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 80后都听过这个故事。
晋代的时候,有一个叫车胤的娃,他酷爱学习,但是家庭贫寒,收入仅够温饱,填饱肚子已属不易。那时照明主要是动物油脂,植物油的获取约始于东汉,所以灯油的价格比较昂贵,只有家境富裕的人才舍得点。
车胤的生活规律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对于把时间浪费在睡觉上,他很是焦虑。
一个夏天的夜晚,车胤看着“一闪一闪亮晶晶”的萤火虫,突然灵光一闪,哎,我要是把它们都放在一个袋子里,不就是一盏现成的灯嘛。想到就做,果然,虽然不够亮,但看书还是可以的。
凭借着爱读书的喜好,长大后的他仕途一帆风顺,官至吏部尚书,相当于现在的中央组织部部长
部长兼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主任、人事部部长。
听着这个故事结合现在一辅导娃做作业就鸡飞狗跳的场景,老母亲的心声是:只要你愿意读书,别说萤火虫灯,星星灯、月亮灯我都给你弄来。可见兴趣的重要,我怎么没生一个像车胤这样的娃,想想就有流不完的泪。
伟大的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对于1~3岁的婴儿更是如此。他们正处于人格心理学家阿尔波特定义的“自主性功能”期。对于能引起自己兴趣的事就乐于尝试,像我女儿,就爱玩垃圾桶,买多少玩具都敌不过垃圾桶的诱惑。
所以对于如何引导她对书感兴趣,我在绘本的选择上下了不少气力,并每天晚上都会坚持和她一起共读至少半个小时以上。不得不说绘本对于幼儿认知能力、观察能力、沟通能力、想象力、创造力,还有情感发育等等,影响巨大。不到一岁我就开始给我女儿看绘本,《小鸡球球》、《小熊宝宝》、《小桃子》、《偷偷看里面》系列等,再大一点,有《不睡觉的世界冠军》、《花婆婆》、《牙婆婆》、《小猪佩奇》等。和同龄人相比,我女儿在情商、以及语言方面的能力确实好许多。见人就会喊,跟我差不多大的喊“阿姨”,跟她爸差不多大的喊“叔叔”,什么“姐姐、妹妹、爷爷、奶奶”,也是信手捏来,特别受人喜欢。会说很多话,受到帮助会说“谢谢”,做错事会说“对不起”,还会说“我爱你,妈妈”,懂得分享。
这么多绘本里,她最喜欢的一套书是《偷偷看里面》系列。
这一套有8本,分8个不同的主题:《动物的家》、《农场》、《动物园》、《夜晚》、《花园》、《恐龙》、《城堡》、《太空》。
1. 关于出版社
Usborne children's book是全英国最大、最领先的少儿出版社。它成立于1973年,一直专注于儿童喜欢的幽默、真实和有趣的书籍,提倡寓教于乐的教育理念。其出版发行的《偷偷看里面》系列是他们家的镇社之宝,稳居英国儿童科学、教育类图书销量的前十名。原版曾经获得了英国学前教育实践的金奖,风靡全球,销售过5亿册,深受全球儿童的喜爱。
2. 关于作者
安娜•米尔波恩:
安娜·米尔波恩是英国著名的童书作家,尤其擅长低幼领域的童书创作。已出版作品数十本,广受英国儿童欢迎。
西蒙娜•迪米特里:
著名插画师西蒙娜·迪米特里出版作品十余本,善用水彩作画,喜欢自己制作图画书。乐于为所有的孩子以及希望永葆童真的人作画。她说:“如果人类站在脚凳上,是不会和其他生物们有真正的对话的。”她在看昆虫的时候,会忍不住把脸贴在地上,或者想象着自己是一个很小的东西,站在地上看一只牛。
这个系列的8本书,分别涉及到8个不同的分类,500多个词组,内容丰富。西蒙娜大师精心绘制的画面童趣十足,她以孩子的视角来观察这个世界,能引起小读者的共鸣。每本书里面有许多有趣的机关设计,在满足了幼儿动手乐趣的同时,还增强了他的好奇心,以及探索世界的乐趣,在玩的同时不知不觉就吸收了各种科普知识。
一、100多个翻翻机关,好奇心中提升幼儿探索的乐趣
在孙瑞雪《完整的成长》一书中提到:
0~3岁的主题是唤醒身体的各个部分,副主题是孩子用身体发现、创造出内在的情绪、感觉、些微的心理和认知,这些被交融在儿童的身体活动里。
意思是对于儿童,身体就是认知,他到处爬、到处抠的行为,就是他们探索这个世界的过程。仔细观察你会发现,0~7岁的儿童,除了睡觉很少有安静的时候,时时刻刻都在忙碌。当然也会有例外,我家门口就有一个小孩,他家的大人管的很严,这个不许动那个不许摸,尽管会走了但大部分时间仍然抱在手上,别的小孩在玩,他只是静静窝在奶奶怀里,怎么逗他都是一副世外高人的模样,家长对他这幅“很乖”的样子引以为傲,说他小时候也很调皮,严加管教以后就老实了很多,还劝我别让孩子到处疯,养成习惯就不好了,好习惯要从小培养。但他们也有烦心的事,就是孩子在幼儿园不大合群,“老师也是大惊小怪,我家孩子这是文静,不喜欢疯罢了,怎么就是不合群呢,像我家这样乖的孩子到哪去找。”
不得不说父母的育儿观念对孩子后期性格的养成影响力极大。我赞同孙瑞雪提出的“孩子是自己身体的主人”,他们不应该像他们的父辈一样,从小被限制、被压抑、被制止去尝试各种各样的东西,长大后的生活只能规规矩矩的来。他们应该按照自己的天性去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保留创造力和想象力、以及探索的勇气,世界如此多彩。
所以在孩子的引导上,应该顺应他的天性。《偷偷看里面》系列书便是这样的设计理念,书中各种翻页、小洞,可能比画面更吸引孩子。
大师的画作固然精美,但如果孩子连看都不愿意看,买了也是枉然。
二.半遮半掩中,提高孩子的观察、想象能力
在翻页的遮挡下,对很多事物的呈现是“犹抱琵琶半遮面”,“这门后是什么?”“这是什么东西?”“菜菜里有什么?”……
洞洞设计中可能这边是小鱼的身体,那边就变成了小鸟的头,我女儿会纳闷的用手指抠抠,这边看看,那边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大海里动物很多,珊瑚礁里是谁的家?”“小丑鱼的家”读了几次后,她已经能接过我的话。这就符合绘本阅读的顺序,先看图画然后,带着对画面的疑问来听故事。预留空间给孩子自己思考和想象,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
《动物园》里饲养员在给大象洗澡,蓝色的水珠被设计成一个漂亮的翻页,打开一看原来是大象把饲养员浇的水吸进去又喷了出来。大象的鼻子怎么那么长呢?它还会喷水,真的太好玩了,小象怎么不喷水呢?
《动物的家》里,为什么有的动物家在地下,有的动物的家在树上,有的动物的家在水里。大树上住着各种各样的小动物:树洞是松鼠的家,鸟巢是小鸟的家,刚出生的小鸟还不会飞。我女儿特别喜欢小鸟的家,每次都想进去住住。
《夜晚》这本书,我女儿每次都要不厌其烦的打开窗户,跟我说:“小宝宝睡觉了,哥哥姐姐睡觉了,狗狗睡觉了,猫咪干嘛不睡觉”。我就会跟她说:“晚上,月亮高高挂,星星闪闪亮,街上静悄悄,小动物都睡觉了,宝宝你也该睡了。”是我哄她睡觉的利器,有助于引导好的习惯。
《农场》第一页“猜猜里面是什么?”打开门,原来是一只母鸡在下蛋,从那以后每天早上吃鸡蛋她都会说 “这是母鸡生给宝宝吃的蛋蛋”。农场里还有很多其它的小动物,孩子对小动物有一种天然的喜欢,每翻开一页并认出这个小动物的过程,她都特别认真。
《太空》最难讲,但我家女儿特别喜欢给宇航员穿衣服,对于我们大人来说,太空遥不可及所以关注甚少,但对于一张白纸的幼儿,不过跟没见过的玩具一样,都是新鲜的玩意,你激起她的兴趣,她一样乐于去探索。
我女儿特别喜欢《城堡》里的国王,还有里面看起来很可口的食物,看到睡在地板上的仆人露出的脚丫,她就要皱起眉头,问我“叔叔干嘛睡在地上”。
《花园》里植物比较多,我女儿喜欢假装喂给我吃,你一口我一口中,趣味十足。花园里还有各种小昆虫,掀开花瓣会发现一只五彩斑斓的蝴蝶,以及隐藏在花瓣里正在采蜜的小蜜蜂,一只可爱的小黑猫正在观察的小蜘蛛,掀开树叶,小蜘蛛正在织网。
《恐龙》中,我女儿特别喜欢玩恐龙妈妈那条可以活动的尾巴,因为这个尾巴很坚硬,可以保护她的小宝宝。
三.萌趣十足的图片,每张图像都会说话
研究发现:幼儿对外在世界的认识,是从整体来掌握感觉,而非由细部思考分析的。这种特质使小孩在情境中,很少冷眼旁观,而经常以的热情,全情投入地参与。 在与大人共读绘本时,他们不仅在听一则他人的故事,他们会与故事中的角色合二为一,亲历其境地体验这段故事。
拿我女儿来说,每次看绘本,看到感兴趣的,她就会把绘本放在地上,提起脚就想要进去。在她的眼里,这不是简单的一张图画,而是真实存在的场景。
所以对于幼儿来说绘本画面所呈现的故事很重要,他们要get到其中共鸣的点,才会有继续读下去的兴趣。
《偷偷看里面》系列,每一页都有丰富的场景,而且会随着各自所处情境的不同,每个动物(人)的动作神态各异,故事感呼之欲出,这时候家长只需要直接把画面上配的文字读给宝宝听就可以了。这系列书的文字风格朗朗上口,风趣活泼,符合孩子们的语言习惯。
蒙特梭利说:“在幼儿的生命力,每当他有意地做某件事的时候,这种力量便会进入他的意识中。我们所谓的‘意志’也就开始发展,这个过程由于虽是会有新经验出现而不断进行。”所以当幼儿习惯这些翻页和洞洞时,并在探索的过程中收获各种惊喜,便产生了阅读的兴趣,长久的兴趣就是注意力,就是专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