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妄心及华而不实的设定,皆来源于对这个世界和自身缺乏正确的认识,设想一下,做事之前如果仅凭好恶等感觉拍拍脑袋就做决策,表面上看起来很酷,冷静的时候很难说服自己,执行的时候肯定大打折扣。世人皆向往大而美,高而远等高大上的东西,尤其在今天这个浮躁的社会,浮躁的心很难得到片刻安宁,更不用说冷静地看待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贪婪的心很想抓住外在的一切,当然有时候自己也并不清楚自己究竟在干什么?或许是通过从众心理抵消部分不安全感。对这个世界的片面认识,要命的是世人皆有自以为是的串习,不认为自己的认识是片面的不客观的,就拿自己来说,看问题的时候偏向感性和经验以及当下的情绪,还有某些特定的期许,要么放大要么缩小,比如喜欢或讨厌的有可能放大,喜欢和讨厌的也有可能缩小,喜欢的人事物有可能放大喜欢的部分,缩小不喜欢的部分,讨厌的就放大不喜欢的部分,缩小喜欢的部分,有时候只看到优点或缺点,这样往往很难看清事情的本来面目,更不容易抓住事物的本质,表面上看已经习惯了这种习惯,好像并没有什么大碍,关键是自己的内心有阴暗的一面,加之长久的熏习,那颗心已经麻木了,缺乏生机和活力,自己根本意识不到这一点。王阳明先生说,无善无恶心之本,有善有恶意之动,为善去恶是良知。如何对治这种过患呢?正确的做法通过闻思佛法,树立正确的观念,用佛法正见观察自己的人生,通过戒定慧的修行,逐步摆脱烦恼,导向解脱。在这个过程中要如实对待自己内心,明了自己有哪些可以保留的部分,有哪些必须根除的部分,如实的对待自己的优缺点,不可以放大自己的优点,对自己的缺点避而不谈,明了这些问题是怎么形成的,比如恐惧或害怕失败,这是长久的心理暗示导致的,自认为成功是一种常态,失败反而成了小概率事件,这是不对的,从概率角度讲,失败与成功各占百分之五十,从实践操作来看,失败概率远远高于成功,要不就不会有爱迪生为了一只灯泡失败了上千次,反而成为美谈,也不会有一将功成万骨枯这种现象。明白了这一点,首先尝试着接纳,接纳残缺,失败与不完美,最起码这些现象也是构成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的不可或缺的部分,要成功与能否成功是两个概念,从以往的经验来看,自己的精力几乎全部放在结果上了,这就会导致心理的失衡,从科学角度来看,这也是不对的,前段时间学过随缘与进取,说的也是以超然的心态积极的做尘世间的事,因上随缘努力是一种态度,果上看破与放下更是一种智慧。这话说起来很轻松,放下的当下也是对对心的解放与自我的解脱。上世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抚掌大笑,这是儒家的观点。佛教讲缘起,生命无始无终,人身难得,下一世未必得人身,佛法难闻,未来际未必能听闻善法,有鉴于此,为什么不把握当下,精进修行呢?
善用其心
最后编辑于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我知道我很狭隘,狭隘到去猜疑。或许是我过往的经历,或者是看过的任何事物,他们总是在影响我的判断。又或许,是我真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