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星著
生活欲盖弥彰,人更要清醒。
如果让我给青春定义,我想应该是初三到大学毕业后五年之内,如果是前些年,我对青春的定义会是高中到大学毕业,我之所以选择提前和延后是因为这个时代的发展趋势给我这样的变化的选择的理由。人到这个年纪,谁没有点自己的故事呢?流浪人间,我选择深沉,现在这样稍稍安逸的生活,我选择单纯、善良、安稳。我是一个能把两种不同心态分得比较清晰的这样一个人。
在新剧《柒个我》中,在我看来最佳看点是从沈亦臻本身来说,他完全不记得上一个出现的自己是谁,都做了什么,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大的看点,而且我并不觉得这样是悲哀的。答案在白欣欣的一句话:“不管是哪一个人格,依旧还是你,沈亦臻!”在某种情况下被需要的时候,某一种人格被创造出来,用达尔文的话说是:自然选择。
越长大,我越是容易忘记自己,我有思想,却败给生活。有时候我在想假如我有1000万,我就离开这个地方,可是我再想想,又觉得有1000万没什么用,活着当下,怎么开心怎么来,这样就很不错了啊!人呀,其实如果你想深沉就会不自觉变得深沉,如果你想单纯就会放下包袱变得单纯。单纯是人的本性,但单纯有时候被遮住并不是坏事。有人说我活在我自己的世界里,我的世界里情感和这个共同的世界里的情感有很多差别,我坦然以对我的世界里的所有情感,因为它们都单纯!
曾有一段时间,总会有人问我喜欢读什么书,我说,我不看小说,我喜欢看诗歌和散文。确实,我都忘了自己什么时候开始接受这类文学,久而久之,就是觉得挺有意思的。
我仿佛天生不爱玩游戏,也不爱看言情小说,我的生活好像缺少了一些趣味,但我自己倒是觉得还好。前一周我还特别难受,难受于那份迷茫,难受于那份不安稳的现状,我的生活习惯,喜欢有计划,可我才发现一个问题,每次换新的环境,我就想等安稳了再做计划,可是这样,莫名的浪费了很多时间,我曾经讨厌那句计划赶不上变化的消极态度,可我现在的看法是,计划赶不上变化,那就随变化而变化呀,真的生活从来没有真的安稳的那一天,或者说,我们每一天的生活只是在看似相对的安稳的状态中吧。
一个人的适应能力往往要从很多方面来看,不仅仅是心里上的接受,还有生活上的融入吧。我想我的适应能力不够强,所以我还要再旅行,独自旅行,走得越远越好。这一走吧,走远了,我也越来越忘记自己为什么要走远了,到底是锻炼还是逃开?我想我自己也找不到答案了。来日方长,想通了再谈。
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很难靠近的一个人,而我确确实实给自己设了很多围墙,躲在墙中央的我,可能真的脆弱无比,也可能坚强到能支撑一层又一层墙外的自己吧。最近才明白,这样的围墙只是锁死了我的情感,可情感这样的东西飘渺得很,有时候如同轻飘飘的自然空气,有时候如同密室空间里的蒸汽,有时候如同玻璃瓶中的空气。
今天和一个朋友聊一个老旧但又不会过时的话题。谁先联系谁?谁去联系谁?这两个问题在我这呢,已经无关痛痒了,但是我想表达一些自己的看法。为什么在我看来无关痛痒?可能是因为现在的我单身、没有恋爱想法、加之性格开朗的原因吧。谁先联系谁不重要,我只是在那一刻想对你说那种情绪或者某件事情,这更像一种分享生活,分享给愿意听我的生活的人,并不是非爱情不可,可以是友谊。
恋爱中的人往往会更看重“谁去联系谁”,因为很多人心里认定了那是一种“你在乎我的态度”的表现。比如某个人总是很晚才睡去,只是在等某个人的先联系,即便最后等的人先联系,聊得再好,等的人情绪还是会失落,结果也就容易失眠了。谁先联系谁不重要,有没有话题聊也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谁更关注谁,其实我觉得,重要的是“我是你想一起分享生活给的那个人”,因为两个人选择在一起,一起生活就是生活和恋爱的一个重要部分。
再者,谈一场恋爱,也不是“有没有经验”能来当作恋爱拍拖的理由,如果你不上心那就别谈了。《微微一笑很倾城》微微说:“其实你不用每次都送我回来。”肖奈说:“我第一次谈恋爱,我甚至不太确定怎么去和一个人相处,但是和你在一起,别人的男朋友能做到的关心我希望自己都要做到,给你所有温暖。”我又想起了荔枝FM的<相爱都有证据,相爱不需要证据>。何苦还在纠结“谁去联系谁”,扪心自问真的相爱吗?
不只是恋爱中的人才有这样的观点,当我们想找个联系的人的时候,家人、闺蜜、朋友、同学、同事,甚至某个陌生人,潜意识会问自己“我为什么要先联系你呢?”或者“先联系是不是不太好?”其实那就是傲娇,堵谁先主动,很没意思吧。但也确实有的人真的没必要再联系,看你自己情况吧。我的规则是:“那一刻我想告诉你这个心情我就联系你,而你是那个愿意接纳我的这个心情的人。你也会用我的规则以之相待我、信任我。”一年前一个朋友的话一直影响我这样的观点,她说:“朋友不在于时常联系,而是在我想表达某种情感的时候你在陪着我。”是啊,我还是我,我的朋友圈依旧每天一更新,我的生活还是我自己的生活,我不需要改变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