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90年代初,从老家凤城二小出来向右转,过第一个十字路口时向北看,就能看到一个小商店,无论春夏秋冬,里面总是摆放着琳琅满目、最为流行的图书画报和文具用品,因而在小学生群体里颇为有名,小店本没有名字,因为学生们都认识店主赵姐姐本人,于是学生们就把这家店亲切地称为“赵姐姐的店”。
然而,我在小学一年级至三年级的时间里,是从未踏进过那家店的。父母对我的管束十分严格是一个原因,更为重要的原因是,家里确实不宽裕。一支新式的自动铅笔,就要一块钱,一个自动铅笔盒怕是要十多块钱,而父母辛苦工作一个月,合起来还不到100块。全家人的吃穿,奶奶的医药费,都要从这里出,哪里还有多余的钱。自从明白这些道理,我从不与周围的孩子攀比。即使有同学炫耀最新样式的铅笔盒或是书包时,我也从未因此便向父母索要。
唯有一样东西,是让我真心羡慕,便是那些图书画报。那个年代,电视都算不上普及,网络更无从谈起,学生们想看看外面的世界,除了学校的课本、老师的讲述,其他的便是赵姐姐店里的那些有趣的图书故事。每次放学走过“赵姐姐的店”,我总会停留一会,透过橱窗,看看今天里面的图书画报,是否又多了一些,尽管看得并没有那么清晰。
然而,上了小学四年级的第一天,我突然发现,赵姐姐店里的图书画报都不见了。原来的位置上,一本画报也没有了,我以为赵姐姐不再经营图书画报,为此失落了好几天。却在一个放学的下午,惊喜地发现在靠近橱窗的一侧,赵姐姐做了许多书架子,重新摆放后的图书画报既方便让店里的人选看,也可以让店外的人看得更清晰。
那一刻,我很开心,却发现赵姐姐也在向我站立的方向微笑。一瞬间,我的脸便红到了耳根,好像心里的秘密被人彻底看穿。之后几天,我便不再在小店外停留。我想,如果不能买一本好看的图书,真真是再也不好意思出现在小店的门口。
于是,从不向母亲开口要钱买不必要品的我,那天破天荒地向母亲要了钱。母亲虽然有些吃惊,但并没有拒绝。第二天一放学,我就来到了小店门口,第一次走进店里,看着那些图书画报,真真是开心!精挑细选,终于选定一本少儿期刊,走到结账的地方,把钱递给赵姐姐,却没有想到赵姐姐并没有接。
我有些疑惑,抬头看着她。只听她问道:“你叫小美吧?”
“是。”
“你喜欢看书?”
“嗯。”
“有没有兴趣,每天放学后,来帮我整理书?”
看着我不理解的眼神,赵姐姐继续说道:“店里的书,越来越多了,每日都要整理,我一个人有时忙不过来,如果你愿意来,每周你都可以借一本书回家看。只要保持书的整洁,多借几本也可以。”
“行,没问题!我一定认真整理!”听到这个消息的,简直太兴奋了。就这样,我在赵姐姐的店里,一连整理了两年的图书,店里的图书也几乎被我看了个遍。
小学毕业那年,我以优异的成绩,进入了当地有名的初中。又过了一年,我再一次来到了赵姐姐的店里,却发现图书报刊又移回了最初的位置。我很诧异地看着那些图书,问店里新来的小顾,“图书不都是在靠近橱窗的位置?”
看着我的疑惑,小顾说道:“赵姐说,小美不在这里上学了,不知道还有没有那样爱读书的孩子。就先放回去吧。”
那一刻,我的眼睛里噙满了泪水。
从此以后,每当路过“赵姐姐的店”,我总喜欢站在橱窗外,看看有没有赵姐姐的身影。有时候,赵姐姐也正好看到我,就会问一声:“小美,近来都好吧?”我总是大声回答:“都好,都好呢!”
再后来,我离开老家到外地求学,听小学同学说,当年的小学已经升级改造,附近的店也都因为学校扩建而陆续搬走。不知道“赵姐姐的店”最后搬在了哪里,也不知道“赵姐姐的店”还是否是孩子们的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