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折期的心理历程,有它自己特有的规律。美国著名作家威廉·布里奇斯(William Bridges)在《转变》这本书中写道,转变要经历三个阶段:结束——迷茫——重生。
他说,转变总是从结束开始,在结束之后,紧跟着一段时间的迷茫和痛苦,在经历了这些迷茫和痛苦之后,慢慢才会有新的开始。
接下来我会花三节课的时间,来讲转折期的这三个阶段:结束——迷茫——重生。这一讲,我们先来说说转折期的第一个阶段——结束。
转变从结束开始
为什么转折是从结束开始的?为什么我们不能在人生中不断做加法,而偏要先做减法呢?
以前我也不理解这个问题,直到我自己也经历了很多转折,从一个体制内的大学老师,变成了一个自由执业的心理咨询师,我才慢慢理解:
这是因为,自我的发展是需要空间的。
就像装饰一所房子,你需要先把旧家具搬出去,才能把新家具搬进来。同样,你只有先结束,先放弃,才能为新的发展腾出空间。所以,转变是从结束开始的。
可这也是转变最难的地方。谁会愿意轻易结束呢?我们对结束有很多根深蒂固的误解。
第一种误解,是人们很容易把结束当做是一种终结的形式,一种事物发展的最终结果。
开始——结束,然后什么都没有了。可是在转变的历程中,结束不仅不是最终的结果,相反,它是另一种形式的开始。
第二种误解,是人们容易把结束当做是一种应该排除的意外,觉得那不是事物正常发展的轨道。
事实上,结束不是旁支和意外,它就包含在自我发展的历程中,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事情。
第三种误解,是把结束等同于错误。
最近有个朋友和他老婆之间遇到一些麻烦,他觉得自己当初选错了人,问我是不是应该改正这个错误,重新开始。
我跟他说,结束并不是改正错误。无论当时的选择是怎么样的,你当时这么选,一定是有你的理由的,这不是什么错误。
只不过,随着事情的发展,有些原来正确的事,慢慢变得不正确了,结束就慢慢提上了日程。
而且,结束是有很多含义的。离婚、分手只是结束的一种形式。
放下自己心里对理想爱人的幻想,改变伤害彼此的相处模式,这同样也是结束,而且也不比离婚容易。
所以,结束不是一种错误,而是我们顺应变化的一种形式。结束是以往这一段生活的终结,但不是生活本身的终结,它只是我们顺应变化的过程和必经之路。
结束中最重要的事:脱离
那么结束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呢?还记得上节课我们讲的那个转变的仪式吗?青年需要脱离自己的原始部落,去野外寻找自我。
结束中发生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脱离。就像一个孩子从母体脱离,坚硬的外壳从蛇身上脱离,结束也开始于脱离。
结束的脱离有三个含义:环境的脱离、身份的脱离和目标的脱离。
第一个是环境的脱离,在结束的时候,你常常会离开你熟悉的环境和关系。
我们的言行举止是由我们所在的关系和情境来决定的。同样,关系和环境规定了什么是正确,什么是错误。
所以当转变发生的时候,我们要先脱离原先的环境和关系,来重新思考自己。
我有一个朋友,前几年从一家中央媒体机关离职,去经营自己的公众号。知道了他要离职,所有的人都用一种奇怪的眼光看他。
那些熟悉的人会劝他,这个单位稳定,每年有这么多大学生想进来都进不来,不要冲动行事。那些不熟悉的人,会似笑非笑地用奇怪的语调说:“哇,这么有魄力啊。”
他去办离职手续的时候,办离职手续的大妈抬起头问:“小伙子,你确定你要离职吗?”
他说:“我确定啊。”
大妈说:“你可要想清楚,现在你这个岗位的进人指标,可是要部委领导才能批的。”
这让他有些忐忑,觉得自己是不是做了个错误的选择。
可是,当他真的离职了,到了新媒体的环境,接触了新的人群,他马上就觉得,那些死守着没落的传统媒体的同事,才是真正的异类。
我们说,转变会产生新的觉悟。可是新的觉悟很难一开始就有。你知道这也许是错的,但你很难马上知道什么是对的。
如果在一个环境或者一段关系中,你经常感到疲惫、沮丧甚至绝望,让你不敢想自己的未来,那也许就是你需要转变的信号。
如果你还在原来的环境和关系里,很可能所有的人都会告诉你,脱离环境是一个错得离谱的决定。这很正常,人总是倾向于自我证明的。
可是,如果没有从原来的环境和关系中脱离,我们就很难发现新的路。
就像在转变仪式中,青年需要脱离家庭和部落,在孤独的流浪中思考自己是谁,我们的结束,经常也是从离开熟悉的环境,或者离开熟悉的关系开始的。
第二个是身份的脱离,当我们脱离了原有的环境和关系的时候,我们其实也脱离了这个环境和关系所附带的角色和身份。
这会给自我带来新的困惑。
身份是什么?它是你看待自己的方式,也是别人看待你的方式。是关于“你是谁”这个问题上,你和别人达成的共识。
原来,这个身份的定义是稳固的,它既限制了你,也给了你足够的安全感和稳定性。现在,这个自我被打破了。你就会困惑,我到底是谁呢?
原来在浙大工作的时候,我并没有觉得浙大老师这个title有多光荣。可是在离职的过渡期,有一次应邀去一个企业讲座,在做PPT首页的时候,我犹豫了一下,还是把浙大的title加上了。
当我真正从浙大离职以后,我发现,有一段时间,我变得很心虚。
有一天,我接到一个电话,电话那头的人说:
“陈老师,我们的孩子在大学里,遇到了一些情绪问题,我听朋友介绍,想来你这儿咨询。”
之前,确实有不少来访者来找我咨询。可是那时候,我一直以为他们是因为我浙大老师的身份来找我的。所以接到这个电话,我的本能反应居然不是问他的孩子出了什么问题,而是问她:
“你知道我从学校里辞职了吗?”
“知道的。”她笑了下,说,“我们信任你。”
至今我都很感谢那个妈妈的反应。她信任我,不是因为我在哪里工作,而是因为我这个人。这也让我重新去思考我自己。
当我们脱离原有的关系和情境时,对身份的困惑,是很普遍的。结束时,脱离的身份越是接近自我定义核心的身份,转变带来的痛苦就越强烈。
比如婚姻。
当你结婚时,你就会把自己定义为一个妻子或者丈夫,并以妻子或丈夫的身份来组织你的生活。所以一旦离婚了,你就会很痛苦。
因为对很多人来说,“妻子”或“丈夫”是一种很核心的身份,脱离这种身份,常常会伴随着强烈的羞耻和焦虑。无论我们再怎么为自己辩解,或者别人再怎么安慰我们,我们心里都会有一个小小的疑问:“是不是我做得不够好?是不是我失败了?”
这样的疑问,不仅跟身份脱离有关,也跟目标脱离有关。
第三个是目标的脱离,人是根据目标来组织我们的生活的。目标有我们过去的投入,也有我们对未来的期待。
可以说,目标界定了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也界定了什么是成功,什么是失败。
当我们选择结束的时候,常常意味着,我们同时也放弃了我们曾经坚持的目标。
我们常常会有这样的疑问:“都已经坚持这么长时间了,为什么不能再坚持一下呢?”如果你不能坚持,你常常会觉得,那又是一种失败。
可是换个角度,目标在组织你生活的同时,也会让你的思维变得狭窄,让你只看到和目标相关的部分。
在城市的写字楼里,你可以看到很多忙碌而不快乐的人,看到很多生活和工作失去平衡的人。
很多人也在坚持一个他们以为重要的目标。在他们眼里,升职加薪、获得老板的赏识就是最重要的事情。
他们经常鼓励自己的话,是熬一熬就好了,等升职了就好了,等期权到手就好了,等公司上市就好了。
在这样的目标体系里,不快乐的现在,就成了为未来而做的牺牲品。有一些坚持是好的,可是有一些坚持,也就是“我不愿改变”的另一种说法。
当人们脱离自己原来的目标时,会有很大的失落。如果以目标为标准来思考,也许我们是失败了。
可是,我们也获得了一个机会,重新去思考生活中什么是重要的,什么其实没那么重要,重新去寻找一个更有价值,也让我们更快乐的目标。
这对自我发展而言,至关重要。
总结一下,这一讲我们谈了结束,谈了结束中环境的脱离、身份的脱离和目标的脱离。最后,我想带你重新回顾一下心理舒适区的知识。
还记得我们在第一章讲的心理舒适区吗?不想结束,不想顺应变化,就是一种很普遍的心理舒适区。
就算你知道一件事真的要结束了,你还是会想方设法地延迟结束,你会停留在一份已经不适合你的工作中,就因为这份工作曾经很适合你;
你会停留在一段不断给你带来伤害的关系中,也许这段关系曾经很甜蜜;
你无法学习用新的应对方式来处理新的事物,就因为旧的应对方式曾经很有效。
一句话:你没法结束,因为你怕疼。而有时候,害怕结束,会让事情变得更加不可收拾,而你也会失去一些发展自我的机会。
今天的课到这里就要结束了,好在这节课的结束,也意味着下节课的开始。
留个思考题:你是否也经历过,或正在经历艰难的结束呢?欢迎留言跟我们分享。
本章小结
1.转变总是从结束开始,在结束之后,紧跟着一段时间的迷茫和痛苦,在经历了这些迷茫和痛苦之后,慢慢才会有新的开始。
2.人们对结束的误解:人们很容易把结束当做是一种终结的形式,一种事物发展的最终结果; 人们容易把结束当做是一种应该排除的意外,觉得那不是事物正常发展的轨道; 是把结束等同于错误。
3. 结束中最重要的事是脱离,结束的脱离的三个含义:环境的脱离、身份的脱离和目标的脱离。环境的脱离是指在结束的时候,常常会离开你熟悉的环境和关系,重新思考自己;身份的脱离,当我们脱离了原有的环境和关系的时候,我们也脱离了这个环境和关系所附带的角色和身份; 目标的脱离,人是根据目标来组织我们的生活的。目标有我们过去的投入,也有我们对未来的期待。
思考与行动
你是否也经历过,或正在经历艰难的结束呢?
结束是转变的开始,对于结束之后会带给我们什么,我们不晓得,随之而来的是痛苦和迷茫。曾经最艰难的结束当属来现在的单位上班。当初我再老家的一个单位里非常舒适,有年龄相当且非常谈得来的同事,有欣赏我的领导。所以当初下定决心来单位时,伴随着对未来的迷茫和对现实的痛苦。人生地不熟,方言太重听不懂,交流方式也不相同,甚至一度怀疑自己做了错误的决定。经过半年的迷茫和痛苦期,逐渐走了出来,开始接受,再到适应,再到喜欢。
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