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辨析高考文言文阅读中的虚词?记住下边十招,虚词轻松拿下

文言虚词是高考文言文复习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文言虚词复习之难就难在其功能复杂,用法灵活。 一个“之”字既可以作代词,也可以作助词,还可以作动词,等等。在一个具体的语境中“之”究竟作什么词,作为考生必须学会辨析,只有这样,才能较好地应对高考文言文阅读题中的虚词题。

下边结合实例介绍十种辨析方法,供参考。

一、语境辨析法

文言虚词的用法比较灵活,要确定一个虚词的用法就必须联系语境作具体分析,做到“字不离句,句不离篇”。如下列四个句子中的“焉”:

①针针丛棘,青麻头伏焉(蒲松龄《促织》)

语境是一只“青麻头”(蟋蟀)藏匿在“针针丛棘”之中。由此可推断“焉”是兼词“于此”。“伏焉”即“伏在那里”。

②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柳宗元《捕蛇者说》)

语境是交代写文章的目的是等待那些考察民情的人能够看到这篇文章。由此可推断“焉”是代词,代文章。“得焉”即“能够看到它”。

③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焉”用在疑问句中,表示责备的语气,由此可推断“焉”是疑问代词,可译为“何、哪里”。

④圣心备焉(荀子《劝学》)

“焉”用在陈述的语境里,是语气助词。

根据语境辨析虚词是虚词辨析常用的方法之一。考生如能于此用心体会,自会获益良多。

二、词性界定法

文言虚词往往兼有多种词性,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只要能推断出其词性不一样,那么,其意义和用法肯定也不同。

【例】(2007重庆卷)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荷锄者有菜色/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B.国家建都于北/徘徊于斗牛之间

C.伏闻陛下以灾异屡见,敕群臣尽言无讳/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

D.诚恐今日所言,又为虚文/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

此题答案为C。根据语境,“敕群臣尽言无讳”的原因是“灾异屡见”,故C组第一个“以”可译为“因为”,是个介词;“蝉蜕于浊秽”的目的就是“浮游尘埃之外”,故第二个“以”可译为“来”,是个连词。其余三个答案中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依次为:者,助词,可译为“……的人”;于,介词,可译为“在”;所,助词,和后边的动词共同组成一个所字短语,无实在意义,不译。

三、课文迁移法

近几年高考文言虚词题在设题上有一个显着特点:试题提供的用于比较的文言句子大都有一句出自中学课文,这样我们就可以利用熟悉课内文句的优势来进行辨析,用所知道的课内例句中虚词的用法,推断所给文言语段中句子中的虚词的用法。如:

【例】(2007山东卷)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树在道边而多子,必苦李也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戎每与籍为竹林之游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此题每组句子中用于比较的一个句子均出自课文,因此,答题时我们可以利用熟悉的课内文句的优势来进行辨析。A组“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出自荀子的《劝学》,“而”在这里可解释为“并且”或“而且”,是个递进连词;“树在道边而多子,必苦李也”中的“而” 所在句子结构、放置位置同“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中“而”基本相似,因此可判定其必定也是一个连词。

那么,是一个什么连词呢?运用语境辨析法可确定其为转折连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却”。B组“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中的“与”放在两个动词性的短语中间,是连词;“戎尝与阮籍饮”的中“与”的后边是名词“阮籍”,前边是副词“尝”,前后词语的性质与“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中的“与”的前后词语截然不同,根据语境判断法,可确定其为介词。根据同样的方法,可确定C组第一个“之”为结构助词,可译为“的”,第二个“之”为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D组两个“以”均为介词“因为”。此题答案为D。

四.句位分析法

有些虚词在句中位置不同,其词性、作用也不相同。 如“其”在句首一般是语气副词,如“其李广将军之谓乎”,因为“其”不能作主语;在句中,动词后一般是代词,如“秦王恐其(代荆轲)破璧”;在名(代)词后一般是语气副词,如“尔其(语气副词,一定)无忘乃父之志”/“吾其(语气副词,还是)还也”。“焉”在句末动词后面,一般是兼词,如“风雨兴焉”。“也”,句末助陈述、疑问、感叹等语气,在句中一般起舒缓语气的作用。

【例】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06年福建卷)

A.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B.若至近世,操行不轨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C.且七十子之徒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D.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其孰能讥之乎

此题答案为A。按照句位分析法,A组两个“之”均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为助词。B组第一个“若”放在句首,为连词,可译为“至于”;第二个“若”放在句中,且处在谓语的位置上,可译为“比得上”,是个动词。C组第一个“且”放在句首,可译为“再说”,是个连词;第二个“且”放在句中,可译为“尚且”,是个表让步关系的连词。D组第一个“其”放在句中,且处在谓语动词“知”的后边,可译为“哪一个”,是指示代词;第二个“其”放在句首,且与句末的“乎”构成“其……乎”的固定格式,“其”为表反问的语气副词,可译为“难道”。

五.功能认定法

很多文言虚词在句子结构中有着特殊的语法功能,根据语境认定这些虚词特殊的语法功能,也就可以推断出虚词的用法。如 “之”在主谓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是个助词;“见”和“于”组合可表被动“见”是助词,“于”是介词;“是”和“之”可作提宾的标志,均为助词;判断句的标志通常为“者”“也”“乃”等。

【例】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

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烛之武退秦师》)

②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师说》)

③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秋水》)

⑤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

⑥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廉颇蔺相如列传》)

⑦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十二郎文》)

⑧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

句①中的“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为结构助词;句②中的“之”为宾语前置的标志,亦为结构助词;句③中的“之”为定语后置的标志,也是个助词;句④中的“见”“于”组合起来构成“见……于”式被动句,其中“见”是助词,“于”是介词;句⑤中的“者”“也”用在判断句,构成“者……也”式判断句,“者”表停顿,“也”表判断,二者均为语气助词;句⑥中的“以”用在表目的的分句前,为目的连词;句⑦中的“而”用在主谓之间,连接主语与谓语,相当于假设连词“如果”;句⑧中的“而”用在状语与谓语之间,连接状语与谓语,为修饰连词。


六、结构推断

顾名思义,就是依据句子结构推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一种方法。可分两种情况:

(一)语言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词句构成的对文,其对应位置上的词语的用法往往相同或相似,由此可从句中熟悉的虚词的用法,推断对应位置的疑难虚词的用法。如以下几例:

①舟遥遥以轻扬,风飘飘而吹衣。”(陶潜《归去来兮辞》)

②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贾谊《过秦论》)

③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东山》

“而”在文言文中的最常见的用法是做连词,在句①中“而”是一个连接状语和谓语的修饰连词,由于“风飘飘而吹衣”的结构同“舟遥遥以轻扬”的结构完全一样,所以可断定“舟遥遥以轻扬”中的“以”也应该是修饰连词。句②中“因利”与“乘便”的结构方式完全一致,据此可推知加点的词“因”与“乘”的意义与用法也应该是相同的。那么,“因”“乘”究竟作何解释呢?我们先看“乘便”。“乘便”就是“趁着便利的条件”或“凭借着便利的条件”的意思。在这里,“乘”是“趁着”“凭借”,是介词,“便”是“便利的条件”,是名词,“乘便”便是一个典型的介词结构。这样,我们便可判定“因利”也是一个介词结构,“因”是介词,“利”是名词。句③中的“思”的意义和用法较难判断,但根据常识, “矣”是语气助词,“思”所在的句子结构又同“矣”所在句子结构完全一样,因此,可推知“思”也应是语气助词。

(二)根据词语在句子中所作的成份来推断。不同的句子成份就决定了词语的词性和用法。如下列几例:

①先妣抚之甚厚(归有光《项脊轩志》)

“抚之”是动宾短语,“之”是动词“抚”的宾语,代词,代“妪”,可译为“她”。

②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庄子秋水》)

“仲尼之闻”是偏正短语,“之”用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是结构助词,可译为“的”。

③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韩愈《师说》)

“师道之不传”是主谓短语,作“久矣”的主语,“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是结构助词,可不译。

④辍耕之垄上(司马迁《陈涉世家》)

“之垄上”是动补短语,“之”是动词,“去”“往”的意思,“垄上”是补充说明“之”的处所。因此“之”是一个实词,而不是虚词。

七、句式推断法

有些文言虚词的用法,可以借助句式来推断。如下边5例中加点的虚词:

①多于南亩之农夫(杜牧《阿房宫赋》)

②石之铿然有声者(苏轼《石钟山记》)

③何以战(《左传曹刿论战》)

④竖子不足与谋(司马迁《鸿门宴》)

⑤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蒲松龄《促织》)

①句是介词结构后置句,“于南亩之农夫”为后置的介词结构,因此“于”可解释为“比”,介词。②句为定语后置句,后置定语是“铿然有声者”,因此“之”可解释为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③句是个宾语前置句,前置宾语是“何”,因此可判定“以”是介词,可解释为“凭借”。④句是个省略句,补全应为“竖子不足与(之)谋”,把“与”的宾语“之”省略掉了,因此可判定“与”是介词,可解释为“同”“跟”等。⑤句是个被动句,其中“为”表被动,相当于被动词“被”,为介词。

八、语气分析法

有些文言虚词的用法可以借助其所表达的语气来推断。如以下三例中的“其”:

①以余之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②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③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上述三例中的“其”均为语气副词,但所表达的语气各不相同。句①中的“其”表反问语气,可译为“难道”;句②中“其”表商量语气,可译为“还是”;句③中“其”表祈使语气,可译为“一定”。

再如下面“也”字的用法也可从其所表达的语气中推知:

①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②公子畏死邪?何泣也?

③吾真真不能忘汝也!

上述三例中“也”均为语气助词,但具体用法又有不同。句①是判断句,“也”表判断语气,不译;句②是疑问句,“也”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呢”;句③是感叹句,“也”表感叹语气,可译为“啊”。

九、固定搭配推断法

有的虚词经常与别的虚词或词语搭配使用,用法较为固定,意思也比较固定,我们可以根据这种情况来推断它们的用法。

1、“其”与语气词“何”或“乎”连用,表反问语气,“其”为语气副词,“乎”或“何”为语气助词。如:

【例1】其孰能饥之乎?(《游褒禅山记》)

【例2】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2、“……者……也”连用,表判断语气,“者”“也”均为语气助词。如:

【例3】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3、“为……所……”连用,“见……于……”连用,均表被动,“为”“于”可译为“被”,是介词;“所”“见”是助词,不译。如:

【例4】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例5】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4、“何……为”连用,表反问,“何”为疑问代词,“为”是表反问的语气助词。如:

【例6】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

5、“以……为……”连用,表意动,“以”是介词,“为”是动词。如:

【例7】匈奴以为神。(《苏武传》)

十、前后词语词性推断法

虚词前后放置的词语的词性不同,这个虚词用法就不相同。这条规律是我们推断虚词用法的又一条重要途径。如:

1、“而”“且”作并列连词时,它们前后词语的词性、结构都相同,前后词语的位置可以对调,意思不改变。

【例1】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土。(《过秦论》)

第一个“而”前后是两个形容词,前后词语位置对调,意思不改变。第三个“而”前后是两个动宾结构,前后位置可以对调,意思不改变。

【例2】又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石钟山记》)

“且”前后是两个动词,表并列,可译为”一边……一边……“。

【例3】示赵弱且怯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且”前后是两个形容词,表并列,可译为”又……又……“

2、“于”用在形容词后表比较,可译为“比”,介词。

【例4】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

“青于蓝”“寒于水”两个“于”都用在形容词之后表比较,可译为“比 ”。

3、“之”用在表时间的副词后作音节助词,无实义,不译;用在表处所的名词之前,一般作动词,可译为“到”“往”“去”等;用在动词之后,一般作代词,可译为“他(们)”“她”“它(们)”。如下边三例:

【例5】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赤壁之战》)

【例6】驱而之薛。(《国策齐策四》)

【例7】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谏太宗十思书》)

例5中“之”为音节助词,无实义,不译;例6中的“之”用在表处所的名词前,为动词,可译为“到”等;例7中“之”放在动词之后,为代词,可根据语境灵活译出。

上边从不同角度分别介绍了文言虚词辨析的十种方法。实际上,在具体辨析一个虚词的过程中,往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才能确定这个虚词在这个语境中的具体用法,因此,辨析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综合的过程,要熟练的驾驭这个过程,考生只有勤实践、多练习,方能在虚词辨析上达到从容自如的境地。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3,230评论 5 47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261评论 2 380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0,089评论 0 336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542评论 1 27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542评论 5 36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544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22评论 3 39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578评论 0 257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816评论 1 296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576评论 2 32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658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59评论 4 31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37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20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56评论 1 25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859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381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