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洪迈的《容斋随笔》中曾有诗云:“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诗中所述四事乃人生四大喜事。
而对于我们这些80后,人生大事便是高考和结婚生子吧,或许现如今很多人又多了一件大事--离婚,再婚...或许再离婚,再结婚......如此反复,一辈子三四次婚姻,对于部分人,也很正常吧。“婚姻是一辈的事,得三思而后行”这是我们的长辈经常告诫的一句话,而今,结婚到底是不是一辈的事?该如何三思?该思考些什么?如果草率的结婚了该不该就这么将就一辈子?讨论不完的话题,各有各的调调,以至于公众号文章里太多关于婚姻的话题,关于婚姻的课程,各种论述,各种收费......
从什么时候开始,婚姻的话题都变得如此商业化?靠交钱听课才能挽救婚姻?才能找到自己的位置?才能理顺自己的婚姻观?从什么时候开始在婚姻里我们失去自我,失去立场,失去方向,也失去最后的防线?从什么时候开始,婚姻已经不是人生最重要的事?而洞房花烛夜也变的如此的不珍贵?
“这是一个浮躁的社会”,这句话本身便透露着太多的浮躁。何为浮躁?为何浮躁?又有多少人在婚姻中浑浑噩噩,随波逐流,不再思考,更不再反思?又有多少人因为害怕在婚姻中受伤,又或许了解了婚姻的本质之后不想结婚,不想生子,孑然一身,自由潇洒?
这个社会最大的好处便是给了人们自由,给了人们更多的可能性,但同时也给了人们更多不负责任和堕落的理由。
婚姻的本质什么?为何要结婚?婚姻是不是真的像很多文章上所说是“反人性”的?古代社会,男耕女织,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子为了延续香火,光大门楣,老有所依。现如今,婚姻的形式变了,目的自然也就变了。
对于婚姻,道理太多,听不完,也理不顺,能坚持自己婚姻观而不会迷失的又有多少人?对我而言,好的婚姻,一定是势均力敌的,又或者说对方认同你的付出,你的成绩,认同你和TA是对等的。你有事业,TA也有事业,虽然收入不同,但也是对等的;如果你有事业,TA负责家庭,对方认同家庭一方的付出同样辛苦,那么亦是对等的关系。而对等还不够,还要有相似的三观,一致的方向,这样才有共同语言,一致的三观到底有多重要,那会让你们即使在两个相差悬殊的行业里一样有共同的乐趣和追求,如果三观大相径庭,那么即使你们在同一个行业也照样会南辕北辙。
这辈子,如果能找到与自己同频的人是多么的不容易,所以如果遇到了,务必请珍惜,再珍惜。世界这么大,遇到的人这么多,合适你的或许越来越少,年龄越大,这种感触就越来越深?为何?因为心智愈发成熟,各方面趋于稳定,更加了解自己,深知自己想要什么,讨厌什么,目标是什么,结果便是适合自己的人越来越少......
婚姻不仅是两个人的事,更是两个家庭之间的事,双方教育方面的事,双方经济条件方面的事,所谓门当户对,大多数情况即是真理!现实吗?当然!我们都活在现实的社会,浪漫不能当饭吃,当浪漫变成了婆媳争吵,柴米油盐,儿女教育,社会的诱惑....你才明了什么叫做当初没有权衡利弊,没有考虑两个人的三观,没有考虑生活终究会归于平淡。平淡的生活有很多种,有些是幸福的,有些是将就的,有些是不幸的,平淡有时是折磨,有时是甜蜜。
我特别喜欢一句话:手心向下比手心向上要潇洒的多。宁愿给予不要一味的索取,被索取的一方久了定会厌倦,腻烦,而一直索取的一方久了也定会唯唯诺诺,失去自我,这是何等恐怖的事情,何必非要亲身经历才能体会个中滋味?努力变得何等的重要,何等的迫在眉睫!手心向上索取的时候,没有任何支撑的手掌会不会悬在空气中发抖?
奋斗再累,都有发自内心的骄傲和尊严!骨子里散发的力量和魅力足以吸引更多优秀的人。
我一直不愿将就,生活,工作,感情....如果说曾经将就过,那么也是权衡利弊下的隐忍,一辈子那么长,一年365天如果有200天都不快乐,那么确实要考虑这种日子是不是自己想要的,要么改变,要么逃避,而你明知逃避不能解决问题!不开心的日子久了,人就会变了,干瘪没有生气,那一根根白发你都不知何时爬上了你的发梢,压抑久了变成习惯,就这么温水煮青蛙,一煮或许就是一辈子,临终前想想自己的一生,是值了,还是满目的遗憾和委屈?每每想到这个场景,我也定会让自己这辈子过的超值!我一直觉得习惯是个很恐怖的东西,它可以让一个人由量变达到质变,成就他;也可以让一个人认定自己理应如此生活,命该如此!
而命运这个词,到底害了多少人?
如此不愿将就,一个人又何妨?幸福虽难寻,寻找的过程是否也是一种幸福?你可真正体会过,内心的富足,才是真正的富足?
妈,我的人生大事都已完成,余生,便是更大的事......
如此美的夜晚,蓝姑娘,愿您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