲面对着一堆哲学难题,手足无措。

对面如此问题,我们该如何做呢?苏氏给了我们如下建议:

1、我们为中学高年级的小伙子和姑娘们开设有关家庭、婚姻、子女的课程。这门课应该由精神富有、道德高尚的人来讲授。要用让人信服的事例在未来的父亲、母亲面前揭示一个真理:结婚意味着从此你要时时刻刻用思想、心灵、情感去关爱人,先是关爱丈夫或者妻子,然后是关爱自己的孩子。做好这件事情需要父母和教师具有很高的智慧。如果我们真的能让孩子们看到生活中复杂的、需要用心对待的一面,就能帮助他们变得成熟、谨慎,像现在这样许多年轻人轻率地对待生活的事情就不会发生。

2、如果为高年级最重要的课程“家庭,婚姻,爱情,子女”编写教学大纲,就把人应该如何对待自己的欲望摆在第一位。因为,什么叫善于过婚姻生活,什么叫善于和身边的人相爱、相知、相互尊重?这首先就是善于驾驭自己的欲望,善于为了家庭、父母和孩子的幸福放弃自己的一部分欲望,善于限制自己的欲望。只有那些能够主宰自己欲望的人才是真正幸福的人。在传授给子女的各种学识才智中,最核心的一页,是“怎样使年轻家庭中夫妻的欲望协调起来”。在讲解这一页时,应该分析年轻家庭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要用能够启迪思考的事例阐明:人的欲望怎样产生;哪些欲望可以满足和在什么条件下满足,而哪些欲望应该受到遏制;怎样使自己的欲望服从全家人的共同利益。不会做丈夫和妻子的年轻父母,常常像孩子一样显得软弱无能、没有经验;很遗憾,我们也只能像帮助孩子那样去帮助他们;这些成年的孩子去生养孩子,巨大的痛苦就会来临,对社会、对他们的子女都是灾难——因为,在道德和精神方面,他们自己也只是个没有发育成熟的孩子。

3、开始“家庭,婚姻,爱情,子女”这门课,教少男、少女怎样做好婚姻和家庭生活的精神准备;告诉他们,哪些知识、修养是处理人际关系所必需的;应该怎样教育自己未来的孩子。

在这节内容的最后,苏氏是这样写的——

亲爱的父亲、母亲们,教育自己的孩子做好为人父母的道德准备吧!

什么是为人父母的道德准备呢?责任感,责任感,再说一遍,还是责任感!一个人总是要为他人负责的,人的本性在责任中表现得最为鲜明。要营造一种人人承担责任的环境氛围,应该在这种环境气氛中教育我们的孩子,使他们无愧于“人”这个崇高的称号。

接下来,我们看第二个话题:

你认为的女性美,有哪些?

各位老师,你们觉得女性美包括哪些呢?

这是苏氏在给儿子的第二十一封信里边谈到的内容。这封信的内容,对我印象很深刻,我想让更多的男士和女士看到这部分内容,所以,在这次读书分享里,特意提到了这个话题。在这里,我先摘录这封信里的几段话与老师们分享——

对待妇女的态度是衡量人的精神面貌的一把尺子。 马克思说过:“根据这种态度、可以评判一个人的一般修养水平。”

女性美是人类美的最高体现,新的生命就在这种女性美中诞生和发展,像鲜花一样开放。妇女是生命的负荷者和创造者,在妇女身上最深刻地体现了人类对自己未来负责的高尚态度。真正的女性美是精神美和身体美的统一,它产生于劳动人民之中。除了外在的和内心的美,劳动人民还把女性柔弱,因而有权获得男人尊重和关怀的思想注人了女性美的内涵。

女人在做了母亲以后,她潜在的美和力量就会全部展现出来。记住,男人越是有德性,女人在与他的关系中起的作用就越大。女人会聪明地利用女性魅力使自己成为家庭生活的精神权威。在一个美满的家庭里,妻子通常是精神上的领导者和主宰者,而且丈夫越是顺从她的意志,对于孩子的教育就越是有利。这一点你要好好记住,别忘记了。

女性美,这是妇女的一种精神力量,它不仅是教育孩子的力量,也是教育我们男人一丈夫和成年儿子的力量。 这个,你看看我们家就很清楚了。假如没有你们的母亲,你们就不会像现在这样善恶分明,像现在这样仁爱、这样乐于助人。

自然和人类发展托付给女人的工作,比起托付给男人的更精细、更有情趣,我们喜欢女人柔弱的身体,这没有什么好奇怪的。但是,只有在柔弱的身体和强大的精神兼而有之时,娇柔的身体才会使人喜欢。女性的魅力在于这两者的结合。妇女在操持家务、教育孩子甚至教育丈夫时,意志坚定、言行一致、坚持不懈,正是妇女的这些好品德为家庭赢得了好的声誉。

女性魅力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她的智慧发展水平,决定于她能从家务的羁绊中走出多远。要努力使自己的妻子有多方面的精神需求和丰富的精神生活,努力使她在家庭精神生活中有与自己平等甚至超过自己的地位。这样的丈夫,才是真正聪明的丈夫。

如果妻子善于利用自己的优势树立自己在家庭的威信,她的女性美就会得到充分的展示,在丈夫眼里她会显得特别有魅力,她的眼睛和面容也会因为内在的精神美而永葆青春,她会把自己的才智、自己在精神上的不断成熟作为影响丈夫和孩子的最重要的手段。

这个妇女做出了正确的决定:要有更多的精神追求,要不断地在精神上丰富自己,使自己始终处于家庭精神生活的中心地位。

老师们,第二个话题我就说这么多,大家读了苏氏的这些话,有没有一些触动呢?

最后我们交流的话题是:劳动教育。

大家怎样对子女进行劳动教育呢?

劳动教育,在苏氏的这本书里,提及了多次,很多内容都有与劳动相关的描述。在睿智父母这一章里,就专门有《劳动和义务》这节内容。

这部分是由一位受所有乡亲尊敬的集体农庄女庄员给苏氏写的信引出的——

“我要对您诉说自己的悲伤,尽管我感到很惭愧,” “我有一个儿子,已经是个十六岁的小伙子了,我非常疼爱他。但是,现在我该拿阿纳托利怎么办呢?他不想学习,也不想工作。不久以前他十分生硬地甩给我这样一句话:‘如果过节以前你不给我买一套新衣服, 我就不去上学。’ 我告诉他: ‘现在还不行。你看,一直都在给你买衣物,我也要给自己买点必需的东西。’‘那不行!谁叫你是母亲,活该受苦。’说完,他砰的一声关上门就走了。”

这位母亲是个出色的劳动者,获得过勋章,儿子却游手好闲,懒得出奇。

这是怎么回事呢?为什么一个热爱劳动、把一生都贡献给了别人的好母亲,却养大了这么一个懒儿子?为什么朴实、善良、热诚、体贴人的妇女,却摊上这么一个冷酷无情的儿子?苏氏这样给我们解答:

孩子从哭叫着向世人宣告自己降临时起,他就有了自己的行为和举动。他渐渐张大眼睛,用心灵和智慧去认识世界。他看着母亲,向她微笑,他的第一个模糊的思想(如果能称之为思想的话),就是以为母亲、然后就是父亲,是为了让他快活、让他幸福而存在的。孩子学会了站立,高兴地看见了朵朵鲜花和在鲜花丛中飞舞的蝴蝶,看见了色彩鲜艳的玩具,爸爸也好,妈妈也好,只要他这个儿子开心,他们也就开心……越往后,这个规律就越起作用:如果孩子的行为、举动、兴趣只受自己需要的支配继续下去,孩子就会畸形发展。他对生活的要求会越来越高,甚至不合常理,而对自己,却几乎没有任何的约束。

懒惰、无所事事、不劳而获、残忍、冷漠,这些恶习的纤细娇嫩的根须就是这样滋生出来的。渐渐地,孩子的精神越来越空虚。这些在童年、少年时期各种需要被轻易满足的年轻人,刚迈上独立劳动的道路就对生活失去了信心。

只有把人的行为的最初的、基本的、在某种程度上甚至是原始的动机,与更有力、更细致、更智慧的动机——义务——结合起来,才能对人进行正常、和谐的教育。其实,人的生活正是从做那些不合心意、但是为了公共利益又必须去做的事情开始的。

人在劳动成果中看到的自身形象越是鲜明,义务感也就越是深入到他的心灵和意识,他就越是向往做个品德高尚、有崇高理想的人,他也就会更加严格地审视自己,他的良心会以更加严厉的声音说:我应该.....

人在用劳动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同时也在创造自己。如果我们希望我们的孩子成为真正的人,我们就不要再为他们精心营造轻松安逸、无忧无虑的童年。没有劳动,没有身体和精神的紧张,青少年时代的生活是难以想象的。

劳动教育的缺失也是教育的缺失,劳动能力就是拥有幸福生活的能力,劳动价值不仅在创造物质资源,还可创造丰富的精神财富。如今我们眼见一个个孩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眼见部分家长的理念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其实说白了,是读书少又少,“唯有分数高”!

  一百年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倡导“生活即教育”、“万般皆下品,唯有劳动高”。陶行知先生主张与农民交朋友,与猪马牛羊交朋友。陶行知先呼吁在劳力上劳心:“在劳力上劳心,是一切发明之母。”“事事在劳力上劳心,便可得事物之真理。人人在劳力上劳心,便可无废人。”“人有两件宝,双手与大脑。用脑不用手,快要被打倒。用手不用脑,饭也吃不饱。手脑都会用,才算是开天辟地的大好佬。”“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

  试想,一个贪、馋、懒、嗔、怨的孩子,他的学习能够好吗?分数可能高吗?即使这样的孩子考试成绩能够上去,他的生活状态会怎样?他的人生规划会这样?他的为人处世会怎样?他的抗压抗挫能力会怎样?劳动,唯有劳动才能让人知道:生活是什么?社会是什么?什么是奉献?什么是创造?人生之路怎么走?幸福生活怎么来?青史英名怎么留?

  近年来,党和国家对劳动教育的关注和重视有目共睹。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把劳动教育纳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总体要求之中,明确提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就加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进行了系统设计和全面部署,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新的时代,呼唤新的劳动教育能回归教育,回归家庭,回归社会。教育从来都不是简单的事儿,让崇尚劳动、热爱劳动、劳动光荣成为学校、家庭、社会共同的价值观,把劳动教育和培养义务感结合起来,是贯穿教育智慧的一根红线。

    老师们,今晚的读书接近尾声,让我们再来重温一些

苏霍姆林斯基关于家庭教育的名言 ——

1.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过程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

2.家长学校的任务是不断的提高父母们的教育修养水平。

3.我们认为极其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使“设计人”的工作不仅成为教师的事业,也要成为家长的事业。

4.家长们应该认识到:儿子或女儿首先是向他们学习的,包括学习好的品质和坏的品质。

5.如果儿童只顾享受别人创造的福利,那么他长大了就会蛮横地对待别人——首先是对待自己,而他自己也会沦落为不幸的人。

6.我们力求让儿童从小就量力而行地为家庭的年长的成员创造物质的和精神的福利,并且在这种创造中找到快乐。

7.在家长学校的各组里,我们都要专门讲到学校和家庭在教育影响上保持一致的问题。这种教育影响的方向就是培养关心人、体贴人、待人诚恳、对一切有生命的东西抱善良的态度这些品质。如果儿童不在家庭里从事实际活动来加深和发展这些道德品质,我们学校是很难取得什么显著效果的。

8.没有书籍、没有一些藏书的家庭,往好处说,不能对学校教育有任何帮助,而往坏处说,这样的家庭环境会使儿童变得头脑迟钝,会限制儿童的智力发展,而学校不得不花费巨大的努力去补偿家庭智力兴趣的这种缺陷。

9.凡是道德修养好的、有自觉精神的劳动者,都是在对书籍抱着深刻尊重态度的家庭里长大的。

10.我们建议家长们,对于孩子们提出的跟他们对家庭收入和社会生产的劳动贡献“不相称的”要求加以限制。如果儿童单纯消费,如果他的一切要求都与劳动无关地得到满足,那么他就会逐渐地变成好吃懒做的人。我们指出,由于家长不懂教育和教育无力,造成这种后果是必然的现象,并且进一步使家长们认识到:他们的子女的命运就掌握在他们手中。

11.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教育素养,那么不管老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美的效果,学校里的一切问题都会在家庭里折射出来,而学校复杂的教育过程产生困难的根源也都可以追溯到家庭。

12.学校教育必须要有家庭教育的配合,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延续与升华。

13.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14.家庭是孩子的天然学校。                                                 

15.在家庭与学校之间架起一座金色的桥梁,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而家长会则是连结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纽带。

16.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           

老师们,我的分享到此结束,感谢主持人的精彩主持,感谢大家的美好相伴,让我们一起读书,一起跟着苏霍姆林斯基学做合格父母。谢谢!老师们晚安!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4,242评论 5 459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1,769评论 2 37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1,484评论 0 31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133评论 1 26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1,007评论 4 35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080评论 1 27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496评论 3 38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190评论 0 25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464评论 1 29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549评论 2 30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330评论 1 32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205评论 3 31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567评论 3 29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8,889评论 0 17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160评论 1 25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475评论 2 34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650评论 2 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