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寒意袭人的南方深冬,大社河浅浅的水面,仍常见一缕缕薄薄的雾气,在寒风中飘飘缈缈,如仙境般的令人遐思。
常有一些赶早的外村人,弓身蹲在水边的岩石上桨洗衣物。外村人之所以乐意骑车远路来到大社河边洗衣服,是因为大社河的水没有刺骨的冰凉,而是跟冬天的暖阳一样,双手浸泡在这清清的溪水中,让人感觉周身的暖意。
如果是早春时,那些原本是生长在某弯处或浅浅汵泥上的水葫芦,在簇簇翠绿叶子中,一支支似拇指粗的花柱儿,顶着一朵朵淡蓝色的花辨,在早春的和风中优雅的绽放。
进入了夏季后,大社河两岸的各种野菜花也是争显姿容,无论是银白色的草针菜花还是淡紫色的路边菊,每一支花辨都在烈日下骄傲地招摇舒展芬芳。
等到了秋未,沿河两岸旁一篷篷生长茂密的野菊花,此时叶子已经变得灰白,一朵朵只比拇指大小、金黄色的花辨儿在瑟瑟秋风中张扬地欢笑。
这就是大社河的景致,从我的村旁流过,距我的住家不过百十米的一条清溪。
咋听大社河这个名字,你一定以为它是条一年四季都波涛汹涌澎湃的大河。其实不然,这只是一条一年四季潺潺而流的小溪而已。
平时大社河流淌的溪水,几乎全部是来自上游灵口村涌泉的一小股分支。
这股溪流弯弯曲曲的流经我的家旁,虽然大河的河段最宽的地方也有十米八米,但是有些溪水也是分成几路从水中凸凹不平的岩石旁潺潺流过,最深处也才是没过成年人的膝盖。
河上有两截石板桥,每截石板桥都是由两条一尺多宽的大青石石条铺架而成。这两截石板桥就成了村人们下田下地及赶圩的必经之路。
石板桥可以通过摩托车、自行车。农户们家中用的牛车则由水底岩石交错的溪流中经过,而低底盘的小车就只能绕路而走了。
也常有不乐意走石板桥的人,特别是那些去读书的半大孩子,他们会从某一块凸凹不平的岩石,轻轻的一跳就跃到对面的另一块岩石上,即使偶尔有闪失,一脚跌落水中,那也没什么大问题,顶多是惹来小伙伴们的一阵哄笑。因为溪水很浅,才是没过小脚踝上些。若是在冬天时,鞋子弄湿了,回家重换一双就是,大不了是遭大人几声责骂。
大社河不光溪水流淌的声音动听,两岸四季盛开的闲花也是养人怡情。其实与大社河的景致相比,大社河最令岸边人们欢喜的还是溪水中的鱼仔虾仔。
笋壳鱼仔和小米虾曾是大社河的独特物产,在多年前那个艰苦的年代,人们平时难得吃一回肉,这大社河就成了附近人家的“肉菜园”,
每到下午,常常看见些勤快的男人,他们身上还沾着刚从田地里出来的泥巴,来不及歇息,一手拿着个桶,肩上扛着一个由几根脚拇粗的木棍,在由一决细眼尼龙网扎成个简易的三角捞绞,仅凭这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工具,就可以下大社河捞小鱼小虾了。
那时候,我也时常随家人到河里捞过鱼虾,但是,我只是牵着或抱着孩子在岸边看热闹而已。
只见持着简易三角捞绞的人,只需把捞绞放在水流平缓且有水草和泥沙的地方,持捞绞的人一手扶着捞绞把,双脚在水草里快速的跺踩几下,然后迅速的将捞绞提起,这时候捞绞里就会有不少的收获。
每次看见收起的捞绞里活崩乱跳的小虾和小鱼,孩子们可是高兴得手舞足蹈的,大人更是乐的合不垅嘴。想要弄个半斤几两的鱼仔虾仔,是用不了多长时间的。
在烹饪时,我特别喜欢用本地的特产酸红糟淹辣椒煮虾,这样汤煮出来的鱼仔虾仔集酸、辣、鲜,甜,且一点腥味都没有,真是爽口到极致,大人孩子们都特爱吃。
从大社河捞起来的虾子煮熟时,要比别处的虾子红色鲜艳粉嫩,据说是因为大社河的水冬暖夏凉的原因。所以,有时候捞起来吃不完的小鱼小虾还成了我们馈赠亲朋的好东西。
邻家H哥是个特别勤快捞虾的人,几乎每天下午都会到大社河捞虾,捞回家的虾子,家人吃不完时就会用铁锅炒干,这样,H嫂在圩日时常常拿着炒干的虾子到街上买,换取些盐巴、火柴钱。
这些经过炒干的小虾干净红亮,三几斤的干虾往圩场地摊上一摆,那些熟识的老客,知道这些小红虾来自大社河,很快被那些喜好两杯的男人们买回家当下酒菜。
我曾经为家边有一条这样物产丰富的小溪而骄傲。住在溪边的人家,想吃鱼虾就下水捞,自然繁衍的纯野生鱼仔、虾仔是取之不尽的。然而有段时间,这大社河的鱼仔、虾仔也曾险遭灭绝之灾。
原来是有人知道大社河不光小虾很多,而且味道鲜美,于是就有本乡人带着外地人来河里药虾,据说只需要一小瓶的神秘密水,在上游溪水放药,下游溪水数十米之内的虾子很快会全部昏死。
一来二去有更多的人知道了这是一种农田用药,隔三岔五的来大社河下药。有十几年时间,大社河里的鱼仔虾仔几乎绝迹。
好在近年来,政府加大了对农药的管控,禁用了多种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农药,近几年来,大社河溪水中又渐渐的恢复了鱼仔虾仔的繁衍生息。
2012年,由政府出资修建了一条横跨南北大社河的平桥。新桥建在石板桥的下游,两桥相距不过二十多米。大车、小车都能在新桥上通过,上游的石板桥几乎没人走了。
夜暮降临时,吃过晚饭的我,时常会散步到大社河边来。我有时会将身子依在桥墎上,低头向桥下哗啦哗啦而流的溪水望去,看看能不能看得见在水中畅游的鱼仔、虾仔。
闻着带花味儿的清新空气,耳听大社河溪水有节奏而又欢乐的歌声,任由柔和的晚风轻拂着全身,沉思着这大社河的溪水,迈着千年一同的脚步,朝西边大山脚下奔去,在大山的脚下融入滔滔黔江奔向远方的南海。
注:黔江,广西第一大河。上游省内柳江河,下游广东珠江,后入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