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把一天24小时活成48小时,正常人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每个人的时间都是一样的。24小时,一分不多,一分不少。(以上的话已经被无数人说过了)。把一天活成48小时,只是感觉上而已。把琐碎的时间充分利用起来,做到点滴不浪费。这里的点滴不浪费当然不是分分秒秒都在疯狂地向工作和生活要效率。我不鼓励大家把琐碎的时间用来看琐碎的信息。正如李笑来老师说的,一堆砖头放在那里,不会变成高楼大厦。只有把砖头按顺序,按结构,按照各自的属性摆放到各自合适的位置,才会发挥它的作用。满脑子琐碎的信息不会变成对你有用的知识,只有把它们梳理好,才会对我们的认知结构产生影响。整合信息的能力,对大牛们来说也许不需要费太多的功夫。但是对于普通大众而言,想要分清楚信息的属性(时效性,地域性,实用性,发源地,发起人等等)再相互连接起来,可谓是难上加难。所以,我今天不是来和大家探讨如何利用琐碎时间的,我是用了一款软件-34枚金币管理法-时间管理软件,哦,不!笑来老师说过,时间是不可管理的。我对这款软件的理解是,在24小时中对自我的管理(约束)。其实这款软件几个月前就已经下载到我的手机上,只是和普通大众一样,把它闲置了。再好的工具不好好利用,终究也会变成废物,形同虚设。
就在最近几天里,我突然找不到生活的方向了,生活上的责任和兴趣爱好以及自己未来的规划,这三大模块构成的我已经不知道该如何划分自己的精力。在经历学习恐慌感之后来临的是对自己曾经对工具无视的厌烦!明明知道有很好的工具在手上,只要动一动手,就会有不一样的经历,可是我却像普通人那样浪费了那么长时间。现在我想明白了,动手与不动手之间的差距不是一米的距离,不是五米的距离,也不是百米的距离,是自己历史与现在的距离!现在的自己是历史的总和,过去的历史成就了现在的自己。如果对自己的拖延继续听之任之,那么一年后的自己还是这个样子,照样不会写文章,不会深度思考,不会由内而外地转变。一年五年十年依旧过着普通人的生活。想到这里,我不由地拿起手机,用起了工具,告诉自己在几点钟之前必须完成运动,在几点钟之前必须完成写作,在几点钟之前必须完成书籍的阅读,在几点钟之前必须完成情商的训练。现在发现,原来之前感觉很多没有时间做的事情,现在通过合理地规划后,终于可以完成了。之前感觉一天只能做五件事,现在感觉可以做十件事了,初步完成了24小时到48小时的转变。笑来老师说,人最重要的资源莫过于注意力,注意力花在了哪里,就会在哪里产生结果。我相信很多人面临的问题和我的雷同。那么,告诉自己,明天的你和今天的你有什么不同,再问问自己,那些和你一起学习的同学,明天的他和今天的他有什么不同。
慢慢地发现,能有所产出才是深度思考的入门级别!知识吸收规律的那个金字塔需要大家好好琢磨。光看别人的产出永远不会变成自己的。写出来,告诉别人,言传身教,自己才会真正地学到了部分!只是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