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上半年北大法学系刘媛媛在“超级演说家”上讲述了一个《寒门贵子》的故事,曾震撼一时。我想,每个人的身边都有一些出身寒门,但却自强不息的人,比如:Z姑娘。
Z姑娘是我的高中校友,第一次认识她,因为“第一名”的光环,所以觉得很是佩服。后来,我们便形成了“统一高考战线”,我们相约:每天中午放学后为节省食堂排队时间,等十分钟后再去吃饭,利用这十分钟做几道题。就这样,战线一直延续要高考前。而每天的十分钟,累积下来,我做完了六本习题册。我们是隔壁班,在后来两年多的相处中,才慢慢了解了这个姑娘。
Z是从大山里走出来的孩子,家中姐妹众多,但她算得上是最勤奋的了。一路走来,从小学到高中阶段,除了学费、生活费外,其它开销基本为零。
高中时的Z,节俭、努力、上劲。分科后,基本每次考试班级第一、校前十。每天除了吃饭、走路、睡觉就是学习、看书,高中时每天的学习时间长达15个小时。Z每天中午吃的是食堂最差的伙食,饭菜加在一起才2元,晚上吃1块钱的包子。只有到了周末,她才会给自己加一次餐——吃一顿3块钱的饭菜。
寄宿式的高中生活,我们除了周六下午和周天可以回家外,其它时间一概被封闭在校园里、教室里。大多数同学基本每周回家一次,而Z是每个月回家一次。每个周末,大家回家拿生活费、吃好喝好时,Z会留下来学习。周六下午,同学们回家后,她继续留在教室学习;周六晚上,我们在家看电视时,她在宿舍打着手电筒学习到半夜;周日白天,我们返校时,她已经在教室看书了。整整一个高中,重复着单调而充实的生活。她努力、勤奋、上劲、学习好已经是众所周知。
如果,没有曾经的风雨兼程、没有曾经的沉淀忍耐、没有曾经的以梦为马,那么,寒门真的难以出贵子了。Z,在高考中成了我们这所并不优秀的高中的第一名,也是应届班唯一的一本生。
进入大学后的Z,我们联系渐少,彼此都忙着自己的生活。只是偶尔的通话,了解彼此最近的一些讯息。
2013年,Z姑娘告诉我,她专业成绩班级第一,拿了国家奖学金。我为她狂喜。她还告诉我,每天都很忙,除了专业课学习外,每天还得勤工俭学,因为家里没钱供她,她要赚生活费。
2013年暑假,我问她在干嘛,Z姑娘告诉我她在支教。
2014年春,我问她还有没有勤工俭学。Z 说,没有在学校勤工俭学,在学习附近的服装店做起了兼职促销员,顺便在自学日语。她还告诉我,那阵子,她正在忙着参加一个国家级的教师技能大赛。
2014年春节,和Z见了面。一下午的闲聊中,我又得知,她拿了国家奖学金了。还知道她辞去了促销的工作,在校研究院当助理,勤工俭学。
2014年暑假,对于即将毕业的Z来说,面临着考研和工作的压力。家庭的贫困不许她考研,可她心志却在读研。几番纠结后,还是依然决然选择了考研。大四前的暑假,我问她是不是在准备考研,她说在实习,在一所高中任教,一边实习、一边准备着考研。
后来,再与Z姑娘联系时,才知道,又拿了国家奖学金。而且还在准备着保研事宜。那段时间,Z遇到很多不愉快的事,我们也常常联系。后来彼此忙着也没过多联系。
2015年,毕业季,看她的动态,原来,保研到武大了。
2015年秋,她从武汉给我电话。我为她高兴,并聊了聊彼此的生活。她说导师最近让她带头准备新生晚会。还发给了我一张照片,正在排话剧呢。
在我的身边,有很多看起来很努力的人,但真正将不懈的努力与坚定的目标联系在一起的,甚少。
在我的身边,也有很多从农村、从大山里走出来的孩子,但真正能做到不抛弃、不放弃的,甚少。
在我的身边,也有很多勤工俭学的人,但四年的大学,不找家里要学费、生活费的,几乎没有,而她,是我遇到的Only one 。
Z姑娘,生活极为低调,但学业却那么奢华。
姑娘,你真的把自己活成了励志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