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与经济学(一)

〈原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

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译文〉可以用信息言词表达的“道” (事物运动、发展、变化的趋势和规律)并非绝对永恒不变的道(事物运动、发展、变化的趋势和规律的真相、价值本质),可以用文字叙述的“名”并非绝对永恒不变的名(指在事物认识过程中对于事物的概念定位)“无”为天地之本源,“有”为万物之根本。因此,要常从常“无”中去体悟“道”的细微奥妙,要常从“有”中去体察“道”的端倪边际。“有”和“无”,此两者是出于同一根源的两个不同名称,都是相当幽深玄妙的,幽深而幽深,玄妙而玄妙,是一切变化的总门户。

〈笔者的感悟〉:

    什么是“道”? 它不能简单的归之为精神或者物质的东西,我认为“道”就是事物运动、发展、变化的趋势和规律的真相、价值本质。它是一种客观真实的价值关系的本质,是真与善(包括美)的统一。这种关系的本质的永恒不变的某种幽深而幽深,玄妙而玄妙难以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事物之间的“变易”关系,所以说,“道”是永恒不变的“变”。在人体与社会的角度方面表现人道;在宇宙的角度方面表现天道。故“绝对是相对的,相对是绝对的”,世间本没有绝对不变的道,都是相对于某一时间、空间、事件、主体即针对观察立场或对象(参照系)的不同,所体现的道也不同,天有天道,地有地道,人有人道,万物皆有其道。下面,我将开始用本人所创的泛系时空经济学来分折和研究道德经并试尝做一些突破。

      可道之道,只不过是认知者(认识事物的主体)对于自然事物运动、发展、变化的趋势和规律的反映即通过感觉、判断、选择、加工再以语言文字的形式体现出来的信息,它从信息的角度类似于相对真理,我们作为一个认识事物的认知者的人类这种主体,由于自身生理方面(主要是六根:耳、目、舌、鼻、身、大脑)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对于事物运动、发展、变化的趋势和规律的真相、价值本质的认识,往往是不可能完全信息的,我们用语言文字的形式体现出来的信息永远也不能完全与客观真实的事物运动、发展、变化的趋势和规律在时间上保持完全一致,总是存在着一定的误差、偏差、偏离,或者滞后现象。之所以会出现误差、偏差、偏离是因为认识者往往被自然事物运动、发展、变化的趋势和规律的许多外在的虚假现象所迷惑,有主观上人体上生理心理结构的原因也有客观上自然现象变化上的原因,比如,人类在天空中白天“看”到的太阳、晚上看到的星星以及群多天体组成星云,现在所“看”到的景象其实可能并非“现在”发生的,而是在几年甚几千几万上亿年前发生的,只是通过光子的传播被主体的眼睛这个感知器官所捕抓而误以为“现在”,其实却是“过去”。在爱因斯坦相对论中论证了如果观察者能以超过光速追逆光象,那么,将会出现时间逆回到过去,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认知,许多穿越剧一直在宣传这种错误的所谓“科学知识”,实是误人,其实超光速眼睛这个感觉器“看”到的并非此刻正在发生的物质运动事实的“现在,而是物质事实事件发生之后通过光子传播运动并残留在宇宙场中的“场景录像”,所以“看”到的只是滞后的光像信息,只是不同光年坐标中所观察到的事件发生的顺序(时间)信息不同,故主观上以为是客观宇宙时间逆转,但实际上主观感器的错觉,这种错觉就像把您置身于一个完全封闭的3D虚拟的事件体验之中,让你驾驶着超光超顺着光传播逆向事件发生的光源前进,你也肯定会“看到”类似的“场景映象”,正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宇宙空间就是一个巨大的录像机,以光子为介质记录着恒古以来过去所发生的一切,不因人类运动的局限或科学技术获得该信息暂时的无力而否定它的存在,这是客观上。而在主观上,光的折射现象使人们在迷雾缠绕的海面上空看到中许多宫殿,就误以为是真的存在人间仙境,或者沙漠中一些饥渴难耐的人们看到远方之处有一片清晰见底的湖泊,其实这些大多数都是海市蜃楼等等虚假现象,让许多不明就里的人信以为真。眼见未必为真,耳听未必为实,色盲的人与非色盲的人感觉到的外部世界的颜色光谱辩析映射在各自主观感觉认识是不一样的,人类之间尚且有差异性,更别说人类与其他生物的差异更是天地之别,《道德经》第四十一章所说的:“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也正是如此,我们人类的耳朵听不见的声音、看不见的光线、颜色,不一定就不存在;人类可以见到的光线、颜色::是指能引起视觉的电磁波。可见光的波长范围在0.77~0.39微米之间。<0.39微米的不可见光:如紫外线。>0.77微米的不可见光:如红外线、远红外线。而自然界有些生物比如蝙蝠“看”不到,但能听到自已发出的声波并依据反射回来的声波来定位和指导自身的飞行轨道,但这种声波人类一般是听不到的,人类到近代发明了测量声波的仪器才从科学实验证明或较直观上理解到人体感官的“不可靠”或局限性;再比如,人类总喜吃甜香喝辢而厌苦涩,但有些有益健康的“良药”则是苦口,而甜香辩虽爽口却可能致病甚至致命,许多糖尿病人虽有自身结构(胰腺分泌胰岛素相对不足)的原因,但本人不清而又喜吃能产生或转化为葡萄糖的食物,导致相对不足的胰岛素无法催化人体血液中过量的葡萄糖导致体内糖分沉淀产生血粘、血堵等心肾脑等血管疾病,所以,中医说要想健康就不要过分追求超过人体六根所能承受阀值(生理和心理效用边际)的五色、五音、五味,在人体需求范围(人体健康之道)内适可而止的加以吸收,当然,上面所说的都是自然与人之道的关系,可见,中医(其实任何健康医学皆)本应是关于人体健康之道,侧重于生理本我运动行为(劳动生产与消费)或如何劳逸结合、理论符合事实的学科。

        除了自然界对于人类自身的生理方面(六根)的极限之外,还有社会中人与人的信用关系也是导致人类大脑的意识产生误差、偏差、偏离的原因。

      另外一个滞后现象值得重视的,人类对于事物的认识是需要存在一定的时间过程或者时间耗费成本的,在这一过程中通常存在时间滞后,也就是说,认识、理解、解释客观事物的价值本质、真相需要通过一段时间才能完成。可是,一旦认识者完成了客观事物前一个阶段的变化时,客观事物后一个阶段的变化又需要认识者去反映认识,所以说,认识者的认识(大脑对于客观事物的反映信息)总是难以与自然事物运动、发展、变化的趋势和规律的真相、价值本质的即时信息完全一致、同步。所以,因为这样,道德经第二章认为:“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什么是 “圣人”?许多人认为 “圣人”是道家理想中的人物形象,其在与道同体。如果是这样,我认为这种“圣人”其实就是一种行无不正,言无不中,无不过与不及,总是行为的价值符合最大化的人。所以这种人在现实是不可能存在的,因为没有人可以与环境完全信息,即使在认识论上可以做到完全信息,可是也难以做到行动与认识即知与行一致。如果能够做到的话,可以说,这种人已经不再仅仅是一个人,而是神仙了,可是传说中的神仙也会犯错误,那么,也许最后就只有传说中的创造宇宙万物的上帝才可能是这样的唯一了。人类历史上从来就没有上面所说的真正的:“圣人”,只是相当于他们所处的那个时空的人来说更加接近上面所说的那种“圣人”而已,

        那么,既然这样,是不是我们作为一个凡人就不应该去求道、修道、得道追求成为理性中的“圣人”呢?

        当然不是,所以,我们不要因为“‘道’幽深玄妙,幽深而幽深,玄妙而玄妙”就不敢去追求。其实,“道”就在我们每个人的人生的过程中。只要我们善于发现,我们的生活中随时随地都存在着“道”,这只要在于自己是否善于对我们身边的事物与自己的关系进行分析。真正的大道从来就没有远离我们,它就在我们的身旁,等待着我们去随时认识、应用它们来为我们服务,只是,因为我们自己对于“道”的认识不足够(信息不对称)导致我们没有把握、错过机会(有利于我们自己的环境事物的变化、发展),从而使它们从我们的身旁悄悄流失。所以说:“ 道不远人,人自远道。”以长生、成仙为目的的“修道”,不如以求知为目的的“学道”,而这个又不如以日常生活智慧形式的“体道”。 所以说,故“修道”不如“学道”,“学道”不如“体道”。

        孤立的看一个事物来说,本来就无所谓有与无,可见,有与无是相对于两个事物来说的,在没有确定两个事物的关系之前,就是没有所谓有“道”无“道”, 有“名”无“名”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宋]周敦颐作《太极图说》开头曰:“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而我从价值论的角度认为:“无极而太极。太极用而生阳,用极而生废,废而生阴,阴极复用。一用一废,互为其根。” 正所谓“计划赶不上变化”,佛家学说有一个与“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类似思想精粹的就是劝人“放下,弃执”,就是放下偏离中道的观念,抛弃僵化而不再适用于当下的行为。回到中道“O空圆”(用我的时空经济学为边际效用为零O而持续平稳上升)的进化状态中,《易经》曰“穷则变,变则通,通则达”。犹如佛陀指月为喻,就是说悟道之人尽信书不如无书。真理往往在书本之外。 用手指指出月亮的目的是在于通过手指这个中介来认识、感知月亮,但是,手指并不能等同于月亮本身。我们读书的目的是在于通过书本这个中介来认识、感知书本所描述的事物和我们与事物的关系,书本并不能等同于事物和我们与事物的关系本身。正所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书本所说之“道”只是常“道”在书本这种中介体现出来的道的信息、现象,但不是“道”的本质本身。所以我说:“指月为喻就是说悟道之人尽信书不如无书。真理(道)往往在书本之外。”正是这个意思。通过实践总结理论,又以实践检测理论的合理性,再用理论指导实践,主体与客观实在相对立互动。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世间的一切法门,均不是我们要获得的自然道法(终极真理),可道的道法,可命名的概念,都是暂时的,不是永恒不变的,它随着事物本质、时空的变化而变化,正所谓,法无定法。所以说,“何处寻“法”(终极真理)?又有何“法”可寻”呢?一个人只有真正理解了自己的需要,才能知道如何真正满足自己的需要。只有理解了“真”才可以获得善与美,一切价值规律真相与本质都是相对于主体而言。————这就是价值真相与本质相对性原理。

      人类对于绝对真理的“道”的追求虽然不可能绝对达到,但是,当我们人类每一次对于客观世界的每一次真相的接近,就是对于我们原来的认识的否定之否定,而对于自然之“道”或者绝对真理与事物运动、发展、变化的趋势和规律的真相、价值本质的认识却是一种肯定之肯定。

      我们要想“得道”就不要总是因为害怕行为出错而因循守旧,即使是被国人称之为“圣人”的道家创始人的老子在《道德经》中也存在着许多以退来求取内心世界的平衡,从而达到清静无为的心理境界,可是那种只是通过心理上的感觉器官的需要而忽略生理上的需要来达到的内心上的清静平衡往往会使我们自欺欺人,因为,我们的感觉器官存在着局限性和由于它们对于客观世界真相的认识的信息不对称(失灵),所以,有时候会有欺骗性,许多在深山之中勤奋修道而且想得道的人为什么会从来就没有那一个被真正真实过得道成仙获得长生不老的,据说有关报道报道过许多寺庙、道观中的和尚、道士的身体存在着营养不良的状况。

      另外,在儒学发展初期,孔子欲行“无言之教”,“因人而异,辩材施教”,无有定法, 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 认为一切教学应遵循天道与人道法则,顺万物自性,但儒学发展到后期思想僵化,引章据典,用不太适用社会经济、科学文化发展的人为文字,人为设定的儒家礼教和规制来缚制人的行为,比如,“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这句话就被中国古代的许多所谓的儒学家发挥到了极致!本来这句话主要是针对那些知经识理之读书人提出的,是高扬士人刚健挺拔的道德理性和节操意识。这指是一个人的气节与骨气。这是对仕人的更高层次的精神要求。其实,“失节”与“饿死”之间孰轻孰重本来就是相对而言的。可是,中国人由于过分追求已经在思想精神上教条化的礼仪、气节与骨气的做人原则,以致舍本求末,自我感觉良好,认为这就是遵循了“圣人”的教化,甘于成为古代那些所谓的“圣人”的思想奴役,没有自主创新的精神,真是可悲之极!这就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中国人几百年来会落后于西方国家的原因了。

      还有一个可以说是我用自己价值论对于“道”这个概念最大发现:就是人得“道”时的状态是边际效用为“o”态,这个状态阴阳平衡,阴=阳,所谓一阴一阳谓之道,正是指一阴与一阳相互抵消冲气以为和即“o”态。从化学的角度来说是带有同等正电子的离子与带有同等负电子的离子相结合后不带有同等电子的“中”的状态,比如中子;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说,看看杠杆原理,当杠杆平衡时它肯两边的力定是相等的相互抵消的,所以,杠杆的支点的力却是“o”。

“反者道之动,弱(动)者道之用”,用马克思唯物辩证法的话说:“事物的发展总是朝着矛盾的方向发展”,其实,事物的发展并非都一定会出现“ 事物发展到极端,必然向着相反的方向逆转 ”,只有事物(系统)企图维持并一定能达到均衡时,这种“物极必反,否极泰来”的现象才可能出现,当一边一则出现倾斜不平衡,那么,肯定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出现了不对称,天平不平,要想保持继续平衡,可以通过两个方法调整,过“重”一侧减重之,或过“轻”一侧增重之,以逐渐达到新的“均衡”,即“一阴一阳谓之道,冲气以为和”是也,故佛经经说:“不增不减,不生不灭”,从经济学角度来说,是生产量=消费量、供给量=需求量、使用量=必要量,但是,这是从物质、空间的角度来说,如果是引入时间的话,应该是:生产量/时间=消费量/时间、供给量/时间=需求量/时间、使用量/时间=必要量/时间;阴=阳,这是一个空间与时间的比率。

     

  可是,有什么样的人能够达到这种状态呢?在老子认为应称之为“圣人”的人,可见,西方经济学提出的“完全理性人”中国人两千多年前就提出来来,只不过不是叫做“理性人”而是叫做“圣人”罢了,许多人不明白这个不过是老子假设出来的理想化的人而已,可是后辈学者不明所以因为有“古之圣人”字样而以为是远古才有存在圣人,往后越是越来不争气的。而老子提出完全的“圣人”状态是他所追求的理想状态,现实中并不能时时刻刻达到这个境界,不是完全信息的“=”,而是在承认不完全信息下的“≈”,故老子在十七章曰:“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与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道则不然,损不足,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其唯有道者。” 有道者,懂得调节自身行为主观需求与客观环境供给之间的阴阳和谐,道之运动并非直线无波,但波浪形式前进是在可控范围内进行的,故要适当的不违背客观规律的运动进行主观干预调节:“ 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与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可见,系统涨落运行不让大起大落柔弱平稳的运行才是老子所提倡,故“弱者道之用”也,暴动的损害和杀伤力过强超越效用边际时,就会产生负效用,在超过稳定界面阀值时系统甚至崩溃,在人体健康上体现为生病甚至死亡,在国家社会系统体现为经济危机甚至改朝换代。

 事实上任何具有趋利避害特性的系统之中都有其自身的具体价值规律。而抽象意义上的价值规律就是价值系统运动、变化、发展、前进时的一种和谐、合理的运动、变化、发展、前进的轨道。我们知道汽车在公路上,火车在铁轨上有秩序的运动、前进,能够安全而不发生灾害顺利到达目的,是一种理所当然的事情,而在社会之中一个具有某种特长和能力的人如果去从事这种能够发挥其能力和才华使其人尽其才,从而让发挥谋其位其职,而社会也因此内部人才的发挥作出贡献而获得了发展需要的满足,这个也是一种理所当然的事情;同样道理,农民所种植的禾苗生长的价值规律也是如此,如果这个农民能够在它们需要水时,给予及时灌溉满足;在它们需要肥料时,给予及时施肥满足,那么,如果没有天灾人祸这个农民种植的禾苗的健康成长,最后获得一个好的丰收年,我想这也应该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另外,一个医生在治疗病人时能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辩症施治,开出的药方配伍和抓的搭配分量恰到好处,符合病人的需要来使用的话,那么,这个医生在治疗病人时药到病除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依此类推,不再一一列举。以上的事情之所以理所当然的发生,主要都是因为行为主体符合于事物本身发展的价值规律——道,所以,行为主体能够保持获得成功实现目标。

  所以,古人有“治国如医人”的思想,我的泛系价值理论认为人体与国家都是系统形式存在,有系统运行规律和价值的相似性原理,而主体把握并能成功与否就看主体是否把握了道的运行信息!多算多胜,少算少胜,不算不胜。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4,088评论 5 459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1,715评论 2 37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1,361评论 0 31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099评论 1 26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0,987评论 4 35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063评论 1 27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486评论 3 38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175评论 0 25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440评论 1 29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518评论 2 30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305评论 1 32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190评论 3 31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550评论 3 29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8,880评论 0 17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152评论 1 25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451评论 2 34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637评论 2 33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原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 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
    林汉扬阅读 184评论 0 0
  • 姓名~葛巧巧 公司~承迪文具 【日精进打卡第119天】 【知~学习】 《六项精进》1遍 共133遍 《大学》0遍 ...
    琪琪兒阅读 179评论 0 0
  • 我特别喜欢笑来老师公众号的名字“学习学习再学习”,现实重要的事情说三遍,然后居然还点出现代人学习的路径(也是被忽视...
    呼呛阅读 585评论 0 0
  • /1 安妮宝贝说,爱情有时候只是一个人的事。 和任何人无关。 爱 或者 不爱,只能自行了断。 我闭上眼, 想着曾经...
    古小枫阅读 481评论 2 2
  • 01 最近,似乎没有静下心来坚持写东西。 但还是习惯性地会每天打开简书,看一些朋友写的文章。 某一天,我写了一首诗...
    烟雨红晨阅读 1,853评论 34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