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18 微信公众号零壹圈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流行这样一句话,你的层次由身边的朋友决定。这话流行开来,很快也出现一种极端行为,很多人为了让别人觉得自己高层次,于是开始费尽心思朝寻找大牛,与大牛(人)拉关系。
为了检测文字的质量,最近在简书开了专栏,虽然对其规则不甚明朗,但幸运的是几天前的一篇稿子由于投对地方,除了首页未过稿之外其余栏目都上了,于是被某栏目编辑拉入了优秀作者讨论群。
进群之后,我把最近使用简书遇到的问题拿出来请教大家,很快得到有经验者的答复,后来一位简友还加了我微信。
不知哪儿来的错觉,这位简友上来第一句话便问,“你是大牛吧”。我愣了,心想难不成你是因为我看上去像大牛才加微信的,瞬间不知该说什么,于是寥寥应付几笔便收场了。
我不是大牛,但一向讨厌这种目的性极强之人,所以后来索性把此人给拉黑。这种自己不做任何努力就想结识行业大牛的人,在当下比比皆是。
两年前我也走过这样的路,那时一位对我来说很有指导意义的编剧来成都做宣传,在他的分享会上我鼓足勇气向他提出几个关于当下编剧生存现状的问题,他都给了我答案。
后来分享会结束,我找他合影他也答应了。再后来我说想要一个他的邮箱地址,请他帮忙看看剧本,他拒绝了,这也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厚着脸皮把人追到厕所。他离开前说了一句话,“你的剧本要真好,挂网上自会有人来找你。”
又经过一些事儿后,审视自身也反复咀嚼这话,才觉得那时的自己真可笑。让大牛帮看剧本,可自己却连个剧本大纲也没有,还杞人忧天编剧的未来。
那时的自己和一上来就想结识大牛的简友有什么区别呢。都不过是想借着别人的光环走捷径照亮自己罢了,除两张与大牛萍水相逢的合影外,你们的生活压根没有任何交集。
这是朋友吗,这样的大牛即便你朋友圈无数,但他们的存在也无法决定你的层次,改变你Low的现状。
什么人是大牛?有个好朋友,刚工作那会儿见谁觉得是大牛。一次,他一个刚从英国回来的富二代朋友请他帮忙办事,所谈之事正好是我熟悉的领域,他便把我也叫上。
电话里他就大肆吹捧此人,路上又反复跟我强调诸如:英国留学归来、富二代、某某公司ceo等词汇。穷尽脑力硬是将此人形容到云端。
可是后来见面,这所谓的牛人却让我失望透顶。首先,他求人办事,自己迟到,而且未曾给出任何解释,更没半点愧疚;其次,在前半程与朋友的聊天中,一直一副趾高气昂的天生优越感,对人极为不尊重。最后,也是我最不能容忍,激起我要绝地反击的一点,他质疑我们的能力。
见他的神奇样,本来一句话不想与他说,也不打算提供任何点子的我。无奈只好接住下半场。我从朋友提出的一个话题,伺机加入进去。
从外围讲了很多与他想做项目相关的可参考信息,他倒也不傻,一听觉着有用,于是让助理做笔记,而自己翘了大半场的腿也终于放下,身子前倾着开始向我提问,共鸣处还会说说自己的看法,希望我能提出更好的建议,但我肯定是不会“好好帮忙了”。
后来谈话结束,回来路上,朋友说“你刚太专业,把我这个专业人士都给唬住了。没想到平时逗比关键时候这样专业有气场。下次谈事儿还带你。”我回了她一句,“下次别让我来见这等奇葩大牛,无法承受。”
经过这事儿后,更加意识到这样一个问题。太爱往自己身上贴金,或一些不经考证被别人贴金太多的人,一般都不会是大牛。所以,后来我对大牛的认定标准仅一条,别人说什么我不管,我只看他做的事儿。始终相信真正的大牛即便作为一个大街素人也能通过一件事征服一群人。
这个社会不乏有一群人在打肿脸充胖子的努力营造自己的大牛身份,他们之所以要这样做,不过是为了满足前面那群努力追寻大牛脚步的人,通过他们达成自己的目的。
认识某台主持人,个人标签很多,也常利用其特殊身份吆喝大家与他一起做事,当然这些活动在他朋友圈效果都还不错。
前不久,一位同他合作的朋友突然告诉我,决定要退出了,原因是这位主持人太爱名,很多时候大家一起搞出来的东西,到最后他都归功于自己。而面对比他有才有思想的人,他往往以各种理由拒绝别人入队。看透又不想戳破,于是选择离开。
“大概新人看清他的真面目也会离开。所谓大牛,不过是表面光鲜,品格值得怀疑的一个人。”朋友感叹。
如果二八定律存在,那么世上的大牛就不会太多。想通过接近大牛,提升自己逼格的人,大概没有想过另一群伪大牛正设着圈套等你来呢。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你们不过是各取所需罢了。后来大家都无法成为一等一的真大牛。
何必去寻大牛呢,不如好好打磨自己,有个一技之长,让自己成为真大牛。人生不会有捷径,真大牛的眼里只能看到一步一个脚印踏实走来的另一位可能成为大牛的小牛。
――o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