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曾有一个著名的公益早教项目叫Head Start 启智项目。政府投入了大量资源,给贫困家庭3~4岁的孩子做公益性早教,试图弥补贫困家庭儿童和专业人士家庭儿童的智力发育水平。
没想到多年过去后,这些贫民孩子和律师、医生、老师孩子的智力依旧有巨大鸿沟。和没上过早教的孩子也没什么太大不同。
这个项目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呢?是孩子的基因问题、环境问题、还是其他因素呢?
学者通过深入研究后发现,答案出于以下两个方面:
一、启智项目的开启时间太晚了。一个儿童智力高速发展期是在三岁以前,如果在3~4岁再进行早教,已经错过了儿童第一个大脑高速发展期。所以该项目的投入事倍功半。
二、启发孩子智力的本源,在于家庭环境的词汇量。
有学者分别跟踪、比较了低收入人群、工薪阶层、专业人士三类家庭,在孩子0~3岁期间,累计起来,专业人士的孩子接收到的词汇量比低收入家庭高出整整3,200万。
在低收入家庭接受到的大多是俚语和零碎的单词,而专业人士家庭对孩子说的多是复杂、文雅、完整的句子。
在专业人士家庭,积极语言比消极语言多5倍;在低收入家庭,消极语言比积极语言多一倍。
通过对启智项目的研究和反思,学者发现在儿童早期,可以通过语言环境的变化促进孩子的各项能力,包括认知能力、情绪管理能力、社会能力、行为习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通过语言促进认知发展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我们教会孩子的不仅仅是语言,而是语言背后的思考逻辑和思考模式。
精确的语言,帮助孩子准确地思考。
丰富的语言,帮助孩子深入地思考。
积极的语言,帮助孩子乐观地思考。
1、平常可以多和孩子说一些有逻辑关系的词:虽然……但是……、因为……所以……、既然……那么……、不但……而且……
在这些逻辑词的熏陶下,孩子的思考方式和语言表达就会变得更完整、全面、有条理。
2、多说一些有智慧含金量的词
比如比较、分析、分类、决策……
你看这两张图片有什么不同?vs 你比较一下这两张图片。
你怎么收玩具?vs 你收玩具的时候,怎么分类?
我们来想想怎么办?vs 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问题的利弊。
不用担心这些词汇对孩子来说太复杂生涩,他听到“摆摆好”是学习,听到“归类”也是学习……
用含金量高的词汇,可以给孩子幼小的心灵种下智慧的种子。
二、通过语言培养情绪和社会能力
比如:感受、反思、倾听、感同身受……
别哭了。vs 你看上去很难过,告诉我你现在的感受好吗?
你自己好好想想。vs 希望你反思自己的行为。
你对同学真好。vs 你认真倾听同学的想法,并对他的苦恼感同身受。
三、通过语言培养行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分享、坚持不懈、努力、庆祝……
把玩具给小妹妹玩一下嘛。vs 如果你愿意分享玩具,会有更多小朋友愿意和你玩,你也会很开心。
考试100分,那么棒,妈妈带你去吃麦当劳。vs 这么好的成绩,是因为你坚持不懈地努力。妈妈为你骄傲!走,咱去麦当劳庆祝一下。
……
怪不得古人小时候就熟读唐诗,诵读经典,这简直就是先贤智慧啊。
语言决定思维,愿你用积极的语言,培养出优秀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