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我会很烦躁,比如今天下午,不知道为什么烦躁或是感觉浑身酸楚,最后我把烦躁承受的结果转嫁到了头发上,因为觉得是该理发了,所以果断起身直奔理发店,把头发剪的超短,真的是超短。
或许烦躁来源于想的多做的少,又或许来源于知道的少获取的多。就像今天我学到的知识改变命运,其实是不准确的,只有把知识转化为应用的能力才有可能改变命运。
这样的说法可能对于你不够新颖,或者说我之前也曾看到过这样的说法,但我没有思考,现在我学到这句话的时候,令我记忆深刻,而且体会颇深。曾经深信不疑的”知识改变命运”,在实践中也发现学了很多东西,尤其是条条大路通罗马的路上,很多人不用那么辛苦去学什么知识,何况知识从古至今都是很难传播的。
元朝的时候,人被分为十等: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娼、九儒、十丐。你看,知识分子只不过比乞丐强上那么一点点而已。这不是我说的,是笑来老师说的。
即使现在也是这样,我们被娱乐、被享乐、被各种及时反馈的东西所环绕,大量的注意力被各种力量稀释殆尽,更何况知识的成本又高,能大量输入就会浪费更多的资源,带来的结果却不一定让自己如意。
有了大量的输入性知识,要想转化为能力又差好远。知识本身不带有任何可转化的金钱,因为人的价值交换,隐性的知识才会转化为显性的能力,只有这样显性的自我能力才有可能实现自我价值,才能逐步改变命运。
吴伯凡老师讲了一个森林迷路的故事,说一个人在原始森林里迷路了,怎么才能走出去呢?如果不走出去晚上可能会冻死或是被豺狼吃掉,如果是一个正统的知识分子可能会想如果有一个地图该多好,可是现在没有地图,甚至找不到高德啊百度地图,该怎么办眤?那就去找到一条河,找到一条河有两个好处,一是河边可能会有人,有水的地方就会有人,有人你就可以问路或是暂住,当然水更能保证你能解决自用的问题。二是水会走弯路,但它一定会蜿蜒向东走,最终带你走出森林。这只是个故事不谈其他的,故事传递的主要是有效行动,说得更大一点是求真还是求存的问题。
当然围绕目标首先是求存,要求存就要有效行动,只有有效行动才能转化更多的显性能力。哪些才是显性的能力呢?比如演讲,绘画,写作,营销,策划,编剧等等都可以,只要是能转化成报酬的都可以称之为显性的自我能力。
那有人可能会说你就是现实,还说的冠冕堂皇,可能这就是求存与求真的区别,人总要先要养活自己吧!才能完成更好的使命,比如顾家,陪孩子,陪父母。
提到陪父母,古典老师说父母最应该陪的是70到80岁,这个时候我们差不多是40到50岁,要想真正做到陪父母变老,就需要你强大的心智、资金的保障和时间的投入,如果我们年轻的时候没有这些能带给我们显性的价值时,那等父母老的时候能做到不拖累他们已经很不错了。
或许现在的你我衣食无忧,或是接受父母的馈赠,又不安心于现状,追求自我的价值,愿意承担更多的责任,那就一定要独立思考。这里的独立思考不仅仅是你对一个问题或是一个时间有正反两年的见解,更应该是在三观正确之下的匍匐前进。这样的思考不是让你指点江山,而是在透过现象去关注自己更好的提升。这样的思考不是让你人云亦云,而是见到他人之过自己不二过。
到现在我才明白不是你拥有多少知识,而是你拥有多少知识转化的能力,只有这些能力才能转化为你弯道超车的利器。也只有这些能力才能成为你职场人生的常青树。
当然知识在变化,能力的门槛越来越高,只有不断的自我升级才能适应迅速变化的环境,而不仅仅做环境变化的末端,更应该变化,赢得变化。
文:慧眼识鱼
终身学习践行者,关注个人成长,每天记录一点自己的思考和感悟,期待与你遇见更好的自己。
如果文章对您有帮助,关注一下点个赞❤再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