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80后妈妈,小时候父母和家里亲戚偶尔还会说,女孩子读那么多书干嘛,有个工作早点嫁人就行了。现在这话在一线城市已经没人说了,读书可以扩大人的眼界和格局这个观点早已被媒体深植于家长们心中。现在家长手机里关注最多的一定是宣传多读书,读好书的公众号和书商们的微信群,听说什么书好,快速判断后觉得价格可以承受的立马买下来。
有经济实力为孩子买书是我们这个时代家长们的特点,但是接下来的问题是:
1、如何让孩子爱读书,不仅爱读中文书,还要爱读英文书?
2、孩子从3岁起就特别忙,如何安排阅读时间?
3、如何提高读书效率?
三个问号总结了我们这些家长们的痛点,看着有些孩子一年一年的晒长长的阅读书单,有时不免纳闷了,为孩子买的书也不少,为啥自己孩子读书效率提高不了?去年大热的魔都5岁孩子的幼升小简历里,一年500多本的阅读书单让爸妈们有一阵子特焦虑,可虎爸虎妈们发条上紧一点孩子就不乐意,阅读这事到底要怎么搞?
我来抛砖引玉一下,有成就的虎爸虎妈们都来接。
关于第一个问题,如何让孩子爱读书,中英文都爱读。
我觉得从我自己和身边的家长们来看,最初大家都对阅读启蒙这事做的挺好的,从胎教开始,爸妈们就开始给孩子读书听书,放点古典音乐,在DVD上放一些儿歌故事什么的。娃刚出生就开始给她念书,为孩子布置一个小阅读区,带孩子一起翻翻书,读一读。英语不错的家长还给孩子做英语启蒙,孩子刚学说话就学了一些英文字母和单词,大概中国孩子最早熟悉的单词都是Apple,banana之类的,连家里老人都学会了,还逢人便说自己孙子特聪明连英语都会说。书店里最丰富的英文原版书就是低幼英语启蒙一类,比如childplay引进到国内的洞洞书,好饿的毛毛虫这类图片为主的启蒙绘本。
不过随着妈妈们产假结束,工作恢复而且越来越忙,孩子的事逐渐交给家里老人接管,读书问题就被逐渐搁置一边了。老人们通常更擅长的是管好孩子的温饱,读书启蒙不在他们的工作范围里,更别提普通话不标准问题了,这事不适合他们。于是慢慢的,娃的阅读问题就很难推进了,焦虑的爸妈们这时候解决问题更多采用的一招就是大量买书。只要看到当当、亚马逊、大V妈妈们在公众号说什么书好就先买回来,买回来就往娃手里塞,或者期望孩子看到家里的书会主动读。
之前我们在社区举办故事讲座时,有个妈妈就问我,为啥她孩子不爱看书,她给孩子买的书都是好书啊?
我问她:孩子几岁?
答:5岁。
问:你买的啥书?
答:小牛顿科学书籍。
我:。。。。。。
你让一个还不识字、还没找到读书乐趣的孩子爱读牛顿科学书籍,家长对孩子的期望高是好事,可是这期望是不是太高了点,总要考虑个循序渐进过程吧。
从我带娃的经验看,让孩子爱上阅读,有几件事不能少:
1、多买书(家长都做到了,现在家长们在买书这事上都挺舍得),新东方俞敏洪校长曾提倡家中至少要有1000本书供孩子翻阅,这事听起来吓人,做起来其实并不难。
2、在家中设置阅读区(大部分家庭也都能做到,这事Ikea宜家普及的挺好,宜家很多的架子都适合组合起来布置成阅读区),家中不仅要有爸妈们的书架,还要有孩子自己的书架和舒适的阅读区让读书变成放松和愉悦的事。
(从这里开始对家长有点要求了)
3、在一堆买回来的书里,根据孩子的年龄、认知能力,循序渐进选择合适的书给孩子读。
前面那位妈妈给孩子推荐的书就不适合她孩子的年龄。孩子不同阶段应该看什么书,什么类型的书会让孩子感兴趣,自己孩子爱读什么书,这3件事是需要做点功课的和对娃多点观察的。英文书和中文书同理,如果能从难度和内容上为孩子选对适合的书读,培养读书兴趣这事就算完成大半了。
4、坚持亲子阅读。亲子阅读这事的重要性和好处已经不用介绍了,但能坚持亲子阅读的家长不多,虎头蛇尾可以说是我们这代家长们的特点了,而且家长们在陪伴阅读的过程中也需要不断学习,很多家长在自我教育上也没做好。原版绘本里单词不认识,那就去查一查再给孩子讲,但大多数家长都没有这样坚持做,于是书店里卖的最多的原版绘本的还是幼儿启蒙类,家长成了孩子的天花板。
所以家长们在做亲子阅读这事上不仅要坚持、还要多学习,而且能持续多久就持续多久。开始是爸妈为孩子读,等孩子能自己读了,可以让孩子读,爸妈们听,以营造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甚至可以请孩子的小伙伴家庭来一起读。
关于第二个问题,如何更好的利用碎片时间学习。
忙碌是这个时代的特点,孩子也不例外。但时间是可以挤的,我们课后时间都会用各种设备把碎片时间利用起来,这些时间包括:
l 起床时
l 吃饭时
l 乘车或候机时
l 玩游戏时
l 睡前
利用碎片时间还有一些关键因素要注意:
1、孩子对设备里的内容非常感兴趣,关于兴趣培养参考问题1.
2、尽可能让孩子自己搞定各种设备,不然就很难坚持。
关于第三个问题,如何提高阅读效率。
这个问题特别具有时代意义。我们父母那一代获取书籍非常不易,记得我阿姨曾对我说,她小时候发现家里藏有一本《乱世佳人》简直如获至宝,家里几个孩子偷偷轮流阅读,那个时代有书读爱读书就能在同学中脱颖而出。到我们这一代小时候,获得书籍就容易多了,但主要是国内出版的书籍。而到了我们孩子这一代,可以获得和接触的书籍数量可以说是爆炸式的增长,不仅国内童书出版众多,曾经非常稀少的原版绘本也被大量引进,家长们也纷纷砸钱在书坑里(囤书多的家长经常说买书是个坑)。
那么问题来了,不是有没有书读的问题,而是怎么提高读书效率。
我的方法是,用各种电子设备为孩子搭建全面的学习阅读环境,提高阅读效率。
有这么几件设备是我们使用过的:
1、MP3播放器
2、点读笔
3、Ipad
4、Kindle
5、便携式MP3随身听
6、智能音箱
Mp3播放器我们使用的是挂壁式的CD播放器,固定在墙上,每天在孩子不想读书的时间播放一些儿童歌曲作为背景音乐,中英文都有,和孩子一起欣赏和哼唱。当时我们听的较多的是Wee Sing的一套书籍和CD,旋律偏轻柔和古典。当孩子能随着音乐哼出一些内容时,我就会马上去翻配套书籍,教孩子较为完整的唱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完成了一部分英语启蒙和磨耳朵的工作。
点读笔是在孩子还不认识字,但对于阅读有了强烈兴趣后使用的。这个使用过程不长,大概只有半年到1年的时间,等孩子认字后就会迅速放弃使用它。但在这1年中,孩子在点读笔的陪伴下读完了牛津树3-9级共300本左右的绘本,顺利进入到了自主阅读。
Ipad是这个时代的标志性产品,大量精美优良的APP搭载在Ipad上,让很多过去无法获得的优质教育资源都非常容易获得,而且很便宜。例如我们曾使用过2kids学汉字,2Kids学拼音这类中文启蒙工具,以及Dr Seuss Library这类国外语言学习类APP,让孩子在最早学英语时接触到的就是和国外孩子一样的资源和工具。它的缺点是屏幕比较容易伤眼睛。
Kindle是在小学2年级时引入的,孩子夏令营时用它做了大量阅读,因为方便携带,还可以存储大量书籍。但目前总体使用频率不高,因为屏幕是黑白色调,对于10岁以内的孩子不够有吸引力。
便携式Mp3随身听。我知道我身边很多走在前列的家长都会为孩子选择这类产品,它的好处是没有液晶屏,不会伤害孩子眼睛,存储方便,甚至如倾听者这类的Mp3厂家在出场时就内置了很多优质故事资源,免去了下载的麻烦。外出时可以搭配儿童耳机使用避免扰民。
人工智能音箱。智能音箱的优点是语音点播,无需手动操作,在孩子和老人不会操作以上设备时,智能音箱的优点就会特别突出,孩子只要对智能音箱说话就能听到想听的故事,非常方便。
最后,作为一位生活在魔都的妈妈其实是很容易产生焦虑的,前几年特火的那本短篇科幻小说《北京折叠》,从一个生活在底层3层的爸爸角度描写社会阶层难以跨越带来的焦虑感,触到了很多家长的痛点。人工智能对很多职业的挤压也是整个社会的焦虑所在。我的孩子也经常在各种渠道看到人工智能AI这类词,会问我什么是人工智能,作为妈妈很容易成为传播焦虑的源头。
但从我这几年带娃这份工作经历来看(是的,带娃也是一份职业),在危机中也能寻找到很多机会。例如在我们这个时代,资源获得是从未有过的便捷,知识不是掌握在某几个群体,几个人手里,而是被所有人以各种方式广泛传播,各种设备被发明出来解决资源获取便利的问题,我们可以为孩子在家中搭建一个360度全面的学习环境,学习资源不仅可以看,还可以听,可以触摸,可以交互,这在人类历史上都是从未有过的。曾经必须把孩子送去学校才能学到的知识,今天在网络上知识付费就可以轻松获得。所以对于我们这一代父母的挑战不仅仅是经济能力,把孩子送到某个私立学校,而是如何在这知识和科技爆炸时代,充分利用知识获取渠道和孩子时间,为孩子和自己搭建一个快速向上攀登的阶梯,用知识跨越社会阶层依然是可以期待的。
阅读量36禁评删除编辑